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81.
目的 探讨维生素K3(VK3)对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与三氧化二砷(As2O3)的联合效果.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分别以VK3,As2O3以及二者联合孵育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Annexin-v/Pl双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凋亡细胞的百分数,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TUNEL观察细胞凋亡后的形态.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VK3能抑制HepG2细胞生长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02),细胞死亡方式以凋亡为主;VK3与As2O3联合应用时,二者具有协同作用(P=0.005).结论 笔者的研究表明VK3能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并且与As2O3联合时有协同作用,降低了As2O3的副作用,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轻重程度不同的体外急性胰腺炎(AP)胰腺腺泡细胞发生凋亡、胀亡的状况及细胞内酶的释放情况,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 以两步酶消化法分离胰腺腺泡细胞,分为4组。AP组加入雨蛙素0.1μg/ml,细菌脂多糖(LPS)组加入雨蛙素及LPS( 10 mg/L),奥曲肽(OCT)组加入雨蛙素及OCT(100ng/ml),对照组加培养液。应用丫碇橙(AO)和溴乙锭(EB)双染色法检测腺泡细胞的凋亡及胀亡,采用比色法检测培养上清中淀粉酶及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结果 对照组、AP组、LPS组、OCT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2±0.4、6.4±0.6、4.6±0.4、11.2±1.2;胀亡指数分别为3.0±0.4、17.2±1.6、23.0±2.2、12.8±1.4;LDH的分泌量分别为(2180 ±240)、(8060±930)、(9460±920)、(6860±740) U/dl;淀粉酶的分泌量分别为(1750±190)、(3820±460)、(4420±480)、(2260±260) U/L。AP组、LPS组、OCT组的上述4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LPS组的胀亡指数及LDH和淀粉酶分泌量均较AP组显著增加(P值均<0.05),而凋亡指数则较AP组显著减少(P<0.05);OCT组的凋亡指数较AP组显著增多(P<0.05),而胀亡指数及LDH、淀粉酶分泌均较AP组显著减少(P值均<0.05)。结论 诱导AP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并减少细胞胀亡的发生,可减少腺泡细胞内酶的释放。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建立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分析损伤评估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96只7~8周龄的纯系C57BL/6雄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建立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按照缺血时间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30、60、90 min组,每组24只.各组小鼠分别于再灌注后6、12、24和48 h处死.通过检测血清ALT、AST、TNF-α、IL-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水平以及病理组织学评分、细胞凋亡指数等方法评估各组小鼠肝组织的损伤情况.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术后88只小鼠存活,8只死亡,造模成功率为91.7% (88/96).假手术组、缺血30、60、90 min组ALT水平分别为(35±24) U/L、(1703±442) U/L、(5133±681) U/L和(8233±808) U/L,缺血30、60、90 min组ALT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6.54,12.97,17.56,P<0.05);AST水平分别为(87±28) U/L、(2667 ±451) U/L、(6333±778)U/L和(9967±1168) U/L,缺血30、60、90 min组AST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9.89,13.89,14.65,P<0.05);TNF-α水平分别为(14 ±5) μg/L、(83±14) μg/L、(133±17) μg/L和(202±21) μg/L,缺血30、60、90 min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7.78,11.82,15.34,P<0.05);IL-6水平分别为(32 ±9) μg/L、(493±168) μg/L、(844±166) μg/L和(1345±198) μg/L,缺血30、60、90min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4.74,8.46,11.48,P<0.05);MIP-2水平分别为(37±11) μg/L、(102±35) μg/L、(177±32)μg/L和(279±50) μg/L,缺血30、60、90 min组MIP-2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3.05,7.28,8.19,P<0.05);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7%±2.1%、22.7%±8.6%、54.3%±11.2%和76.3%±14.8%,缺血30、60、90 min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4.10,8.04,8.63,P<0.05).在缺血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各监测指标呈“抛物线”样变化趋势.结论 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小鼠肝组织的损伤情况.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小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逐渐加重;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ALT、AST、TNF-α、IL-6、MIP-2以及病理组织学评分和细胞凋亡指数均呈现“抛物线”样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4.
小鼠血管抑素基因的克隆、测序与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小鼠血管抑素(mAS)基因,测序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从小鼠肝组织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将mAS的cDNA扩增出,克隆到pcDNA3真核表达载体中,测定其DNA序列。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我们克隆的血管抑素基因,其序列与GenBank中鼠的mAS基因序列有4个碱基不同,所编码的氨基酸有3个发生突变。结论:已成功构建鼠mAS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应用AS进行肿瘤基因治疗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UCP)3基因G304A多态性,外显子6剪接位点Ggt→Gat多态性和C427T突变与北方汉族人肥胖或肥胖伴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肥胖患者(BMI34.3±9.6kg/m2),其中60例伴有T2DM,另选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这3种基因变异。结果140例研究对象均不存在G304A多态性或外显子6剪接位点多态性,但发现1例肥胖伴T2DM患者存在C427T杂合突变。结论UCP3基因G304A或外显子6剪接位点GGT→GAT变异以及C427T突变可能不与我国北方汉族肥胖或肥胖伴T2DM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与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水平及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化学检测法测定1998-02-2001-02收治的84例CI患者和78名正常老年人血浆总HCY水平,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MTHFR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CI患者血浆总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MTHFR基因型有3种,即纯合子(T/T)型、杂合子(T/C)型、纯合子(C/C)型.3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CI组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HCY血症可能是CI患者发病的一个新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8.
同种大鼠带血管异位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同种大鼠带血管异位脾移植的实验模型。方法 远交系Wistar大鼠间行同种大鼠带血管异位脾移植。供脾带门静脉段和腹主动脉段分别与受体的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端—侧吻合 ,供脾异位移植于升结肠旁沟 ,与侧腹壁行三点固定。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69 2 % (18/ 2 6例 ) ,术后 1周存活率为 61 1% (11/ 18例 ) ,2例大鼠获长期存活 (>90d)。脾蒂无一例扭转。组织学检查证实术后早期移植脾存活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时间平均为 3d。结论 建立同种大鼠带血管异位脾移植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化学检测法测定37例VD患者的血浆总Hcy水平,并与40例正常同龄对照组及40例非痴呆脑梗死组比较,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VD患者血浆总Hcy水平犤(28.79±6.48)μmol/L犦显著高于非痴呆脑梗死组犤(25.34±5.36)μmol/L犦(t=2.553,P=0.005);非痴呆脑梗死组患者血浆总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同龄对照组犤(19.71±2.82)μmol/L犦(t=16.322,P=0.0001)。MTHFR基因型有3种,即纯合子(T/T)型,杂合子(T/C)型,纯合子(C/C)型。3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VD组患者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非痴呆脑梗死组(t=2.329,3.275;P=0.026,0.001);非痴呆脑梗死组患者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对照组(t=3.302,2.328;P=0.001,0.027)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VD发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0.
引起老年人肺内感染的微生物很多,细菌是比较常见的微生物,尤其是某些耐药菌更易导致严重的肺内感染。目前,临床上各类抗生素种类繁多,各种细菌的耐药程度也不同,因此,肺内感染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特别是在体质差和伴有其他疾病时更易发生,常是老年病人主要的死亡原因。为探讨老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