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应用客观,定量评估方法研究椎动脉闭塞后血管重建术后改善小脑血供的近、远期疗效。方法:用23只成年杂种犬经颈部阻断两侧椎动脉和一侧颈总动脉,制成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疾病模型,随后实施同侧椎动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术重建椎动脉。以氢清除法测定术后近、远期局部小脑血流量;超声多普勒测定椎动脉血流速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磁共振(MRI)观察吻合口及小脑结构。结果:术后近期局部小脑组织血流量达(212.5&;#177;77.9)μL/(g&;#183;min),较阻断术后增加25%,达阻断术前的81%;椎动脉内血流的最高、最低流速分别为(5.49&;#177;2.36),(3.47&;#177;0.77)cm/s,均有提高,后者提高显著。3个月后,局部小脑血流量为(253.3&;#177;72.2)μL/(g&;#183;min),进一步提高15.8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吻合口通畅,颈部血管侧支循环建立;后脑磁共振扫描未见梗死性病变;实验犬均正常存活。结论:椎动脉重建术对恢复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善后脑供血,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亦随时间的延长成正性关系。  相似文献   
42.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4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PostⅢ级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42例、锁骨远端骨折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按Karlsson标准判断疗效。结果:4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0个月,平均18.2个月。43例中疗效优良37例,满意6例。除1例发生迟发性感染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骨折全部愈合,肩锁关节无再脱位。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确切、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3.
【摘要】 目的:评价自行设计的过屈过伸位摄片辅助架(flexion-extension radiograph bracket,FERB)在评估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椎稳定性中的价值。方法:2021年5月~202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63例L4/5退行性疾病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男性35例,女性28例;年龄33~84岁(56.7±14.6岁)。患者入院后拍摄常规站立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同时在过屈过伸位摄片辅助架辅助下拍摄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比较两种方法拍摄的X线片上矢状位平移距离(sagittal translation,ST)、椎体间节段成角(segmental angulation,SA)、椎体间后开口角度(posterior opening,PO)和腰椎前凸角度变化(changes of lumbar lordosis,CLL),ST≥3mm或SA≥15°或过屈位片PO≥5°定义为腰椎不稳(lumbar instability,LI),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对LI的检出率。结果:63例患者均完成两种方法摄片。61例患者感觉使用过屈过伸位摄片辅助架更舒适,2例腰部严重疼痛患者(轻微伸展和弯曲腰部即感到腰部疼痛难以忍受)感觉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摄片辅助架辅助下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上ST为2.31mm(0,3.23),SA为9.75°±5.12°,PO为-1.0°(-5.0°,1.0°),CLL为34.81°±15.01°,常规站立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ST为0.5mm(0,1.42),SA为5.67°±3.98°,PO为-1.0°(-4.0°,0°),CLL为25.35°±13.88°,摄片辅助架辅助下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中ST、LA、PO、CLL均显著性高于常规站立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P<0.05)。摄片辅助架辅助下腰椎过伸过屈位片X线中有24例(38.1%)检测出LI,常规站立过伸过屈侧位片中仅有5例(7.9%)检测出LI,两种方法LI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站立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相比,过屈过伸位摄片辅助架辅助下摄片可以标准化操作流程,减少患者摄片时的不适感,提高LI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低剂量X线照射(LDI)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RAW 264.7细胞株作为破骨前体细胞,诱导构建破骨细胞模型。将破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0 cGy LDI)、照射组(10 cGy LDI)和P2X_7~(-/-)照射组(shRNA,10 cGy LDI)。采用生物发光试剂盒检测各组培养基中三磷酸腺苷(ATP)的浓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评估破骨分化成熟度,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破骨细胞P2X_7受体、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LDI显著提高了照射组和P2X_7~(-/-)照射组细胞基质中ATP的释放,照射组中ATP分泌更加显著。形态学实验提示,LDI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吸收能力。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P2X_7受体及cathepsin K mRNA表达明显升高,而P2X_7~(-/-)照射组明显降低(P<0.05);照射组MMP-9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P2X_7~(-/-)照射组MMP-9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LDI通过ATP偶联P2X_7受体,从而提高破骨细胞的活性、分化及骨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45.
硬脊膜外血肿(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EH)是脊柱手术后较为少见的并发症,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留下灾难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25例严重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减压、钛网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评估治疗前后ASI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AMS)。结果术后随访12~23个月,骨折均达到复位并临床愈合,未发生内置物断裂和螺钉松动现象,无明显矫正丢失。术后末次随访AM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79.2分vs.36.8分)(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减压、钛网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具有创伤小、椎管减压彻底和复位固定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7.
数码相机及多媒体技术在骨科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与徒手Wiltse入路开放置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1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9例;年龄22~54岁[(41.0±7.8)岁]。33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A组),38例采用...  相似文献   
49.
骨折合并中枢神经损伤后其愈合加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折合并中枢神经损伤后 ,骨折愈合加速的机制。方法 将 30例住院患者和 5例健康自愿者分为 4组 (单纯脑外伤、骨折合并脑外伤、单纯骨折各 1 0例 ,正常组 5例 )。于受伤后 3、 7、 1 4d抽取外周静脉血离心后得血清 ,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F - 1含量 ,并用 0 1 %、 1 %、 1 0 %三种浓度的血清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MTT法测定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化增殖情况。结果 单纯脑外伤、骨折合并脑外伤组IGF - 1含量相似于正常组 ,但均高于单纯骨折组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4组血清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并且呈浓度依赖性。高浓度血清 (1 0 % )的促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呈现差异 ,脑外伤合并骨折组、脑外伤组同样相似于正常组 ,显著高于单纯骨折组。结论 ①与单纯骨折组相比 ,颅脑外伤后血清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②颅脑外伤后血清中IGF - 1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并不增加 ,但显著高于单纯骨折组。因此 ,体液调节因素 (IGF - 1 )是中枢神经损伤骨折愈合加速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究椎间盘退变(IDD)中纤维环破裂引起的免疫微环境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根据纤维环破裂与否, 分为纤维环完整组(AI)和纤维环破裂组(AR), 收集髓核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组织样本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免疫细胞CD68、F4/80、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AR组巨噬细胞(37.20±0.64比14.50±0.58, t=45.30, P<0.01)和T细胞比例较AI组明显增多[(22.10±0.67)%比(4.06±0.05)%, t=46.20, P<0.01]。在mRNA表达水平上, AR组TNF-α表达倍数高于AI组(8.73±1.56比1.00±0.04, t=8.57, P<0.01), AR组IL-1β表达倍数高于AR组(5.68±0.70比1.00±0.02, t=11.55, P<0.01), AR组IL-4表达倍数高于AI组(2.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