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目的分析比较激素法与液氮法在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应用。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纯激素注射组,兔子每周2次臀肌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每次8 mg/kg,连续6周;B组为用液氮将股骨头冷冻坏死;C组为空白对照组。对一般形态学、影像学MRI、组织病理学等进行观测。结果 A、B两组股骨头均出现缺血性坏死表现,空骨陷窝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并且3周时A组空骨陷窝率明显低于B组(P<0.01),6周时A组与B组空骨陷窝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兔全身药物反应明显,骨坏死修复晚且能力差,且骨陷窝空虚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P<0.01)。B组兔造模所需时间短,骨修复反应大,随着实验观察时间延长,骨坏死程度是进行性减轻(P<0.01)。结论通过单纯激素或液氮冷冻股骨头均可建立兔非创伤性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前者较适合于病因、病理方面或者综合性研究;后者更适合于标准化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利福平硫酸钙植入剂的活体内局部植入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绘制血浆和肌肉组织利福平校正曲线,将植入剂植入大鼠肌袋内,定时处死动物,取血浆和肌肉组织测定利福平药物浓度。结果利福平硫酸钙植入剂在肌肉内释放的初期释药量大,局部缓释时间可持续45d以上,即使45d时其释放浓度(0.55μg/ml)仍然高于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0.018μg/ml),全身血药浓度一直保持较低的安全水平,血药浓度在术后第1天达到最高(0.18μg/ml),随后缓慢下降,在术后10d不能被检测到。结论利福平硫酸钙植入剂在局部植入时,具有良好的局部缓释效果和较低的全身浓度。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透骨消痛胶囊及其组分配伍影响膝骨性关节炎炎症反应的药效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70只,采用改良Hulth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壮骨关节丸)、实验1组(透骨消痛胶囊)、实验2组(芍药苷)、实验3组(芍药苷∶阿魏酸为10∶1)、实验4组(芍药苷∶阿魏酸∶槲皮素为10∶1∶1),分别干预16周后,测定关节液IL-1、IL-6、TNF-α、MMP-3含量及关节滑膜SOD活性的变化。对实验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矩阵分析综合药效评价。结果透骨消痛胶囊及其组分配伍能有效降低关节液中IL-1、IL-6、TNF-α、MMP-3含量,提高关节滑膜中SOD活性。结论实验2组与壮骨关节丸药效近似,实验1组、3组和4组较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基于3D打印技术的锁骨中段移位骨折微创手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采用3D打印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的40例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不同以及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将40例患者分为3D打印微创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3D打印微创手术组(A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9~57 (37.2±9.3)岁;骨折Robinson分型,2A2型4例,2B1型9例,2B2型7例。常规手术组(B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7~54(35.1±9.5)岁;骨折Robinson分型,2A2型5例,2B1型8例,2B2型7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12个月采用DASH评分及Constant评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4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15.1±2.0)个月。所有患者达到骨性愈合,A组愈合时间12~18(14.3±1.7)个月,B组11~18(14.4±1.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创口长度明显小于B组(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肩关节DASH评分及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并发症1例,B组出现并发症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3D打印的锁骨中段移位骨折微创治疗可以有效解决微创手术中的一些难点,达到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相似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同时切口更美观,手术时间更短,手术相关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55.
鹿衔草不同极性部位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鹿衔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有效部位。方法:用鹿衔草不同极性部位干预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筛选鹿衔草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等4种不同极性部位中能促进MG63细胞增殖的有效部位,在此基础上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有效部位干预对MG63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鹿衔草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能明显促进MG63细胞增殖(P0.05或P0.01),而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无明显促进MG63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鹿衔草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明显降低MG63细胞G0/G1期细胞分数(P0.01),提高增殖指数(P0.01)。结论:鹿衔草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能推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细胞周期,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RANKL-OPG mRNA的表达随年龄增长的变化,及淫羊藿甙的干预作用,探讨RANKL-RANK-OPG系统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及淫羊藿甙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的机理。方法:取出生24 h、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SD雌雄大鼠的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MTT测定淫羊藿甙促成骨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干预后RT-PCR检测RANKL-OPGmRNA的表达。结果:RANKL-OPG的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大,而淫羊藿甙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上述变化趋势。结论:RANKL-OPG比例的变化在骨质疏松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淫羊藿甙通过调节RANKL-OPG比例的增龄性变化延缓了骨丢失随年龄增长而加剧的趋势,从而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青娥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大鼠骨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及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活性的影响。方法切除SD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术后12周经鉴定模型成立后,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青娥方组、雌激素组、生理盐水组,前2组分别灌服青娥方、戊酸雌二醇片,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灌服生理盐水,用药4、8、12周检测4组骨组织MMP-9mRNA、蛋白含量、血清E2含量及TRACP的活性。结果去卵巢12周后,模鼠体内随着E2水平的下降,血清TRACP活性、骨组织MMP-9mRNA和蛋白含量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4、8、12周后,2药物组血清E2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青娥方组血清TRACP活性、骨组织MMP-9mRNA、蛋白含量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娥方能抑制骨组织MMP-9的合成和分泌,降低TRACP的活性,减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吸收速率。  相似文献   
58.
鱼皮用作生物敷料在烧伤创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加工处理后的鱼皮用作生物敷料临床应用于21例患者的烧伤创面。结果表明,鱼皮覆盖浅度烧伤新鲜创面特别是浅Ⅱ°创面和切、削痂移植自体皮片的创面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一次性覆盖即能使其完全愈合,疗效满意率占85%。与对照部位相比较,用于新鲜浅度创面的愈合时间由20.38±1.77天缩短至16.50±1.60天,P<0.01;用于切、削痂植皮创面由16.38±2.39天缩短至14.75±2.31天,P<0.01。鱼皮无毒性、刺激性和排异反应。来源丰富,使用方便,符合生物敷料的基本要求。鱼皮薄而厚度均匀,容易干燥,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和隔绝细菌的作用,与创面粘附性强,覆盖后能很好地封闭创面,使之成为相对闭合的隔离环境,从而避免了感染,同时为上皮再生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促进了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皮瓣修复烧伤后重度虎口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烧伤后的重度虎口挛缩患者,手术松解虎口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cm×6cm~5cm×8cm,采用大小为4cm×6cm~6cm×9cm的前臂骨间背侧穿支皮瓣逆行修复缺损,供瓣区植皮修复。结果:16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6例行二期皮瓣削薄术。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感觉恢复:S2 4例,S3 9例,S3+3例;功能恢复:优13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3.75%。结论:应用前臂骨间背侧穿支皮瓣是修复重度虎口挛缩的有效手术方法,具有并发症少、修复质量高、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3例,男14例,女49例;年龄63~92岁,平均73.4岁。其中30例(38椎)采用PKP法治疗,33例(35椎)采用对症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随访期内的视觉疼痛评分(VAS)、椎体高度变化及邻椎骨折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15个月,平均13.3个月。PKP组中27例术后1周疼痛得到缓解,VAS评分平均值从术前8.32分下降至2.63分,后期随访VAS平均2分,保持稳定。保守治疗组治疗1周后VAS分值无变化,在治疗后1、3个月时VAS分值仍高于PKP组(P0.05),但6个月以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1周椎体高度平均恢复了4.1mm,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保持长期稳定,保守治疗组治疗后椎体高度虽然有改善,但与PKP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新发骨折PKP组有4例(5椎),保守治疗组有2例(2椎)。结论:PKP具有快速止痛、即刻稳定、恢复伤椎高度、早期负重的优势,但可能增加邻椎骨折的风险。保守治疗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只要系统性治疗仍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