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获得血管组织工程的实验依据。方法获取大鼠血管内皮(VEC)和平滑肌细胞(VSMCs),进行培养扩增,然后接种到血管组织工程支架上;将VSMCs-血管支架移植到大鼠体内,观察移植后大鼠活体和组织病理反应。结果培养的细胞符合血管种子细胞的形态特征;VSMCs接种到血管组织工程支架上获得成功;VSMCs-血管支架移植到大鼠体内10d后,支架被纤维组织包裹,支架内见VSMCs生长,支架中央管腔存在,但与正常血管结构有很大差别,而且不具备血管功能。结论利用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构建的大鼠VSMCs-血管支架移植到大鼠皮下是可行的;人工构建血管具有类似血管雏形,但尚不具备血管的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52.
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利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6年1月,对15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真性动脉瘤12例(80%),假性动脉瘤3例(20%);髂总动脉瘤9例(60%),髂内动脉瘤3例(20%),髂外动脉瘤3例(20%)。瘤径3.5-9.0 cm,平均(5.97±1.49)cm。髂内动脉瘤采用直接栓塞技术;髂总以及髂外动脉瘤采用支架型血管腔内修复技术或结合外科手术方法及栓塞技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瘤腔内血液动力学改变、髂内动脉以及下肢动脉供血的改变。结果术后仅1例保留双侧髂内动脉,其余仅保留单侧。术后2例发生内漏(13%)。无围手术期死亡,无移植物错放、移位、瘤体破裂、中转手术以及由于覆盖单侧髂内动脉而引起的肠道缺血、性功能改变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现一侧臀肌酸痛症状。手术时间0.5-4.0 h,平均(1.9±1.1)h;出血量30-300 ml,平均(126.7±70.1) ml;恢复活动时间0.5-4 d,平均(2.1±1.1)d;住院时间3-12 d,平均(5.5±4.7)d。结论腔内技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髂内动脉的处理以及内漏防治仍是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目前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 vascular repair,EVR)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经过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可以确认EVR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故腔内治疗目前已呈现出取代传统开放性手术成为主动脉疾病治疗首选的趋势,本篇综述回顾了从EVR开始应用于胸主动脉疾病到目前的主要文献,较详细地阐述了目前EVR泊疗升主动脉及弓部病变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54.
病历摘要患者,女,53岁,住院号:297304。因左乳包块13个月,增大伴疼痛半个月于1997年7月7日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两乳对称,乳头无凹陷,皮肤无桔皮样改变,左乳内侧触及3.5cm×3.0cm大小的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  相似文献   
55.
预制微血管样结构凝胶的植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含有微血管样结构的凝胶块植入体内后与体内血液循环的连通情况,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对凝胶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在纤维蛋白凝胶中以VEGF165诱导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MVEC)形成微血管样结构,设无VEGF165为对照,将制作的凝胶块用有微孔的塑料薄膜包裹后植入小鼠肠系膜间,2周后取样进行组织学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并测量血管化面积。结果 凝胶植入2周见实验组凝胶周围有丰富的新生血管网经过塑料薄膜的小孔与凝胶内血管相连,对照组表面新生血管较少。组织学切片(HE染色)见VEGF组血管化总面积约为对照的50倍(P〈0.01)。实验组新生血管直径10~100μm,分布于凝胶中心和周边部位;而对照组新生血管最大直径〈20μm,主要分布于凝胶的周边。结论 含微血管样结构的预制凝胶植入后能形成具有血流灌注的微血管网。纤维蛋白凝胶在此过程中充当了一种较为合适的细胞外基质的作用,而VEGF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一种诱导、刺激和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烟囱"技术在主动脉弓腔内修复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针对近端锚定区偏短的主动脉弓病变,在腔内修复过程中先覆盖重要主动脉弓分支血管,然后通过腔内技术在被覆盖的分支血管内行"烟囱"支架置入术.回顾性统计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应用"烟囱"技术处理病变的临床资料,分析应用"烟囱"技术的原因、方法、结果和并发症状况等.结果 本组共27例主动脉弓病变腔内修复技术中应用了"烟囱"技术,男性25例,女性2例.年龄37~84岁,平均(67.2±3.8)岁.针对无名动脉的"烟囱"技术3例,针对左颈总动脉的"烟囱"技术11例,针对左锁骨下动脉的"烟囱"技术13例.5例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存在少量I型内漏(18.5%).1例术中因左颈总动脉穿刺造成了该动脉夹层.1例术后因呼吸衰竭死亡.无中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3~60个月,平均(16.8±5.9)个月.1例次要脑梗死,1例"烟囱"支架闭塞.1例术后4年因心肌梗死死亡.所有I型内漏均消失,无支架型血管和"烟囱"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烟囱"技术有效提高了锚定区长度,能很好的降低I型内漏的发生率.但应严格选择适应证,防止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7.
螺旋CT对胃癌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水充盈技术对63例胃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与病理对照。结果46例胃癌病灶均明显增强,CT检出率为95.8%,胃癌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70.8%、66.7%、80%。结论应用水充盈技术行螺旋CT扫描对胃癌患者的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8.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国产聚桂醇作为新型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4–8月间3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对其进行导管引导下患肢大隐静脉主干内注射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观察大隐静脉主干的闭合情况。结果:30条患肢均在导管引导下成功注射泡沫硬化剂,平均每条患肢应用6.2mL泡沫硬化剂。27条(90%)大隐静脉主干治疗后即刻可见反流消失,27条患肢(90%)于治疗后2周、3个月后复诊血管超声示大隐静脉主干闭塞。平均随访3个月时,27例患者下肢活动后酸胀、乏力感消失,下肢明显的曲张畸形静脉消失;4例患者(15%)仅有小腿局限的轻度曲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浅静脉炎5例,2周内自行缓解。结论:国产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满意,是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9.
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瘤腔内搭桥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可跨过肾动脉开口的国产带膜支架并检验其腔内治疗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以镍钛记忆合金(nitiol)及国产人造血管为材料制作上端裸露的带膜支架,通过输送器在透视下将支架放置在动脉瘤模型的恰当位置,裸露部分跨过肾动脉,使动脉瘤完全得到旷置。随访1~12月观察支架放置后病理变化。结果:7例近肾动脉瘤5例治疗效果满意;1例支架放置过高致一侧肾动脉阻塞;1例支架放置过低支架上端发生漏血  相似文献   
60.
目的总结国内首次使用外周血管斑块切除系统的体会。方法对2例股浅动脉短段狭窄闭塞病变患者使用Silver Hawk外周血管斑块切除系统进行斑块切除,通过动脉造影和踝肱指数评估治疗效果。结果2例患者术中狭窄闭塞病变段基本恢复正常管径,随访6个月下肢踝肱指数正常。结论外周血管斑块切除系统对股浅动脉短段病变近期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