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硬膜外腔应用吗啡超前镇痛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应用吗啡超前镇痛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硬膜外阻滞行腹部手术患69例,随机分成两组,均经硬膜外导管注入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的吗啡2mg,Ⅰ组术毕缝皮瓣,Ⅱ组于术后阻滞消退后,结果两组镇痛作用时间和节段数相仿,镇痛效果优,良率均为100.0%。两组术后48h内镇痛药应用率和恶心、呕吐、瘙羊的发生率相似。尿潴留发生率Ⅰ组为42.1%,Ⅱ组为12.9%(P〈0.05)。结论应用吗啡行超  相似文献   
102.
In 1990 ,Kitagawaetal1 firstfoundthatneuronalcellsinthegerbilhippocampuscoulddevelopresistancetoischemicneuronaldamageafterabriefperiodofreversibleischemia Thisphenomenon ,called“ischemictolerance” ,hasdrawnattentionbecausetheunderstandingofitsmechanismwil…  相似文献   
103.
正麻醉学发展至今已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医疗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同时,学科自身发展最终依赖于麻醉专业人才的培养。如何进一步提高麻醉学临床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麻醉专业人才,在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的基础上,满足新时期患者对无痛诊疗及舒适化医疗的诉求,已成为临床麻醉教学中应该积极思考的重要问题~([1])。实习是临床教学过程中以实践为主、完成医学教学规划培养目标的最后阶段,是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AHHD)时血液动力学和氧供变化。 方法 选择择期开腹手术全麻患者 34例 ,按年龄分为老年组 (≥ 6 5岁 )和对照组 (<6 5岁 ) ,每组 17例。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 ,吸入 0 6MAC异氟醚维持麻醉 ,按 5ml/kg 30min内静脉输入 6 %羟乙基淀粉行AHHD。应用HemosonicTM10 0食道超声多普勒血液动力学监测仪连续监测每搏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和动脉内血流量、血流峰速度、血流加速度、左室射血时间、全身外周血管阻力等 ,记录稀释前 (T0 )、扩容 15min(T1)、30min(T2 )和稀释结束后 10min(T3 )各项监测数据 ,并检测各时间点动脉血气 ,计算氧供。 结果 与T0 相比 ,两组T1、T2 和T3 的每搏量、心输出量和动脉内血流量均明显增加 (P <0 0 5 ) ,T2 血流峰速度明显增快 (P <0 0 5 ) ,T1、T2 和T3 的外周血管阻力明显降低 (P <0 0 5 ) ;两组T2 和T3 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动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 ,但T1、T2 和T3 的氧供均明显增加 (P <0 0 5 )。而左室射血分数仅老年组T2 较T0 明显延长 (P <0 0 5 )。 结论 老年患者行AHHD可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保证充分氧供 ,但应谨慎对待其对心脏收缩功能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估全麻患者术前焦虑评分与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诱导过程中患者意识消失(LOC)所需时间和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拟于全麻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焦虑评分。患者入室后给予丙泊酚TCI,目标血浆浓度设为4mg/L。记录患者对大声呼唤无反应(LOC)所需的时间和丙泊酚的ce。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术前焦虑评分和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中度和重度焦虑患者的LOC所需时间和丙泊酚Ce均显著小于无焦虑患者。患者术前焦虑评分与LOC所需时间和丙泊酚Ce均显著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和-O.7。蛄论患者术前焦虑状态与丙泊酚诱导过程中患者意识消失的速度相关。焦虑患者更易入睡。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小鼠肝癌细胞系Hepal-6转染B7.1基因后在体内外抗肿瘤免疫的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用pLXSNB7.1转染PA317包装细胞,经G418筛选出高滴度阳性的细胞克隆,以流式细胞仪检测B7.1分子的表达情况;用所获病毒上清进一步感染Hepal-6细胞,观察转染B7.1基因后Hepal-6细胞作为肿瘤疫苗在体内外诱发抗肿瘤免疫的情况。结果:Hepal-6/B7.1高表达B7.1分子,其致瘤性明显降低。接种小鼠后成瘤率为20%,而亲代Hepal-6细胞成瘤率为100%,转B7.1基因肿瘤细胞疫苗可抑制肿瘤生长速度,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且转B7.1基因肿瘤细胞疫苗具有保护性免疫反应。结论:转B7.1基因的肿瘤细胞作为肿瘤疫苗可有效地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7.
川芎嗪对兔脊髓缺血损伤依剂量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注射液对兔脊髓缺血损伤治疗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 方法 2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即C组(n=6),单组缺血再灌注;T1组(n=6)、T2组(n=8)和T3组(n=6),分别在肾下主动脉阻断20 min后开放时恒速静脉泵入TMP注射液15,30和60 mg*kg-1. 采用肾下主动脉(IRA)阻断法造成脊髓缺血(20 min)/再灌注模型,观察再灌注后4,8,12,24和48 h神经功能评分(neurologic deficit score),并于48 h处死动物取脊髓(L5-L7)制标本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结果用不同剂量TMP治疗的T1,T2和T3组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和再灌注48 h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数均明显高于C组(P<0.01),且T2组和T3又明显高于T1组(P<0.05),而T2组和T3组无显著差异, 神经功能评分与其对应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776, P<0.01). 结论 TMP注射液对脊髓缺血损伤有治疗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8.
Mechanicalhyperventilationanddehydrodi-uresiswereoftenappliedtodecreaseintracranialpressure(ICP)duringanesthesiaforbrainsurgery.However,studies[l~4]havedemonstratedthatinappropriatehyperventilationmayinfluencecerebralbloodflow(CBF)andcerebralmetabolicrateofoxygenconsumption(CMRO,),whichde-stroysthebalancebetweensupplyandconsump-tionofcerebraloxygen.Clinically,itwasanim-portantandunclearissuetomaintainoptimumhy-perventilation.Inthispaper,wediscussedthecor-relationbetweenPaCO,andcerebraloxy…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下,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方法:全身麻醉患者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P)和单纯丙泊酚组(P)。RP组给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待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到4ng/mL时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靶控输注浓度为血浆浓度4μg/mL。P组单纯按4μg/mL给予丙泊酚靶控输注。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结果: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下,令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e50值为0.84(0.75,0.93)μg/mL,ECe95值为1.40(1.27,1.59)μg/mL。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则分别为1.9(1.83,1.98)μg/mL和2.8(2.72,2.94)μg/mL。两组ECe50值和ECe95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RP组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均明显低于P组,Narcotrend指数则高于P组,平均动脉压降低也较P组严重(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增强丙泊酚的镇静效果,降低令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相似文献   
110.
正病例1:患者,女,19岁,身高160cm,体重70kg。因孕39周3/0胎位为左枕前(LOA)、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窦瘤入院。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病史19年,未予特殊治疗,孕7月偶感胸闷不适。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4/6级双期杂音。实验室检查:Hb109g/L,Plt 183×109/L,凝血指标正常。ECG示:窦性心律伴偶发房性早搏。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瓦氏窦瘤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