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HHK-PLA棒的体外生物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院与第一军医大学合作研究的人发角蛋白复合聚乳酸(HHK—PLA)骨科内固定棒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利用MTS一858Bionix test system(MTS,Minneapolis,MN)生物力学测试机对20根HHK—PLA棒的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进行测试,了解HHK—PLA骨科内固定棒的力学性能。结果:HHK—PLA骨科内固定棒的剪切强度为186MPa,弯曲强度为230MPa,弯曲模量为12GPa。结论:HHK—PLA骨科内固定棒的生物力学性能良好,各项指标均高于进口单纯聚乳酸棒,达到国外SR—PGA水平,有望在将来用于四肢承重骨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平片、螺旋CT、MRI技术从多角度获取诊断信息的方法对上颈椎伤病的诊断率,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帮助。方法:85例上颈椎伤病患者,术前应用张口位摄片、标准正侧位摄片、CT、三维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折脱位、椎间盘病损、脊髓压迫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结果:85例患者,有8例X线片检查未检出,经CT及三维CT检查明确诊断。所有上颈椎骨折脱位病例中,MRI检出有脊髓压迫的41例,占48.2%。其中脊髓减压率为81%。结论:综合应用现代影像学技术有助于对上颈椎骨折的分型,指导治疗,评价疗效,从而提高上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33.
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用于颈椎椎间融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珊瑚羟基磷灰石/rhBMP-2/几丁糖,combined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 CCHA)在颈椎融合中的成骨效果。方法 按照序贯实验设计方法设计,以实验犬为实验对象,同体对照研究,分别选择颈椎3/4和5/6为融合节段,随机选择其中一个节段应用CCHA为植入物,另一个节段则选择自体髂骨为植入物,按照Robinson‘s法进行椎间融合手术。并加钢板内固定。手术后10周进行X线检查,并按照Lane-Sandhu评分法中骨形成的评定标准来确定愈合情况,以骨融合情况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选定α=0.05,β=0.05,γ=FS/SF=2时,接受CCHA优于自体骨。结果 CCHA应用于颈椎融合时,在手术后10周时,达到完全愈合,去除结果相同的1例,第12例时,曲线上界相交,停止实验。结论 从手术后10周的骨融合情况来看,CCHA比自体骨融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35例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患者采用北大三院标准观察疗效。结果:经6个月~5年(平均1年9个月)随访,优(改善率≥80%)32例,占91.4%;良(50%≤改善率<80%)2例,占5.7%;有效(5%≤改善率<50%)1例,占2.9%。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无植骨块脱出、塌陷、下沉等。脑脊液漏1例,经对症及局部加压包扎等治疗,1周后自愈。结论: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减压彻底,改善率高,植骨融合牢固,可作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经口寰枢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11年7月共收治75例颅底凹陷症患者,其中35例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中32例获得随访,男9例,女23例,年龄23~74岁,病程6~372个月。12例伴Arnold-Chiari畸形,7例伴寰枢椎脱位,1例伴寰枕融合畸形,2例伴颈椎病,1例伴Klippel-Feil综合征。均有脊髓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术前JOA评分3~15分,ASIA分级B级4例,C级8例,D级20例。术前脑干脊髓角103.4°~137.5°,平均123.3°±6.4°,脊髓空洞体积0.10~15.10cm3。均采用经口寰枢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TARP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脑干脊髓角改变情况,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脊髓空洞改变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脊髓损伤及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诉颈部不适感,2例患者诉咽喉部不适感,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拆除内固定行后路寰枕融合术,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随访12~25个月,平均15个月,脑干脊髓角恢复至145.6°~165.3°,平均161.3°±5.1°;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到10~16分,平均13.8±1.8分,平均改善率为58.1%;15例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提高1~2级。术后1年MRI复查显示30例脊髓空洞体积缩小或消失,1例脊髓空洞无改变,1例脊髓空洞变大。随访期间内固定无移位,植骨融合良好。结论:经口寰枢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脊髓空洞症不仅能使齿状突获得解剖复位,解除脊髓压迫,还可使脊髓空洞缩小,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中药固肾益精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124例临床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单盲研究,其中治疗组64例,服用固肾益精汤;对照组60例服用迪巧维D钙咀嚼片治疗,持续6个月.治疗结束时进行骨密度(BMD)比较和疗效评价,疗效以腰背部疼痛情况、躯体活动是否受限、骨折愈合情况为判断指标.结果 治疗组64例中显效44例(68.8%),有效15例(23.4%),无效5例(7.8%);对照组60例中显效23例(38.3%),有效14例(23.3%),无效23例(38.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6个月后,治疗组L2-4的BMD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上升(P<0.05).结论 固肾益精汤可以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并能缓解骨质疏松骨折所致的疼痛、躯体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从而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37.
并存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病的髋部骨折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分析并存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的髋部骨折并发症的种类,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1997年6月-2002年6月5年间,365例髋部骨折患者中并存“三高”的56例并发症发生、防治、疗效。结果:并发症的发生与并存症的存在与否有显著的统计差异;下肢静脉血栓及应激性溃疡是最常见并发症,是否应用药物,对降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意义;是否手术治疗,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差异。结论:并存“三高”的髋部骨折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预防应用药物不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固肾益精汤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骨折愈合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79例原发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手法整复或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固定后,测定患者腰椎正位(L2-4)和右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及大转子三个部位骨密度值,并测定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尿钙/尿肌酐及DPD排泄率。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39例)。治疗组服用固肾益精汤日1剂;对照组钙尔奇D每次1粒口服,每日2次,两组共服用药物3个月。患者每月行X线照片检查,观察骨折断端生长情况;治疗3个月后再次测定腰椎正位(L2-4)和右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及大转子三个部位骨密度值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四个部位的BMD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上升(P<0.05,P<0.01,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骨代谢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固肾益精汤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能增加骨密度,改善骨代谢,促进了骨折的愈合,有效的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固肾益精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肾阳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服用固肾益精汤)和对照组(41例,口服钙尔奇D),治疗时间为6个月。治疗前后记录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KP)及尿Ca/Cr的含量,并观察骨密度的改变和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症状、体征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固肾益精汤能增加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0.
前路带锁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稳定下颈椎骨折脱位 ,临床倾向于手术治疗。近年逐渐流行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技术[1 ] 。我院自 1996年开始使用颈前路带锁钢板 (anteriorcervicallockingplate,ACLP ;商品名ORION)治疗下颈椎损伤 2 2例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 2 2例 ,男 19例 ,女 3例 ;年龄2 2~ 73岁 ,平均 44岁。其中交通伤 13例 ,高处坠落伤 7例 ,运动损伤 1例 ,物砸伤 1例。损伤部位 :C4骨折 4例 ,C4~ 5 脱位 3例 ;C5 骨折 3例 ,C5~ 6 脱位 4例 ;C6 骨折 6例 ,C6~ 7脱位 2例。损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