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72篇
  1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HBx基因下调p21对HepG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转基因细胞模型HepG2/HBx,观察HBx基因对HepG2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P21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和G418筛选构建稳定表达HBx的转基因细胞HepG2/HBx,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HBx mRNA与蛋白的表达.分别以四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HBx细胞及对照组HepG2与HepG2/pcDNA3.1细胞(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的增殖、周期和凋亡.另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P21与抑癌基因p53mRNA的表达.结果:HepG2/HBx细胞中有HBx mRNA和蛋白的表达.HepG2/HBx细胞生长速度加快.HepG2/HBx中G0/G1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减少(43.34%±3.11%vs57.69±4.28%,P<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28.69%±1.17%vs22.41%±1.99%,P<0.05),同时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其凋亡率也显著降低(1.19%±0.06%vs 5.43%±0.42%, P<0.001).细胞周期蛋白p21 mRNA在HepG2/HBx细胞中的表达较对照组细胞显著降低(0.16±0.05vs0.78±0.15,P<0.001),而p53表达则无显著变化.结论:HBx基因可下调细胞周期蛋白P21mRNA的表达,可能参与HBx基因加速HepG2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增殖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上消化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及内镜超声在其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与传统的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不同,其具有c—kil(CD117)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和一些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如何早期确诊GISTs并判断其分化方向和程度对制订治疗策略,防止转移与复发极为重要。一些学者应用内镜超声(endoscopic uhrasonography,EUS)观察了上消化道间质瘤(stromal cell tumors,SCTs)的声像学特征、病理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也有学者采用EUS引导下细针穿刺,行细胞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查获得术前确诊。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GIMT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断及处置策略.方法:46例内镜超声检查拟诊为上消化道间质瘤的病例,采用光镜观察其手术或黏膜切除术(EMR)标本的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检测其CD117,CD34,平滑肌抗体(SMA)和S-100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病理诊断与临床的关系.结果:46例GIMTs中食管肿瘤占24例,其中间质瘤5例(20.8%),平滑肌瘤19例(79.2%);22例胃GIMTs中间质瘤20例(90.9%),平滑肌瘤1例,神经鞘瘤1例.25例上消化道间质瘤中CD117阳性21例(84%)、CD34阳性24例(96%).而平滑肌瘤与神经鞘瘤分别仅表达SMA和S-100.结论:上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光镜下病理特征相似,联合检测CD117,CD34,SMA和S-100等免疫组化标记物可区别上消化道GIMTs.在食管以平滑肌瘤多见;而在胃则以间质瘤多见,平滑肌瘤与神经鞘瘤非常少见.  相似文献   
24.
患者男,36岁,2005年1月因吞咽困难伴胸痛1年在我院行电子胃镜检查,食管上段距门齿18~26 cm处可见3个大小不等的椭圆形及半球形隆起突向腔内,表面尚光滑,色灰白,致管腔狭窄(图1).胃镜诊断:食管上段多发隆起性病变性质待查.  相似文献   
25.
目的许多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E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通过一系列的信息传导,导致肝癌细胞的增生.但受体后的信息传导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探讨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Na+/H+交换、钙调蛋白和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在EGF促肝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于无血清RPMI1640中培养肝癌细胞SMMC7721,采用3H-Thymidine(3H-TdR)掺入的方法,检测肝癌细胞DNA合成速率,研究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Na+/H+交换、钙调蛋白和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在EGF促肝癌细脆生长中的作用.结果EGF 10-9M对肝癌细脆的生长有极显著促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酪氮酸激酶阻滞剂Genistein对EGF的促肝癌细胞生长作用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01).钙调蛋白阻滞剂W-7、蛋白激酶C阻滞剂H-7和Na+/H+交换阻滞剂amiloride对EGF的促肝癌细胞生长作用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P<0.01,P<0.05),而对基础状态细胞的3H-TdR掺入值无显著影响(P>0.05).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滞剂Varapamil对BGF的促肝癌细胞生长作用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基础状态细胞的3H-TdR掺入值亦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结果显示,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Na+/H+交换及依赖钙-钙调蛋白途径在BGF的作用中起关键作用.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与EGF的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生大黄联合微生态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SAP伴AL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大黄组和生大黄加微生态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生大黄组加用生大黄3 g·kg-1·d-1(开水200 mL煎煮30 min,分2次经鼻空肠注入,保留1h)治疗;生大黄加微生态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常乐康胶囊,每粒0.42 g,每次1粒,每日2次)经鼻空肠管注入;两组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检测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氧合指数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观察两组治疗30 d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器官损害数、感染部位数、胰腺假性囊肿数、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治疗后7 d、14 d血浆内毒素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逐渐降低,氧合指数较治疗前逐渐升高,14 d生大黄加微生态组和生大黄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毒素(μg/L):19.16±1.90比21.20±1.05,氧合指数(mmHg,1 mmHg=0.133 kPa):369.50±5.45比341.50±7.36,APACHEⅡ评分(分):11.84±0.60比13.00±0.86,P<0.05或P<0.01〕。生大黄加微生态组治疗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生大黄组延长(d:5.63±1.75比5.02±1.54),器官损害数(个:2.08±0.74比2.70±1.11)、感染部位数(个:1.93±0.64比2.23±0.83)、胰腺假性囊肿数(个:1.22±0.34比1.63±0.11)及病死率〔10.0%(3/30)比13.3%(4/30)〕均较生大黄组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大黄加微生态组机械通气时间(d:13.40±1.76比15.60±1.28)及ICU住院时间(d:16.13±1.25比17.63±1.30)均较生大黄组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生大黄联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SAP伴ALI患者的肺功能,缩短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胫骨骨折愈合仿真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不同频率与大小组合的轴向应力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以期获得最佳理论参数。方法对一名健康志愿者胫骨进行CT扫描,通过Mimics、Geomagic、Abaqus等有限元软件建立胫骨骨折钢板内固定实体模型;观察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部应力、应变及骨折端位移,比较骨折愈合仿真所获得的愈合模式图及骨痂单元数变化。结果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了胫骨骨折间隙内骨痂组织的应力、应变及位移,观察分析200 N、1 Hz组合参数分化的成熟骨组织细胞单元数是最多的。结论建立胫骨骨折愈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所获得的200 N、1 Hz为最佳理论参数组合,为临床个体化促进胫骨骨折愈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背景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预测胰腺炎严重程度上已被证实有一定意义,但目前探讨NLR、PLR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及并发肝损伤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NLR、PLR与BAP病情程度及并发急性肝损伤(ALI)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2例BAP患者,按照亚特兰大分类将患者分为轻症(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n=98)、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44);根据肝功能是否损伤分为ALI组(n=92)与无ALI组(n=50),其中ALI组再分为肝细胞型肝损伤亚组(n=1)、胆管细胞型肝损伤亚组(n=16)和混合型肝损伤亚组(n=75)。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LR、PLR对BAP严重程度及并发ALI的预测价值。 结果 MAP/MSAP组NLR、PLR均低于SAP组(P<0.05)。ALI组NLR、PLR均高于无ALI组(P<0.05)。胆管细胞型肝损伤亚组、混合型肝损伤亚组NLR、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9、0.667、0.809;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AL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0.767、0.806;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胆管细胞型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742、0.861;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混合型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770、0.79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升高是SAP的危险因素〔OR=1.184,95%CI(1.102,1.271),P<0.001〕;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ALI的危险因素〔OR=1.140,95%CI(1.050,1.238),P=0.002;OR=1.007,95%CI(1.001,1.013),P=0.023〕;NLR升高是BAP发生胆管细胞型肝损伤的危险因素〔OR=1.184,95%CI(1.054,1.331),P=0.004〕;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混合型肝损伤的危险因素〔OR=1.120,95%CI(1.120,1.221),P=0.011;OR=1.007,95%CI(1.001,1.013),P=0.034〕。 结论 NLR升高是SAP的危险因素,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ALI的危险因素,且NLR的预测价值优于PLR,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0.
杨灵澜  刘习强  程斌 《新医学》2004,35(5):317-318
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商品名同息通,曾用名曲安缩松、曲安舒松等,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长效含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激素),半衰期约5小时。该药的抗炎作用强而持久,以肌内注射为例,注射后需数小时起效,约1~2日发挥其最大效应,可持续作用2~3周。曲安奈德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炎症反应、抗休克、抗毒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