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1篇
  3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2 毫秒
41.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5例结核性和31例癌性胸膜炎患者血清和胸水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浓度。结果发现,结核组血清GM-CSF[(19.56±12.64)ng/L]明显高于正常组[(9.52±3.61)ng/L,P<0.01]和癌性组[(9.35±6.13)ng/L,P<0.01],而癌性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核组胸水GM-CSF浓度[(24.34±14.86)ng/L]明显高于癌性组[(6.35±3.13)ng/L,P<0.01]。若以血清GM-CSF14ng/L为界限值,则结核组的敏感性为4800%,特异性为8387%;若以胸水GM-CSF9.5ng/L为界限值,则结核组的敏感性为8000%,特异性为9032%。提示血清、胸水GM-CSF测定对鉴别这两组胸膜炎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鉴别结核性和癌性胸膜炎的一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2.
2001年10月-2004年10月,我院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导管置人手术代替传统气管切开术,抢救气管插管行呼吸机机械呼吸患54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3.
几种新型麻醉药对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氟醚及七氟醚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脑代谢及脑电图,不优于其他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类似安氟醚,大剂量时出现棘波;异丙酚、依托咪酯和咪唑安定降低脑血流量,抑制脑代谢率及脑电图,有脑保护作用,适于颅脑手术麻醉;阿芬太尼对脑血流及脑代谢影响小,大剂量时不出现等电位脑电图波。  相似文献   
44.
罗比卡因的药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比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其生化特性介于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之间。硬膜外阻滞时对感觉神经的阻滞程度与布比卡因类似,但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弱于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时的临床效果优于布比卡因,临床应用浓度一般不超过1%。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凝血因子的变化及肝素、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凝血因子变化的影响,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凝血功能紊乱的治疗作用,制作了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复方丹参液组及肝素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休克后2、4、6小时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血栓调节蛋白(TM)、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变化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肝素组与复方丹参液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大鼠休克组血浆SFMC、DD水平明显高,于而ATⅢ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01),其他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休克组、肝素组血浆TM水平明显增加(P<0.001),复方丹参组与假手术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休克组大鼠于休克2小时血浆tPA、DD水平明显升高,于休克4小时PAI达到高峰(P<0.001),而tPA水平有所下降。于休克6小时,血浆PAI水平下降,tPA继续降低,但PAI、DD尚维持于较高水平。肝素组血浆DD水平降低、tPA高于休克组、PAI无显著性不同。丹参组大鼠血浆tPA、PAI、DD均低于休克组,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休克组大鼠APTT进行性延长,至休克6小时达到高峰,平均59.7±11.86秒。肝素组APTT平均61.5±5.79秒  相似文献   
46.
胃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和21例消化性渍疡患者的血液纤维蛋白原(Fg)、Ⅷ因子促凝活性(FⅧ: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D-二聚体(D-D)进行检测,并以30例健康成人体检者作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渍疡组Fg,FⅧ:c,vWF,AT-Ⅲ:a和D-D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胃癌组AT-Ⅲ:a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Fg,FⅧ:c,vWF和D-D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溃疡组比较,胃癌组的AT-Ⅲ:a差异无显著性(P>0.05),Fg,FⅧ:c,vWF和D-D均明显高于溃疡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术前比较,胃癌组除AT-Ⅲ:a外,FⅧ,FⅧ:c,vWF和D-D术后1W均明显升高,术后3个月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胃癌患者的血液Fg,FⅧ:c,vWF和D-D明显升高,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癌栓,这可能与胃癌细胞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数量化脑电图与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关系。方法:62例腹部手术病人,常规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潘库溴铵或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探查毕,调整每个病人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达2%→1.5%→1%,每种浓度维持至少15分钟,记录3分钟数量化EEG及MAP、HR变化。结果: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降低,原始脑电波逐渐由低频高振幅波转变为高频低振幅波;SEF和MF趋势曲线明显右移;SEF、MF、BIS、δR明显差异(P<0.01)。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仅在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与2%时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数量化脑电图能监测不同七氟醚麻醉深度时大脑皮层电活动变化,而MAP和HR只能区别极深和极浅的麻醉状态。  相似文献   
48.
全肺切除后病人的循环和呼吸功能可受到很大影响。改变体位 ,咳嗽可致纵隔摆动、血液动力学剧烈改变 ,引发心律失常 ,甚至心跳骤停。现将我院发生全肺切除术后心跳骤停成功复苏 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 1女 ,2 2岁 ,5 0kg ,ASAⅡ级。诊断“左肺占位” ,在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常规麻醉诱导 ,插入 35F右双腔气管导管 ,右侧卧位 ,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术中见肿块与左肺上叶、心包、膈肌紧密粘连 ,行左全肺、部分心包及膈肌切除。手术 3小时 ,失血量约 4 0 0ml,尿量 80 0ml,输浓缩红细胞2U、6 %羟乙基淀粉 5 0 0ml、复方乳酸钠 5…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在肾性贫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Gen.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3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同病期(包括肾功能不全代偿期41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45例、肾功能衰竭期49例)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IRF、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b)含量,同时检测其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RF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和肾功能衰竭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Ret%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和肾功能衰竭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RBC、Hb水平均随着Cr和BUN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减低,互相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分别为r=-0.604和-0.627;r=-0.600和-0.628,P<0.01),而IRF、Ret%与Cr、BUN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RF及其相关参数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肾病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和红系的生长情况。IRF在肾病早期时降低,肾病末期由于EPO...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Ⅱ活性(FⅡ∶C)与抗凝血酶活性(AT∶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确诊的92例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其中Child - pugh分级A级22例(A组) ,B级47例(B组) ,C级23例(C组) ;3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FⅡ∶C、发色底物法测定AT∶A。并将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各组FⅡ∶C、AT∶A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 ,B组和C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1) ,并随病情的加重降低越甚。92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FⅡ∶C与AT∶A相关系数为0.63(P<0.01) ,具有中度相关性。结论FⅡ∶C、AT∶A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 ,检测FⅡ∶C和AT∶A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有更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