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3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oncolytic adenovirus armed with small interference RNA targeting hTERT gene for renal cancer therapy. Methods Nude mice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4 groups (8 mice/group),and were treated by intratumoral injections of ZD55-hTERT ( an oncolytic adenovirus armed with small interference RNA targeting hTERT gene) ,ZD55-EGFP ( an on-colytic adenovirus) and Ad-hTERT (replication-defective adenovirus armed with small interference RNA targeting hTERT gene) with three consecutive daily at 7 × 108 pfu/day or treated with PBS as a control. The expression of E1A and hTERT, and apoptosis of tumor xenografts were assess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at the 7th day after injections. The tumor volume was measured at the 50th day after injec-tions. Results The tumor volume in ZD55-hTERT treatment group ( 124.1±27.5)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ZD-EGFP (499.8±77.1 ) and Ad-hTERT ( 609.0±102.5 ) treatment groups. The E 1A pos-itive expression in ZD55-hTERT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Ad-hTERT treatment group. The hTERT positive expression in ZD55-hTERT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Ad-hTERT treatment group. ZD55-hTERT treatment of tumor xenograft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d apoptotie cell death as compared with ZD55-EGFP and Ad-hTERT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ZD55-hTERT was more potent than oneolytie adenovirus ZD55-EGFP and Ad-hTERT.  相似文献   
432.
目的 分析西安地区尿路感染(UTI)患儿的临床特点、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433例UTI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433例UTI患儿分为婴儿组(29 d至1岁)、幼儿组(1~<3岁)、儿童组(3~12岁)。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测结果等信息。结果 UTI患儿中,婴儿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比例为85.81%,明显高于幼儿组的68.75%及儿童组的39.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228,P<0.001;χ2=6.868,P=0.009)。而儿童组以尿路刺激征者最为多见,其比例为48.48%,与婴儿组的3.12%及幼儿组的18.7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366,P<0.001;χ2=8.103,P=0.004)。彩超检查结果发现泌尿系统异常者115例,检出率为26.5%。433份尿培养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122株,检出率为28.17%,其中革兰阴性菌67株(54.9...  相似文献   
433.
目的:研究Revolution能谱CT多参数成像术前定量评估直肠腺癌分化程度.方法:临床纳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78例术前经肠镜病理确诊的直肠腺癌患者,高、中、低分化患者分别为20例、40例、18例,于术前7天行Revolution CT GSI模式下行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利用GSI v...  相似文献   
434.
胃良性疾病致大出血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诚谊  朱海涛 《腹部外科》2006,19(3):138-140
胃良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通常包括胃溃疡、应激性溃疡、食道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胃良性肿瘤等疾病。大出血是胃良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成人一次失血量在800ml以上,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可出现休克征象。本文谈谈胃良性疾病致大出血的处理。一、胃溃疡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良性疾病。胃溃疡的发病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黏膜防御机制的破坏,某些药物的作用以及其他因素也参与溃疡病的发生。胃溃疡多发生在胃小弯,以胃角最多…  相似文献   
435.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放疗效果严重受限的关键因素。CAF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基质细胞, 可通过分泌促肿瘤细胞因子和营养物质、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和重塑细胞外基质等导致肿瘤放疗抵抗。靶向CAF增敏放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但相关研究体系仍不完善。因此, 系统探讨CAF在肿瘤放疗抵抗中的作用及其靶向治疗策略, 可为改善肿瘤放疗抵抗现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6.
放射治疗(放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精准医疗的开展,临床对于放疗效率和精度的要求逐渐提高,制定和实施放疗计划过程中均需要更精准的解剖和功能图像,以定位病灶及周围组织结构。本文就MR模拟定位技术用于肿瘤放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37.
桡骨远端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目前治疗的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为主,对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  相似文献   
438.
目的 调查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原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病例临床表现、问卷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等查找可疑食物。采集病例肛拭子、可疑食物、水样和环境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65例,罹患率为24.34%;主要症状以腹痛(100.00%)、恶心(90.77%)、呕吐(16.92%)为主,最短潜伏期为6.8 h,最长潜伏期为46.0 h,平均潜伏期为10.3 h;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最小7岁、最大12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9岁;病例对照研究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食米线炒猪肉、炒白菜、炒黄瓜均导致发病风险增加;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7份样本中分离鉴定出嗜水气单胞菌菌株。结论 该起事件为嗜水气单胞菌污染学校食堂用水及食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学校应加强校内用水卫生管理,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引水要考虑到卫生消毒及保护设施,工程设计要符合卫生学要求。  相似文献   
439.
目的 建立术前MRI影像组学模型,观察以之预测保乳手术(BCS)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90例接受BC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其中61例BCS成功(成功组)、29例失败(失败组);按2∶1将其分为训练集(n=60)和测试集(n=30),并于各集内划分亚组,比较组间及亚组间临床及MRI资料,提取并筛选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评估其预测BCS可行性的价值。结果 训练集2亚组间接受新辅助治疗情况、患侧乳房体积及有无子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测试集2亚组间肿瘤体积、患侧乳房体积及有无子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终以5个MRI组学特征及有无子灶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其预测训练集和测试集BCS可行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1和0.855。结论 术前MRI影像组学模型可用于预测以BCS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40.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agal nerve stimulation,VNS)对药物难治性癫痫(drug-resistant epilepsy,DRE)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即时效应,探讨VNS抑制癫痫发作的作用机制。方法:采集14例正常被试静息态和14例DRE患者静息态和刺激态的脑磁图数据,分6个频段分析即时VNS引起的DRE患者脑功能连接的改变。结果:在静息态,DRE患者相对正常被试,功能连接显著增强。当VNS发生时,DRE患者有显著降低的功能连接,包括theta频段的左侧额中回-右侧嗅皮质和左侧丘脑-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alpha频段的左侧丘脑-左侧颞极颞中回之间的连接。结论:即时VNS可以降低DRE患者脑功能连接,即降低患者脑网络对发作的易损性,这可能是VNS调节DRE患者神经系统抑制癫痫发作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