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欧之洋主任中医师,四川省名中医,现任四川省邛崃市中医院副院长,泸州医学院内科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务委员。从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多年,学验俱丰。今择要介绍欧老学术经验于下,旨在彰显老师学术精华和临床经验。注重研习经典,辨体质、用  相似文献   
92.
2009年3月~2012年1月,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1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笔者总结复位方法,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18例,男48例,女70例,年龄63 ~ 95岁.按Evans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Ⅰ型11例,Ⅱ型31例,Ⅲ型29例,Ⅳ型28例,反转子间骨折型19例.合并损伤:腕部骨折9例,椎体骨折6例.患者于入院后1 ~5d手术.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对髋部不同空间位置骨松质作定量CT骨密度测定,从骨密度的角度来分析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髋螺钉的合理安放位置。方法选择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妇女共66例行双侧髋部CT扫描,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骨折组),无骨折的正常老年妇女31例(对照组)。测定从髋螺钉入口到股骨头的CT值。同时对股骨头内密度较高的压力骨小梁(PCT)及其内、外、前、后侧5个区域的骨松质作定量CT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从髋螺钉人口内侧到股骨头下区域的CT值为负值。骨折组PCT及其内、外、前、后侧的定量CT骨密度分别为(229.71±55.58)、(64.58±25.31)、(39.50±22.56)、(79.85±24.89)、(79.08±19.99)mg/cm^3,而对照组分别为(296.36±40.48)、(85.31±26.99)、(69.49±20.88)、(99.96±27.62)、(98.57±29.38)mg/cm^3。两组PCT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其周围4个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骨折组5个区域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骨密度角度来讲,自髋螺钉人口到股骨头下这一区域的组织密度低于软组织密度,对置入的髋螺钉无锚定力量。PCT是髋部密度最高的骨松质,对髋螺钉锚定起主要作用。在股骨头的外上、前方和后方3个区域内,骨松质的密度远低于压力骨小梁,为髋螺钉发生切割的危险区。老年人存在严重的骨小梁退变,因此正确放置髋螺钉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5.
重度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医院内感染,其中泌尿系真菌感染起病症状较隐匿,如诊疗不及时可造成不良后果。本文就2000年9月-2004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0例重度脑血管病患者人院后发生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诊疗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1A1(UGTI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和疗效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9-01-01-2012-12-31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其与UGT1A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4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IP方案化疗后CR3例,PR32例,SD4侧,PD9例,总有效率为73.0%,疾病控制率为81.3%。主要毒副作用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4例,贫血29例,血小板减少14例,恶心呕吐38例,迟发性腹泻26例,便秘15例,脱发5例,乏力38例,转氨酶升高14例,心电图异常9例。UGT1A1*28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为TA6/6野生型基因34例,TA6/7杂合突变型基因11例,TA7/7纯合突变型基因3例;UGT1A1*6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为G/C野生型基因33例,A/G杂合突变型基因13例,A/A纯合突变型基因2例。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提示UGT1A1突变型基因可增加患者发生迟发性腹泻的风险,而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无影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GT1A1*28、UGT1A1*6、ECOG评分和治疗周期数对迟发性腹泻有明显影响;同时ECOG评分和治疗周期数对中性粒细胞减少存在影响。结论:UGT1A1突变基因对患者迟发性腹泻有明显影响,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可为临床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相关不良反应的预测提供依据,对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合并脱位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体会。方法手术治疗合并距骨脱位的踝关节骨折52例,入院后均即刻手法牵引整复骨折及脱位,然后根据软组织损伤肿胀状况,即刻行手术治疗28例,延期手术(伤后10~14d后)24例。结果 37例获平均19个月(7~27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3周(10~16周)。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22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5%。结论对于严重踝关节骨折脱位病人,早期闭合复位脱位和骨折对临床结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背景与目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inhibitors,EGFR-TKIs)在EGFR突变型肺腺癌人群中能显著提高生存,从而改变了晚期肺癌的治疗模式,但并不是所有EGFR敏感突变者均能从EGFR-TKIs治疗中获益.本研究欲通过外周血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突变型肺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进行预测及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6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一科一线接受EGFR-TKIs治疗的EGFR突变型Ⅲb期-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线肿瘤标志物与EGFR-TKIs疗效及生存的关系.结果 总体人群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 52.8%,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 89.3%.基线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升高者对EGFR-TKIs疗效更佳(ORR 61.3%vs35.9%,DCR 95.2%vs 74.4%,P<0.001),治疗1个月后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s,CYFRA21-1)以及CA125水平下降者有效率更高(ORR分别是61.5%vs 25%,P=0.002;58.5%vs 37.5%,P=0.004;61.8%vs 20%,P=0.027).生存分析中,基线CEA水平正常者较高水平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明显缩短(中位PFS5.9个月vs9.8个月,P=0.027),而基线CYFRA21-1、CA125水平升高者PFS明显缩短(中位PFS 9.0个月vs11.4个月,P=0.029;9.0个月vs 11.5个月,P=0.023).多因素分析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0-1分、基线CYFRA21-1正常水平、治疗1月后CEA下降阳性患者PFS更长.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与CYFRA21-1、CA125升高有关(中位OS分别为25.1个月vs 52.5个月,P=0.003;22.7个月vs55.0个月,P<0.001),而多因素分析中总生存与CEA下降有关(P=0.046).结论 治疗前高水平CEA以及治疗后CEA下降可以预测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接受EGFR-TKIs的疗效,而治疗前高水平CYFRA21-1以及CA125则预示着生存期缩短.  相似文献   
99.
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个月-2个月。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新疗法的迅速发展,为晚期肺癌脑转移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和更多的期待,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地改善了生活质量。肺癌脑转移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1]、《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2]和《中国晚期原发性肺癌诊治专家共识(2016年版)》[3]的颁布,对我国原发性肺癌的规范化诊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脑转移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专家,制定了《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版)》。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