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分析600多篇护生的心得体会,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不断提高写书能力,促进带教水平。护生书写心得体会,应将其实践活动贯穿全,认清护生角色应有的特点,制定适应的学习目标,运用规范的医学术语。  相似文献   
42.
护理文件环节质量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全院各临床科室的600份住院病历进行抽查,并针对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认为了解护理文件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责任问题,能促进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技术水平、护理质量等方面的提高,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文件书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早期康复策略,为早期预防深静脉血栓及康复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合并下肢急性DVT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均给予抗凝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发病早期DVT形成后1—2d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根据血浆D-二聚体浓度,10d之内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发病后即予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10d内严格制动;分别对两组临床表现、血浆D-二聚体浓度、血栓大小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第3d时,两组NV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小腿周径值较治疗前稍增粗(P0.05);第5d时,观察组NV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仍有明显疼痛(P0.05),两组小腿周径值较治疗前改变不明显;第10d时,两组NV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小腿周径值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缩小幅度高于对照组(5.22%/1.92%)。两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较治疗前逐渐下降(P0.01),但第5d及第10d时,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彩超定性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卒中合并下肢急性DVT患者早期有序合理的实施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血浆D-二聚体浓度可以作为运动剂量的参考标准,是早期康复训练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44.
目的与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进行比较,评价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优势和缺点。方法建立3个月龄小猪主动脉瓣狭窄模型,其主动脉瓣压差均〉30mm Hg;20头模型猪随机分为经胸组与经皮组各10头,分别行经胸及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比较2组主动脉瓣压差下降值、放射线暴露时间、病死率、外周血管损伤发生率、起搏器使用率及主动脉后壁损伤率。结果经胸组术前、术后主动脉瓣压差((42.6±2.9)、(14.4±2.6)mm Hg)与经皮组((43.9±3.6)、(15.7±3.1)mm 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主动脉瓣压差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胸组放射线暴露时间、病死率、外周血管损伤发生率、起搏器使用率((6.8±2.5)min、0、0、0)低于经皮组((11.9±4.2)min、40%、40%、100%)(P〈0.05),经升主动脉置入传统动脉鞘管后主动脉后壁损伤率(80%)明显高于经皮组(0)(P〈0.01)。结论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在放射线暴露时间、病死率、外周血管损伤发生率、起搏器使用率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主动脉后壁损伤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5.
脑白质疏松症 (LA)是指双侧脑室周围片状或弥漫性低密度 (头颅CT)及高信号 (MRI) ,常见于缺血性中风或无症状的老年患者 ,LA常与桥脑MRI T2加权像高信号 (PH)同时存在 ,对其与LA的关系极其临床意义尚不明确。我们对 9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研究 ,探讨PH在缺血性中风时的发病率及与LA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对象 :9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 ,均为老年男性 ,年龄63~ 89岁 ,平均年龄 ( 73 .3 4± 6.88)岁 ,经头颅MRI检查 ,按有或无脑桥MRI T2加权像高信号分为两组 ,有PH组 2 9例 ,平均年龄 ( 75 .86± 5 .11)岁 ,无…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术后谵妄老年病人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及右美托咪定对其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性别不限,BMI 19~ 25 kg/m2,年龄65~ 8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后2d内评价谵妄的发生情况,将术后谵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谵妄组(D组,n=13)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16).另选术后没有发生谵妄的病人13例作为对照组(C组).Dex组在谵妄发生后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随后以0.2~ 0.7 μg·kg-·h-1速率输注.谵妄发生期间采用18氟-脱氧葡萄糖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分析双侧顶叶、颞叶和额叶葡萄糖标准摄取值,以反映葡萄糖代谢率.结果 Dex组所有病人于给予右美托咪定后30 min内控制了谵妄.术后谵妄病人脑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脑区主要集中在顶叶、颞叶和额叶.D组和Dex组双侧顶叶、颞叶和额叶葡萄糖代谢率低于C组(P< 0.05);Dex组双侧顶叶、颞叶、额叶葡萄糖代谢率高于D组(P<0.05).结论 术后谵妄老年病人脑葡萄糖代谢率明显降低,右美托咪定可控制老年病人术后谵妄发生.  相似文献   
47.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性 ,5 4岁。主诉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 1年加重半月 ,于 2 0 0 2年 5月 10日住入我科。有高血压病史 ,长期口服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 ,血压控制尚可 ,但 1年前出现胸闷、气短 ,活动后加剧 ,伴双下肢浮肿。半月来上述症状加重 ,不能平卧、咳嗽咳痰、腹胀、尿量减少。既往无冠心病、心肌炎、糖尿病史。查体 :体温 36 .2℃ ,脉搏 5 6次 分 ,呼吸2 4次 分 ,血压 16 11kPa( 12 0 80mmHg) ,神清 ,气急不能平卧 ,口唇微绀 ,巩膜无黄染 ,颈静脉怒张 ,胸廓无畸形 ,双肺下部扣浊 ,以右侧为甚 ,右下肺呼吸音基本消失 ,左下呼吸…  相似文献   
48.
术前肌注咪唑安定对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比较和评价麻醉手术前使用咪唑安定或苯巴比妥钠对患者焦虑、顺行性遗忘、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4 0例年龄 2 0~ 6 0岁、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麻醉前 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 0 1g +阿托品 0 5mg(n =2 0 ) ;Ⅱ组于麻醉前 30min肌肉注射咪唑安定 0 0 6mg/kg(41~ 6 0岁 )和 0 0 8mg/kg(2 0~ 4 0岁 ) +阿托品 0 5mg(n=2 0 )。分别于用药前后测定患者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呼吸频率 (RR)、焦虑视觉模拟评分 (AVAT)、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EPI)、顺行性遗忘程度和血浆内皮素 (ET 1)浓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SBP、DBP、HR、SpO2 和RR无明显变化(P >0 0 5 ) ;Ⅰ组在用药前后AVAT、AEPI和ET 1浓度变化无差异 (P >0 0 5 ) ,顺行性遗忘率 2 0 % ;Ⅱ组用药后 30minAVAT、AEPI和ET 1浓度均低于用药前 (P <0 0 5 ) ,顺行性遗忘率为 75 %显著高于Ⅰ组 (P <0 0 1)。结论 与苯巴比妥钠相比 ,咪唑安定可有效减轻患者麻醉手术前焦虑情绪 ,获得更好的顺行性遗忘和镇静效果 ,且能减轻麻醉手术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HIPC)对于预防与治疗腹膜假性黏液瘤(PMP)减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2010年以前发表的相关文献.根据评估方案综合研究结果。结果通过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和质量评估。最终有11篇文献入选。入选文献中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60个月;中位生存期25.6~156.0个月;1、2、3、5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2%~100%、55%~96%、59%~96%、52%~96%和55%~96%。减瘤术后HIPC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7%。结论PMP患者减瘤术后予以HIPC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0.
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在我国的主要发病形式,临床最常见的是复发和缓解交替.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目前无明确根治措施,临床治疗以诱导和维持缓解为主[1],然而对于急性期患者,即使标准的维持治疗方案,疗效也不能令人满意,仅能将1年内复发率降为50%[2,3],且有部分患者不能接受长期应用5-氨基水杨酸(5-ASA)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