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1篇
  3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不同室间质评方法的评价效率及可比性.方法:应用新鲜全血校准品分发各参控实验室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校准,用新鲜全血进行室间质量调查后,分别用累积偏倚法、平均得分法和平均偏差指数法对各参控实验室的质量评价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平均得分法不能客观反映应各参控实验室之间的细微差别.累积偏倚法与平均偏差指数法具有较好的负相关,但平均偏差指数法由于将评价结果进行了细化,并与各项目的偏倚相关联,因此,其在室间质评中具有较高的效率.而累积偏倚法由于各参数的偏倚标准相差悬殊,从而降低了对各参控实验室间质量评价的可比性.结论:平均偏差指数法是血液细胞分析仪常规条件下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评较为理想的方法,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92.
异丙酚用于病人自控镇静术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异丙酚病人自控镇静术和医生控制镇静术在硬膜我麻醉中的实用性及优缺点。方法:40例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PCS组病人应用Graseby PCA注射泵自我控制用药,PCS单次用药量为异丙酚20mg加芬太尼10μg;DCS组病人微量泵连续静注异丙酚3.6mg.kg^-1.h^-1和芬太尼1.8μg.kg^-1,h^-1。  相似文献   
93.
小儿高位椎管内肿瘤(C1~C4)压迫脊髓,导致相应椎体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呼吸功能障碍。本文结合25例麻醉处理,探讨麻醉管理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94.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式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硬膜外麻醉穿刺时的作用。方法选择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男35例,女55例,年龄65~90岁,体重48~78kg,ASAⅡ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股神经阻滞组(FNB组)、髂筋膜腔隙阻滞组(FIC组)和静脉注射芬太尼镇痛组(IV组),每组30例。硬膜外穿刺前30min,FNB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FIC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腔隙阻滞,两组按患者体重给予相应容量的罗哌卡因(50kg,20ml;50~70kg,25ml;70kg,30ml);IV组于穿刺前3 min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5μg/kg。三组穿刺期间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25μg/kg,VAS评分4分后摆放体位。采取患侧在上、L1~2硬膜外穿刺,硬膜外导管置入完成后改平卧位。记录入室后(T0)、硬膜外麻醉前(T1,FNB组和FIC组阻滞30min后,IV组静脉注射首剂芬太尼3min后)、硬膜外穿刺前变换体位时(患侧在上,T2)、麻醉穿刺成功改为平卧位即刻(T3)和改为平卧位后3 min(T4)的VAS评分;记录硬膜外穿刺时间、穿刺期间芬太尼用量和心血管事件、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IV组比较,T1、T2时FNB组和FIC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38±9)μg、(38±11)μg vs.(110±18)μg],硬膜外穿刺时间明显缩短[(9±4)min、(9±4)min vs.(17±5)min],心血管事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10%、7%vs.37%)(P0.05或0.01);FNB组和FIC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神经阻滞和髂筋膜腔隙阻滞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硬膜外麻醉穿刺期间有明显的芬太尼节俭效应,并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和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12例抗凝血酶(AT)缺陷症患者的基因突变, 探讨SERPINC1基因突变与静脉血栓事件的关系。方法本文研究类型为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病例系列。收集2014年4月至2021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例AT缺陷患者临床资料, 在患者治疗前, 采集血标本。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AT活性(AT:A), 免疫比浊法检测AT抗原(AT:Ag)含量。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SERPINC1基因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 对发现的疑似突变用反向测序予以验证。分析SERPINC1基因突变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性, 统计占比。结果 12例患者的AT:A在30%~66%, 均明显下降, 7例患者的AT:Ag 同步降低, 表现为Ⅰ型AT缺陷, 5例患者AT:Ag在参考范围, 表现为Ⅱ型AT缺陷。共发现12种SERPINC1基因突变, 其中6种杂合突变c.456458delCTT(p.phe121del)、c.318319insT(p.Asn75stop)、c.922G>T(p.Gly276Cys)、c.938T>C...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妇女凝血因子Ⅻ基因Exon1-46C/T多态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6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3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观察组),同期选取69例妊娠史良好的健康女性(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因子Ⅻ基因Exon1-46C/T多态性、凝血因子Ⅻ活性和凝血指标。结果 两组凝血因子Ⅻ基因Exon1-46C/T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均P> 0.05),具有群体代表性。在基因型分布上,两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TT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均P <0.05)。在等位基因分布上,观察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凝血因子Ⅻ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CC、CT、TT基因型的凝血因子Ⅻ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CC基因型患者的APTT水平低于CT和TT基因型患者,且CT基因型患者的APTT水平低于TT基因型患者(均P <0.05)。结论 凝血因子...  相似文献   
98.
本研究探讨保存期内的机采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和可溶性P-选择蛋白含量的改变。收集20份机采血小板样品,分别在保存期第1天(0—24小时)、第2天(24—48小时)、第3天(48—72小时)、第4天(72—96小时)和第5天(96—120小时)检测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和可溶性P-选择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以ADP作为诱导剂,保存期内机采血小板的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明显,与第1天组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第4天组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3%;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含量则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与第1天组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机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存在持续活化,且聚集功能下降明显,从第4天开始几乎已完全丧失对ADP的致聚反应,提示机采血小板的体外保存损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9.
创伤性休克是急诊创伤较为常见的休克类型,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患者死亡,因其除了创伤本身对机体产生损伤外,还有过度炎症反应及诸多血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参与的应激反应,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其中NO、ET-1为重要因素,本实验拟从家兔创伤性休克复苏以及纳洛酮治疗后NO、ET—1的动态变化来研究纳洛酮抗创伤性休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高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浓度的影响。方法:2O例拟行OPCABG患者根据麻醉方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气管内插管全麻组;B组为高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全麻组。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终,术后24h、48h血浆ET及ANP浓度,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所用血管活性药剂量。结果:B组术后,术后 24h、48h ET及 ANP值显著低于A组(P<0.01,P<0.05),血流动力学稳定,所用血管活性药物较少(P<0.05)。结论:高胸段硬膜外阻滞能抑制麻醉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对OPCABG病人的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