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鱼锋  张清  郝林  丁易  孙扬  牛晓辉 《山东医药》2011,51(40):28-29,32
目的探讨骨肿瘤切开手术中使用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射频消融治疗、有完整随访的骨肿瘤患者15例。姑息组为转移癌10例和骨髓瘤1例,共消融13处病灶,切开后先消融,再去除肿瘤;肿瘤全切组为累及髋臼的原发恶性或侵袭性肿瘤4例,先切除大部分肿瘤,只对髋臼区行射频消融,刮除髋臼肿瘤,保留髋臼骨质,以利重建。从手术技术、肿瘤学、并发症、肢体功能等方面综合评价此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随访1—29个月、平均17个月。姑息组死亡9例,平均存活10个月(1~24个月),消融处均无肿瘤复发;肿瘤全切组有1例软骨肉瘤术后13个月复发,复发率25%。1例术中在止血带处发生热损伤,1例术后皮缘坏死。以MSTS评分标准对术后存活超过6个月的11例患者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1.8%。结论切开后行射频消融术对于骨转移癌和侵及髋臼的侵袭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①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早孕妇女实施人工流产术前应用卡孕栓扩张宫颈的临床效果.②方法 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剖宫产妇女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于术前2 小时阴道放置卡孕栓0.5mg,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术中探测宫颈内口直径,记录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情况.③结果 研究组宫颈松弛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手术失败率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明显减少.④结论 剖宫产术后早孕妇女行人工流产术前阴道放置卡孕栓可以有效扩张宫颈,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3.
摘要:目的 通过整合组学和临床信息,深度挖掘肝细胞癌中重要的可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polyadenylation,APA)数量性状基因位点(alternativepolyadenylationquantitativetraitlocus,apaQTL),并研究这些重要位点相关 的下游靶基因及上游 RNA 结合蛋白(RNA-bindingprotein,RBP)。方法 从 SNP2APA 数据库下载泛癌顺式和反式 apaQTL数据,用 R语言分析肝细胞癌apaQTL的分布特征。根据位置提取apaQTL上下游50bp范围内的序列,使用 STREME进行特征基序富集,进一步结合肝细胞癌临床信息,筛选改变基序和临床预后相关的apaQTL。利用 Tomtom 挖掘潜在调控 APA 的上游 RBP,并通过 ENCODE以及 TCGA 预后数据分别验证 RBP在 APA 调控和肝细胞癌发生发 展中的重要性。将apaQTL和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xpressionquantitativetraitlocus,eQTL)进行共定位,并结合差异表 达和预后分析,筛选影响表达和预后的apaQTL和下游靶基因。结果 通过对肝细胞癌apaQTL进行特征分析,发现肝 细胞癌顺式apaQTL在其他癌症中广泛出现,而反式apaQTL在肝细胞癌中具有特异性。通过对apaQTL进行基序分 析,筛选出20个可以改变多聚腺苷酸化基序的apaQTL。其中rs16742可以生成新的多聚腺苷酸化基序,从而导致赖氨 酰-tRNA 合成酶(leucyl-tRNAsynthetase,LARS)基因的转录本增长。进一步分析表明,rs16742与肝细胞癌的预后相 关。通过预测新的apaQTL基序和上游靶基因,并结合外部数据验证,发现 RBP聚(RC)结合蛋白2[poly(RC)binding protein2,PCBP2]参与肝细胞癌 APA 事件的调控,并与预后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预后显著的apaQTLrs115865883 和rs150628203可能影响 PCBP2与转录本的结合。通过apaQTL和eQTL共定位分析,筛选出30个潜在的影响表达和 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apaQTL和下游靶基因。结论 研究发现了一系列功能性肝细胞癌apaQTL及下游靶基因,基于 apaQTL相关分析,发现 RBPPCBP2可调控肝细胞癌的 APA 事件及预后。  相似文献   
24.
黑色素瘤可发生于皮肤和黏膜,是目前发病率增长较快、易早期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淋巴结状态的评估对于黑色素瘤的分期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SLNB技术发展较快,但是SLNB阳性患者行淋巴结清扫(complete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是否显著延长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仍然存在争议。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对前哨淋巴结阳性病例行CLND仍存争议,未得到黑色素瘤特异性生存率(melanoma specific survival,MSS)获益,但是可以确定SLNB能显著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是现阶段循证医学证据下评估和分期的可靠方法。本文就黑色素瘤SLNB的研究进展和意义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25.
骨肉瘤尽管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但其年发病率仅有百万分之三。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其预后很差,随着化疗等综合治疗的进步,骨肉瘤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善。本文对国际骨肉瘤认识的发展、我国骨肉瘤综合治疗的发展情况、规范化进程以及治疗展望进行述评,期望藉此使读者了解我国骨肉瘤治疗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26.
会议概况 第十六届国际保肢大会(ISOLS)于2011年9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此次盛会是骨肿瘤界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设立了骨肉瘤、假体进展、儿童保肢、生物重建、脊柱骨盆肿瘤、良性侵袭性肿瘤、软组织肉瘤、导航技术应用等专题,来自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骨与软组织肿瘤医师参加了此次大会.与会代表就不同的专题进行学术演讲,涵盖了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的各个领域.下面对本次大会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27.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上世纪70年代以前,骨肉瘤的预后很差。随着化疗的引入,骨肉瘤的综合治疗得到发展,进而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本文总结了骨肉瘤化疗发展的过程,并就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指出当前骨肉瘤的化疗策略,强调我国应开展骨肉瘤领域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8.
新农合住院费用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对2009年1~7月武汉市周边八个区的各级医疗机构部分病例的住院费用分析,找出费用的分布规律,总结费用控制的难点,为控制住院费用不合理的上涨、提高新农合基金的使用效率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借鉴定额结算的经验,从例均费用入手控制住院费用;尝试实行单病种付费制度作为补充;鼓励和完善双向转诊制度,达到合理的利用医疗资源,有效控制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估使用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36例14岁以下股骨远端骨肉瘤儿童患者行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31例随访数据完整。患者年龄9~14岁,平均12.3±1.6岁。男11例,女20例。所有患者都是未经治疗的IIB期原发骨肉瘤。所有患者都经过标准术前化疗、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及术后化疗。结果手术使用普通单纯铰链式膝关节8例,普通旋转铰链式膝关节11例,特制远端非水泥固定铰链式膝关节12例。边缘切除9例,广泛切除22例。31例患者随访12~7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3例,存活18例,无瘤生存16例,带瘤生存2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2年生存率74.1%,3年生存率44.6%。局部复发2例(6.5%)。转移14例(45.2%),其中肺转移10例(32.3%),软组织或骨转移3例(9.7%),肺转移合并软组织转移或骨转移1例(3.2%)。存活且未截肢患者15例,MSTS功能评分平均21.5±4.7分,肢体功能优良率86.7%。三种假体术后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79)。随访期内假体并发症发生率38.7%,其中假体周围感染2例(6.5%),假体松动10例(32.3%)。特制远端非水泥固定铰链式关节并发症低于常规使用关节。结论在标准治疗后,肺转移是导致儿童骨肉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科边界与局部复发关系密切,提高保肢的安全性需恰当地选择外科边界;特制远端非水泥固定铰链式人工假体与常规使用人工假体功能无明显差异,并不增加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0.
牛晓辉  黄真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4):1390-1392
骨肉瘤是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3/100万/年,中位发病年龄为20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5:1,多见于四肢长管状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血行转移至肺是骨肉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