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31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鼠颅脑外伤后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不同伤情与伤后不同时间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结合率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轻、中、重型颅脑伤及对照组4组,液压致伤。分别在伤后6,24,72h处死动物,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红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变化。结果:轻型和中型脑伤组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率均升高,但在重型颅脑伤大鼠,胰岛素受体结合率反而显著下降。全部颅脑伤大鼠的血液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率,在伤后6和24h均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创伤后bax和bcl-XL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在液压脑损伤模型中,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大鼠脑创伤后不同时程bax和bcl-xL的表达;采用凋亡原位末端标记、电镜超微结构、DNA凝胶电泳观察脑创伤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和生化特征.结果伤后6h,bcl-xL.mRNA下调[伤侧半球为对侧的(67.42±7.54)%],bcl-xL蛋白水平下降[伤侧为对侧的(85.85±5.72)%].伤后3d,bcl-xLmRNA和bd-xL蛋白表达分别为对侧的(39.97±3.61)%和(57.50±6.21)%;baxmRNA和bax蛋白分别为对侧半球的(203.95±17.53)%和(189.02±7.23)%.伤后bax/bclxL比率升高比细胞凋亡提前出现,早期由于bcl-xL.的表达下降,后期主要是由于bax的升高所致.结论细胞凋亡及其调节基因的表达间具有一致性;脑创伤对bax和bcl-xL的调节发生在转录水平以前的某一环节.bax/bcl-xL平衡体系的维持或紊乱影响脑创伤后神经细胞生存或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研究外伤性中脑损伤早期异部异常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在伤后早期,应用^1H MRS技术分别对19例中脑损伤及10例正常对照中脑腹侧区域的代谢变化进行研究,测定胆碱(Cho)、总肌酸(Cr)、N-乙酰天冬氨酸(NAA)、Cho/Cr,Cr/NAA,Cho/NAA等指标,分别分析中脑损伤时谱变化及与Glassgow预后评分(GOS)间的相关关系,同时研究持续昏迷时间不同患间波谱变化的不同。结果:中脑损伤组Cho,Cr,Cho.Cr及Cho/NAA明显下降;NAA,Cr/NAA及Cho/NAA与GOS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昏迷长于30d患局部Cho,Cho/Cr,Cho/NAA值明显低于昏迷短于30d患。结论:损伤局部与Cho,Cr能反映中脑损伤的情况;NAA有助于判断患预后;中脑Cho,Cho/Cr,Cho/NAA下降程度与昏迷时间长短一致。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脑损伤后脑组织内腺苷、肌苷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大鼠急性脑损伤后腺苷含量变化及其生代代谢。方法:采用大鼠液压脑损伤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脑损伤前后脑皮质内腺苷和肌苷含量。结果:大鼠脑损伤后10min,伤侧大脑皮质内腺苷含量即明显升高,与对伤后30min升至最高值,伤后2h腺苷含量恢复正常水平。结论腺苷参与继发性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尽管缺乏Ⅰ级证据,但国内外颅脑创伤(TBI)诊治指南都将ICP监测作为常规监测手段之一给予推荐[1-2].然而2012年12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美国学者Chesnut等[3] Benchmark Evidence from South America Trials: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BEST:TRIP)研究结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热议.因为这是ICP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创伤(sTBI)疗效评估的第一个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结果,其结论为:对于sTBI患者,将目标集中于控制ICP在≤20 mm Hg内治疗模式的疗效,并不优于以影像和临床监测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与DSA比较,评价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同时对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和3D-BB-MRI检查,比较两者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破溃斑块检出的差异.结果 以DSA为金标准,3D-BB MRI判断颈动脉狭窄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65,以狭窄率70%为判断点,其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100%.3D-BB-MRI显示溃疡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3.9%、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85.7%.3D-BB-MRI和DSA的病变累及范围分别为(18.4±8.2) mm和(14.0±6.2)mm,P<0.05.结论 3D-BB-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溃疡斑块,在显示病变累及范围方面具有优势,可辅助DSA为临床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正>1概况有关统计结果显示,全球性残疾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排序中,缺血性心脏病从1990年第4位上升至2010年第1位,脑卒中从1990年第5位上升至2010年第3位[1]。而在脑卒中病人中,成人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约占10%~30%,而  相似文献   
18.
19.
致痫灶综合定位在顽固性癫痫手术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致痫灶综合定位在提高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癫痫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30例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癫痫患者拟手术治疗,患者均于术前颅内埋置电极定位致痫灶,术中应用皮层和深部电极验证棘波灶位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致痫灶切除。其中颞叶前极加海马切除14例、单纯病灶切除3例、单纯颞叶切除2例、选择性海马切除3例、病灶切除 单纯软膜横行纤维热凝6例、胼胝体切开2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结果30例患者术中验证棘波灶位置与术前定位位置相同。患者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0%,无手术死亡及偏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术前埋置电极和术中皮层及深部电极综合定位致痫灶,可以提高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愈率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脑电生理、MRI、PET-CT等方法对致痫灶综合定位,多种术式处理致痫灶和/或相应传导通路,并评价其疗效.结果75例病人通过多种方法定位,单纯病灶切除23例,前颞叶切除5例,颞叶切除+海马切除12例,选择性海马切除8例,病灶(或脑叶)切除+胼胝体切开5例,病灶切除+软膜横行纤维热凝8例,单纯软膜横行纤维热凝3例,单纯胼胝体切开10例,迷走神经刺激术1例等.术后发作完全消失或1~2次/年30例(40%),发作减少75% 22例(29.33%),发作减少50% 14例(18.66 %), 发作减少25%~50% 6例(8%),发作减少<25% 3例 (4%).结论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对致痫灶精确定位,应用手术方法处理致痫灶或/和相应传导通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