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6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1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252篇
内科学   23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07篇
综合类   625篇
预防医学   371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74篇
  3篇
中国医学   362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10例神经性厌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白细胞(MNL)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果表明GR的最大结合容量(R_0)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早晚差异消失。GR的平衡解离常数(Kd)无明显改变。同时测定了血浆皮质醇(F)浓度,其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周日节律也消失。提示病变环节包括下丘脑,同时较为满意的解释了神经性厌食患者血浆F增高,但无F增多症的临床表现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结肠受累克罗恩病(CD)的临床、内镜、病理及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特征,探讨MSCTE在C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结肠受累CD住院患者71例,选取同期28例肠结核(ITB)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及MSCTE资料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诊断CD的相关特征。结果 CD组腹泻及肛周病变发生率、CRP升高比例均高于ITB组;肠外结核史、PPD强阳性及T-SPOT阳性率低于ITB组(P<0.05)。结肠镜特征分析显示CD组病变≥4个肠段和纵形溃疡高于ITB组,环形溃疡低于ITB组(P<0.05)。病理学特征分析显示两组非干酪样肉芽肿、裂隙样溃疡、隐窝脓肿及干酪样肉芽肿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E特征单因素分析显示CD组肠壁分层强化、肠系膜侧管壁增厚及梳状征较ITB组多见,腹腔淋巴结钙化或中心性坏死较ITB组少见(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肠系膜侧管壁增厚(OR=5.140,95%CI:1.053~25.087)是C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CD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诊断价值有限,综合判断时难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MSCTE的应用有助于提高CD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以降低误诊率,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老年肺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肺炎性假瘤6例(27.27%),误诊为肺癌10例(45.45%),诊断不明确6例(27.27%)。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老年肺炎性假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肺癌;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炎无效者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局限性肺切除及肺叶切除术为主。  相似文献   
84.
目的系统评价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第190位点T/C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2012年第8期)、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β3-AR基因第190位点T/C多态性与T2DM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1980年10月-2013年10月。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0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Egger线性回归法分析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包括T2DM患者1 602例及对照1 77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中国人群,T2DM病例组比对照组TC基因型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9,95%CI(1.01,1.40),P=0.04];T2DM病例组比对照组CC+TC基因型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3,95%CI(1.05,1.45),P=0.01];T2DM病例组比对照组具有等位基因C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4,95%CI(1.08,1.43),P=0.003]。结论中国人群β3-AR基因第190位点等位基因C与T2DM发病有关。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待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四种综合评价方法在医疗工作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某医院连续7年的门诊病人数、急诊病人数、出院病人数等12项工作质量统计指标。分别用主成分分析法、TOPSIS法、密切值法和秩和比法对医疗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排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该医院医疗工作质量呈稳步提高趋势,四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经一致性检验,χ2为16.92,P<0.05,四种方法排序有一致性倾向,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疗工作质量综合评价工作中,四种方法皆可使用,根据研究目的及数据类型不同可选择更合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比痉挛性斜颈(CD)患者中存在头部震颤组[HT(+)组],无头部震颤组[HT(-)组]和特发性头部震颤组(ET组)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观察自1982年8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188例CD患者,其中HT(+)组57例,HT(-)组59例和72例ET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程发展过程和家族史。分组和诊断标准依据肌张力障碍性震颤和特发性震颤的诊断标准。使用χ2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中,其中HT(+)组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HT(-)组(χ2=5.872,P=0.019),HT(+)组颈痛率24.6%高于仅由震颤引起的颈痛率11.3%(χ2=4.060,P=0.041),HT(+)组56.1%患者以HT作为首发症状,HT发生后4.89年出现斜颈。26.7%CD患者同时存在手部震颤,HT(+)组显著性高于HT(-)组(χ2=16.800,P=0.000),ET组69%的患者存在手颤,显著性高于HT(+)组(χ2=7.651,P=0.005)。HT(-),HT(+)和ET三组患者中,HT(-)组具有家族史阳性率最低(10.2%),与H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9.201,P=0.002),而ET组具有震颤的家族史阳性率最高(37.5%)。结论 HT和斜颈是头颈部肌张力障碍的两个重要体征,两者可先后出现,并相互转化,而HT有时是其早期唯一的表现,不易与ET区别,在与手颤和具有震颤或其他运动障碍的家族史的患者中更易发生,支持CD与特发性震颤在发病机制上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新型海洋双吲哚纤溶活性化合物FGFC1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发现纤溶活性化合物FGFC1与血小板相关因子变化的关系,同时比较双吲哚化合物FGFC1和单吲哚化合物FGFC2作用于血小板的异同。方法:从新鲜兔血收集血小板,调整反应体系血小板密度,以乙酰水杨酸为阳性对照,采用微量比浊法分析FGFC1和FGFC2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用酶联免疫法测定FGFC1和FGFC2对血小板生理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FGFC1对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分别达到42.58%±1.7%和47.82%±2.18%;FGFC2对ADP、AA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具有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0.12%±1.02%、45.28%±1.09%和50.28%±2.12%。FGFC1与FGFC2均能提升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含量,且FGFC2能明显降低血小板内血栓素A2含量。结论:海洋双吲哚纤溶活性化合物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FGFC1通过影响血小板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实现抑制血小板聚集,FGFC2可能通过不止一种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吲哚化合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产生低钙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老年甲状腺癌手术患者165例,均于术前15 d和术后15 d和术后12 d进行血清钙检测,血清钙<2.25 mmol/L为低钙血症。结果≥65岁年龄组术后出现低钙血症明显高于<65岁年龄组(P<0.05);切除甲状腺病理组织中含有甲状旁腺的患者发生低钙血症明显高于病理组织中未发现甲状旁腺的患者(P<0.05);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发生低钙血症明显高于淋巴结未清扫患者(P<0.05);甲状腺全切术后发生低钙血症明显高于腺叶加峡部切除术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组织中含有甲状旁腺、手术切除甲状腺组织越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低钙血症。结论老年甲状腺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血钙降低现象,低钙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式及是否误切除甲状旁腺组织关系密切,因此手术前应选择对于甲状腺损害小的术式,尽量避免手术过程中损伤甲状旁腺组织。  相似文献   
89.
90.
张平  张本恕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420-2423
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类缓慢起病,病程呈进行性发展,预后极差的疾病,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有帕金森病(PD)、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亨廷顿舞蹈病(HD)、阿尔茨海默病(AD)等。这些疾病虽病因各不相同但在病理上均有不同部位及不同程度的神经元脱失和功能异常。尽管已证实成体的某些脑组织区域(如脑室下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