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6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0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2 毫秒
51.
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超  孙天胜  张建政 《中国骨伤》2011,24(5):426-428
目的:评价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重建钉治疗15例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34-85岁,平均45岁。股骨干骨折WinquistI型2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2例,3例多段骨折。髋部骨折包括粗隆间骨折7例,股骨颈骨折8例(根据Garden分型,I型1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2例)。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5个月,平均30.9个月。股骨颈骨折不愈合1例,内翻畸形1例;14例2-6个月获得髋部骨折愈合,平均4个月。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1例(9个月时愈合),不愈合2例;13例4~9个月获得股骨干愈合,平均5.5个月。无感染、股骨头坏死及超过2cm的下肢短缩。Friedman—Wyman系统疗效评价:优良13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股骨重建钉对于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空心AF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使用经皮空心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的2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5例,年龄23~55岁,平均32.7岁。损伤节段:T125例,L113例,L23例。所有病例ASIA分级为E级。AO分型:B1型13例,B2型8例。评估内容: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通过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测量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采用ODI评分从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性生活、社会活动、郊游等10个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1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09.0±16.0)min,术中出血量(90.0±15.0)ml,住院时间(7.7±2.3)d。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及切口感染,切口皮下积液1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其中15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7个月(12~33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3±1.7)分降低为末次随访时的(1.8±1.2)分(P〈0.05),末次随访时ODI为(10.0±1.2)%;伤椎高度由术前(54.0±17.1)%恢复至术后12个月的(82.7±3.5)%(P〈0.05),胸腰段后凸畸形由术前(23.0±13.1)°恢复至术后12个月的(6.9±5.1)°(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7±0.3)个月;术后1个月随访和末次随访相比椎体高度和后凸矫正无明显丢失(P〉0.05)。故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12月内无复位丢失。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微创经皮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屈曲牵张型胸腰段骨折是可行的。这个技术能够避免对后方韧带和骨性结构的再损伤,并可重建后方张力带结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27例髋部骨折患者(年龄≥75岁)资料,以术后1年死亡情况和独立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作为评定手术疗效的指标,统计可能对疗效产生影响的因素。 结果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心脏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  相似文献   
54.
胸腰椎损伤的分型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建筑业及日常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加之多种突发灾难事件的无法预测性(如地震、塌方等),使得脊柱骨折在全球呈现出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及低死亡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55.
郝刚  孙天胜 《医学综述》2012,18(4):501-504
间充质干细胞(MSC)广泛存在于胎儿、成人骨髓、脂肪等不同组织中,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祖细胞,且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在组织工程和免疫调节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MSC介导的免疫调节主要表现为免疫抑制,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2,发挥对各型免疫细胞非特异性的抗增殖及功能抑制效应。目前,对MSC免疫抑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地诺前列酮、一氧化氮等可溶性细胞因子以及调节性T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靶细胞。现就MSC免疫调节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执行2个月以上高强度抗震任务的部队战士血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参加汶川抗震救灾的部队战士的静脉血进行血细胞分析,并与健康体检的战士进行比较。结果参加抗震救灾战士的血红蛋白、白细胞及分类、血小板、红细胞等血细胞参数发生改变,与健康体检的战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强度抗震任务对战士血细胞参数产生影响,据此可科学合理安排战士平时的高强度训练。  相似文献   
57.
背景: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微创、止痛效果快、骨水泥注入安全性好及可以恢复椎体高度等优点。目前对于应用单侧穿刺还是双侧穿刺仍存在争议。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Web of Knowledg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后凸成形术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比较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或半随机的临床试验,两位评价员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 12.0 软件进行Meta分析,其中二分变量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连续性变量采用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 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的临床试验,440患者和559个椎体。纳入的7个研究的质量方法,一篇是高风险偏倚,其余6篇均为低风险偏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无论是在早期随访还是在长期随访,均无显著性差异。生活质量评价应用ODI指数,两组之间在早期及长期随访时也无显著性差异。但骨水泥注入量和手术时间双侧穿刺要显著性比单侧穿刺的数值大。影像学评估结果采用 术前后凸角度,复位率,复位角度和随访时复位丢失角度,数据分析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并发症方面应用骨水泥渗漏和邻近椎体骨折来比较,结果两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后凸成形术单侧穿刺和双侧穿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无论是在手术效果还是在影像学评估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考虑到双侧穿刺的手术时间长,医生和患者遭受的X线暴露多,我们建议采用单侧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58.
CD4+辅助性T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传统观点认为CD4+辅助性T细胞,特别是Th1和Th2细胞能够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 Treg)和辅助T细胞17是新发现的Th细胞亚群,它们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3],是对Th1和Th2免疫平衡理论的重要补充,成为免疫学和肿瘤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4].炎症、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状态中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也有不少报道[5-7].本文就Treg细胞及Th17细胞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的评估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评估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的可信度(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和可重复性(intraobserver reproducibility),及其对胸腰椎损伤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月入院的胸腰段骨折患者38例,均行胸腰椎X线、CT、MRI检查,经过神经学查体将神经损伤状态分为:无损伤、神经根损伤、马尾神经损伤、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A)及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按照ASIA系统进行运动功能分级(ASIA B、C、D)。根据影像学检查将骨折形态分为:压缩型、爆裂型、减力及旋转型、牵张型;将后纵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损伤分为:无损伤型、不确定型、断裂型。分6组医生根据TLICS系统进行评定,计算损伤程度评分,并根据评分决定其治疗方案。3个月后进行再次评估。使用Cohen加权kappa系数(unweighted Cohen kappa coefficients)对TLICS总评分、骨折形态分型、神经损伤分型、PLC损伤分型、最终治疗方案等观察项间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分析。根据TLICS评分选择治疗方法,评估此组病例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计算TLICS亚类(骨折形态、PLC损伤状态、TLICS总分数、治疗推荐),Kappa系数位于中度和较高一致性之间(0.46~0.73),针对神经损伤状态亚类的Kappa系数为0.93,为高度一致性,诊断可信度较高,2次可信度评估的Kapp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相同方法分析TLICS系统可重复性,Kappa系数也位于中度和较高度一致性之间(0.42~0.75),针对神经损伤状态的Kappa系数为0.94,为高度一致性。TLICS系统诊断准确率为95.3%,敏感性为87.6%,特异性为97.3%。38例患者中6例TLICS总分≤3的患者均选择非手术治疗;6例=4分的患者其中2例行非手术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26例≥5分的患者均选择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患者8例,均未手术;有神经损伤3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性损伤6例,不完全脊髓损伤14,完全性脊髓损伤5例,马尾神经损伤5例,术后22例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恢复率为73.3%。术后无神经损伤加重,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TLICS分类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且使用简单,易于掌握,此方法对胸腰椎损伤的评估较全面和准确,可以作为患者临床治疗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对比髓内钉和锁定钢板对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两种治疗方法促进骨膜骨痂形成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筛取12例逆行髓内钉治疗患者与12例锁定钢板治疗患者做配对研究。使用特定软件测量对比两组患者伤后12周X线片股骨侧面和前后面骨痂形成量。结果:相应骨折愈合部位髓内钉组的平均骨痂形成面积为(233±280)mm2是锁定钢板组(95±109)mm2的2.4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股骨远端骨折后锁定钢板治疗组骨痂形成少于髓内钉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