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感情是无形资产,吵架变心是坏账,错爱是高估净利,离婚是结账分录,寂寞是累计折旧,误会是错误分录,解释是更正分录,复合是回转分录……  相似文献   
92.
徐铮  王昕  尹华 《中国临床医学》2011,18(2):234-236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在全麻拔管期间应用右美托嘧啶(dexmedetomidine,DEX)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和疼痛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行甲状腺手术,随机分为右美托嘧啶组(A组):术毕前10min按0.5μg/kg计算浓度为2μg/mL右美托嘧啶溶液量,用微泵10min静脉注射完毕;对照组(C组):术毕前10min抽取与按0.5μg/kg计算2μg/mL右美托嘧啶溶液所需量等量的0.9%氯化钠液在10min内微泵静脉注射完毕。观察并记录:基础值(T1)、右美托嘧啶或0.9%氯化钠液输注前(T2)、输注后(T3)、拔管过程中(T4)、拔管后1min(T5)、拔管后15min(T6)患者心率、血压、脉氧饱和度;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拔管时躁动评分、呛咳评分、拔管后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药物输注后至患者离开麻醉恢复室之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右美托嘧啶组在药物输注完毕、拔管过程中及拔管后1min后血压和心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拔管时躁动评分、呛咳评分及疼痛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嘧啶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拔管之前应用右美托嘧啶微泵注射,能使患者处于舒适的镇静状态,保持循环稳定及充分镇痛,同时不明显延长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93.
徐铮 《当代医学》2011,17(6):37-38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术期不同时期给予头孢美唑钠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5月剖宫产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术中、术后静点头孢美唑钠2g,共2日,观察两组预防感染效果。结果两组术后体温、伤口感染率、产褥感染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也可选择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不同剂量与氟康唑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的疗效。方法将9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为真菌感染模型组(简称:空白对照组)、单用盐酸小檗碱(9 mg/kg)治疗组(简称小檗碱组)、氟康唑(0.5 mg/kg)单用治疗组(简称氟康唑组)、盐酸小檗碱(1 mg/kg)+氟康唑(0.5 mg/kg)治疗组(简称合用1组)、盐酸小檗碱(3 mg/kg)+氟康唑(0.5 mg/kg)治疗组(简称合用2组)、盐酸小檗碱(9 mg/kg)+氟康唑(0.5 mg/kg)治疗组(简称合用3组)。在小鼠系统性真菌感染模型建立2 h后各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给药0.2 ml/10 g,1次/d,连续给药7 d,肾脏的活菌数检测换算为log10CFU/值。结果单纯小檗碱组平均存活时间3.5 d,肾脏的活菌数为log10CFU/值6.566,与空白对照组3.4 d、活菌数6.462无显著性差异(P>0.05);氟康唑组平均存活时间9.9 d、活菌数为6.566,与小檗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用1组平均存活时间12.7 d、活菌数为5.723;合用2组平均存活时间16.1 d、活菌数5.645;合用3组平均存活时间18.7 d、活菌数为4.967。两药合用组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及活菌数明显低于各单用治疗组(P<0.05或0.01),其中,合用2组和3组与氟康唑单纯治疗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小檗碱与氟康唑合用有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作用,中剂量以上小檗碱合用氟康唑能显著提高耐药白念珠菌的疗效。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glycoside,TG)对重组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ecombinantmouse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rmMIF)诱导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synoviocytes,FLS)的增殖及其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rkappaB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FLS细胞株RSC-364,常规方法复苏、培养、传代,实验用3~5代FLS。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加入200μlDMEM培养液,另3组分别加入200肛1含rmMIF(200ng/m1)(MIF组)、rm—MIF(200ng/m1)+TG(20μg/m1)(MIF+TG组)、rmMIF(200ng/m1)+MTX(0.5μg/m1)(MIF+MTX组)的DMEM培养液。置37℃、5%CO2孵箱培养48h。MTT法检测FLS的增殖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细胞OPG/RANKL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FLS上清液OPG、RANKL表达。结果MIF组增殖活性高于空白对照组,MIF+TG组、MIF+MTX组增殖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F组(P〈0.01)。MIF+TG组和MIF+MTX组细胞OPG标记指数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MIF组,MIF+TG组OPG标记指数高于MIF+MTX组(P〈0.01,P〈0.05)。MIF组细胞RANKL标记指数高于空白对照组,MIF+TG组、MIF+MTX组RANKL标记指数均低于MIF组(P〈0.05,P〈0.01)。MIF组上清液RANKL浓度和RANKL/OPG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MIF+MTX组上清液RANKL浓度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MIF+TG组和MIF+MTX组上清液RANKL浓度和RANKL/OPG值均低于MIF组(P〈0.01)。结论rmMIF可促进体外培养大鼠FLS增殖,上调FLS的RANKL表达和RANKL/OPG值;TG抑制rmMIF诱导的大鼠FLS增殖、降低rmMIF诱导大鼠FLS分泌RANKL、下调FLS的RANKL表达和RANKL/OPG比值,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骨免疫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大剂量VitD3制备大鼠AS模型。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动脉壁细胞间ICAM-1蛋白及mRNA含量。结果AS大鼠血管壁ICAM-1蛋白及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显著增高。结论 ICAM-1在血管壁的表达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锚钉结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采用锚钉结合张力带钢丝方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34例。术中以锚钉固定修补髌骨下极骨折块及髌韧带,并辅以胫骨结节至髌骨中上部的张力带钢丝。结果 34例患者均获12~25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2例术后出现局部浅表感染,经换药及相应抗炎治疗后愈合。陆裕朴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显示,优27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7.1%。结论锚钉结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急诊治疗四肢血管损伤.方法 24例上、下肢血管损伤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二维、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原始横轴位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24例中,下肢闭合性骨折17例,骨盆骨折4例,右上肢牵拉伤2例,右肩部锐器刺伤1例.17例下肢骨折血管损伤均位于骨折断端周围,其中有6例股动脉损伤伴周围血肿,11例腘动脉损伤伴周围血肿.4例骨盆骨折血管损伤为左右髂外动脉损伤各2例.右上肢牵拉伤为腋动脉损伤并臂丛神经损伤,右肩部锐器刺伤为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二维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较好显示病变范围、大小及病变细节,而三维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形象直观显示病变空间立体关系,根据诊断结果急诊采用直接吻合血管、自体大隐静脉搭桥修复血管、人造血管移植修复血管、带膜支架腔内修复血管.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原始横轴位图像,是一种准确、无创、便捷、实用、快速的诊断四肢血管损伤的检查方法,为早期诊断治疗四肢血管损伤、避免误诊漏诊提供了便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辅助生殖技术(ART)单胎妊娠女性围产期母婴结局与自然妊娠女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34例ART单胎妊娠女性(ART组)和20 906名自然妊娠单胎女性(自然妊娠组)围产期妊娠结局,分别比较两组间母婴 围产期并发症差异,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前置胎盘、早产、产后出血、分娩方式等,新生 儿结局如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的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性别比。结果:ART组较自然妊娠组GDM(χ2=67.978,P=0.000)、前置胎盘(χ2 =27.565,P=0.000)、早产(χ2=11.874,P=0.001)、剖宫产分娩(χ2=92.042,P=0.000)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 加。ART组较自然妊娠组低出生体重儿(χ2=13.534,P=0.000)、巨大儿(χ2=8.328,P=0.004)、新生儿转入 NICU(χ2=5.763,P=0.016)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结论:与自然妊娠女性相比,ART单胎妊娠女性母婴不良围产 结局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0.
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治疗并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对自2000年11月~2003年10月,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治疗的9例股骨颈骨折骨不连伴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病例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5月。结果 9例骨折均获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6月。在X线片上,所有病例的股骨头骨密度都表现明显增高,未见股骨头坏死加重的表现。Harris评分89.2分。结论 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伴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