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6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0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分析比较加压空心钉与髓内钉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接受加压空心钉或髓内钉固定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12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加压空心钉固定组51例,均为顺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4例,Ⅱ型24例,Ⅲ型10例,Ⅳ型3例。髓内钉固定组72例,其中顺行股骨转子间骨折64例,按Evans分型:Ⅰ型10例,Ⅱ型12例,Ⅲ型28例,Ⅳ型14例;逆行股骨转子间骨折8例。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功能恢复情况及医疗费用等方面的结果。结果对于高龄顺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髓内钉固定组相比,加压空心钉固定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少、医疗费用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Ⅰ、Ⅱ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和高危、全身情况差、骨质疏松症严重的Ⅲ、Ⅳ型骨折患者宜采用加压空心钉固定;对于全身情况尚可、不稳定的Ⅲ、Ⅳ型顺行股骨转子间骨折及逆行股骨转子间骨折以髓内钉固定较为稳妥。  相似文献   
92.
从1998年2月-2001年5月,我科在多枚斯氏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基础上,采用AO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4例,并对其优点及手术指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对比观察综合康复干预与手术治疗反复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的62例反复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拒绝手术治疗患者纳入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脊柱外科病区行手术治疗的同质患者62例纳入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干预,包括药物、物理因子治疗、核心肌群训练等,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单节段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及1年时对2组患者腰痛、下肢痛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于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时对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 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1年时其腰痛和下肢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并且各时间点2组患者腰痛及下肢痛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1年时其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并且各时间点2组患者ODI指数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综合康复干预较手术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反复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情绪;2组患者在疼痛、腰椎功能改善方面,虽然手术治疗具有优于综合康复干预的趋势,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于反复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首选综合康复干预,当综合康复干预无效时则建议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4.
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是一种少见的高能量创伤,据报道其发生率为0.8%~8.6%[1].近年来交通事故伤和高处坠落伤越来越多见,该合并伤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由于就诊时髋部骨折多无移位,其合并的同侧髋部骨折漏诊率高达30%[1];有学者报道即使采用了2 mm层厚的CT扫描,漏诊率仍可达18%[2].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 系统评价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成人桡骨头Mason Ⅲ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学术期刊网,手工检索〈中华外科杂志〉等中文主要外科杂志.收集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成人桡骨头Mason Ⅲ型骨折的前瞻性或回顾性对比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个临床研究,其中2个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4个回顾性对照观察研究(CCT).功能评价及并发症方面假体置换要显著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异位骨化、肘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假体置换术治疗成人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优,并发症发生率少.目前还缺少对假体置换中长期的随访结果,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也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的RCT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97.
震后灾区居民胃肠道应激症状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居民应激性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分别抽取汶川县及都江堰等重灾区受灾居民3006人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震后当地居民应激性胃肠道反应的患病率为31.21%,其中少年儿童(≤14岁)为30.25%,青年(15~45岁)为29.48%,中年(46~59岁)为34.99%,老年(≥60岁)为32.68%。分层分析发现,年龄因素与应激性胃肠道反应没有明显统计学关联(X2=6.66,P〉0.05);除少年儿童组外,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女性居民胃肠道应激症状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灾难事件可对受灾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  相似文献   
98.
99.
刘佳  郝刚  易龙  孙天胜 《中国骨伤》2015,28(4):350-353
目的 :通过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对多发性创伤模型大鼠进行预处理,探讨自噬在多发性创伤后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月龄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250~300 g,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及3-MA组。假手术组仅在颅骨相应位置钻孔;3-MA组及对照组均采用液压打击器及自制骨折打击器制备股骨干骨折合并脑损伤模型,且分别于造模前1 h给予10 mg/kg的3-MA或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于术后48 h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部LC-3Ⅱ及Beclin-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肺部炎症因子TNF-α、IL-6的浓度;HE染色观察肺部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术后48 h,对照组大鼠肺部LC-3Ⅱ及Beclin-1的m RNA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3-MA组上述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48 h,对照组大鼠肺部的TNF-α及IL-6浓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MA组上述因子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MA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MA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噬可以加重股骨干骨折合并脑损伤后的急性肺损伤,而采用其抑制剂3-MA进行预处理可以降低细胞自噬水平,进而减轻肺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0.
常玉立  刘宏  温建民  孙天胜 《中国骨伤》2015,28(11):1037-1041
目的:观察线粒体细胞外裂解规律及环孢霉素A (cyclosporine A,CsA)对其抑制作用,探讨创伤后SIRS的发病机制与缓解策略。方法:选取10只60~70日龄,体重240~280 g的雄性SD大鼠,用于细胞线粒体的分离。新鲜分离大鼠线粒体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添加或不添加CsA的血浆环境下培养8 h,每30 min通过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线粒体特征性蛋白COX、MDH浓度。大鼠NR8383巨噬细胞系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A组):常规培养液培养;NR8383+CsA共培养组(B组):培养液中含10 mmol/L CsA;NR8383+完整线粒体共培养组(C组):培养液中添加完整线粒体(mtDNA=5 μg/ml);NR8383+完整线粒体+CsA共培养组(D组):培养液中添加完整线粒体(mtDNA=5 μg/ml)与10 mmol/L CsA;NR8383+裂解线粒体共培养组(E组):培养液中添加裂解的线粒体(mtDNA=5 μg/ml);NR8383+裂解线粒体+CsA共培养组(F组):培养液中添加裂解线粒体(mtDNA=5 μg/ml)与10 mmol/L CsA.在培养1、3和 5 h时,通过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TNF-α及IL-6的浓度。结果:在线粒体血浆培养中,MDH与COX水平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并在3 h与3.5 h时达到峰值,而CsA使其峰值均延迟到4.5 h;在巨噬细胞不同培养条件下,A组与B组的TNF-α与IL-6在不同时间点基本稳定,其他组间TNF-α与IL-6存在差异。培养1 h时,与C组比较,D组 的TNF-α与IL-6无显着差异,E组TNF-α与 IL-6显着增高;培养3 h时,与C组相比,D 组的TNF-α及 IL-6水平均显着降低,E组TNF-α与 IL-6水平显着增高;培养5 h时,与C组相比,D组TNF-α及 IL-6水平仍显着降低,E组TNF-α与IL-6无显着变化。F组与E组的TNF-α与IL-6水平无显着差异。结论:线粒体在血浆中随时间而逐渐裂解,进一步激活巨噬细胞,CsA对线粒体的裂解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其对巨噬细胞的激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