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成人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118例成人单纯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男93例,女25例;年龄18~85岁,平均47.6岁.骨折按Robinson分类:2A2型4侧,2B1型61侧,2B2型55侧,均为闭合性骨折.均行切开复位,用重建接骨板固定,7例于骨折处植骨.按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Ellman法)评定术后功能.结果 107例患者术后获6~43个月(平均16.0个月)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周.3例出现内固定失效.按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Ellman法)评定术后功能:优56例,良47例,可4例,优良率为96.3%.结论 对于成人锁骨中段移位骨折,一期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镜像打印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3D镜像打印结合MIPPO技术治疗32例成人锁骨AllmanⅠ型移位骨折患者,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9~55(34.12±16.42)岁;按Allman分型,Ⅰb型14例,Ⅰc型18例;左侧17例,右侧15例。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和骨折愈合时间情况,并于术前,术后1、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8(6.67±2.13)个月。无刀口感染及术区皮肤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5.37±4.28) min;切口长度(3.78±0.45) cm,术中出血量(37.23±4.76) ml,透视次数(3.12±0.47)次,骨折愈合时间(8.18±2.58)周。术后1、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分别为81.08±3.92、98.03±1.05,与术前54.62±5.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根据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优30例,良2例。结论:3D镜像打印可有效辅助MIPPO技术治疗成人锁骨AllmanⅠ型移位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可操作性,是治疗成人锁骨AllmanⅠ型移位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Mimics19.0软件,按1∶1打印骨盆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3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0~63(43.0±5.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101(47.0±10.5) d。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所有患者采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记录术中、术后及随访时观察评定指标。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113.5±11.5) min,术中出血(550.0±104.7) ml,术中透视(12.7±0.8) s。采用Matta放射学复位评定标准:优14例,良7例,差2例;23例患者均获得10~24(16.0±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erle d’Aubin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刺激征5例。结论: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模拟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坚强固定,是一种有效、快捷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方法。此外,打印模型能够为术者提供三维立体形态结构,结合术前模拟,便于术中复位,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锁骨中外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采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锁骨中外1/3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22~68(42.3±12.7)岁;根据Robinson分型:2A2型6例,2B1型18例,2B2型8例。术前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0~6(3.1±1.4) d。对比手术前后双侧锁骨长度以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采用Constant评分评价患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1~18(13.3±2.2)个月。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骨折端延迟愈合、不愈合等并发症出现。创面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10.2±1.1)周。锁骨短缩长度由术前的(11.2±3.6)%减少至术后2 d的(0.4±0.3)%。10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行内固定拆除,术后无再骨折发生。Constant评分由术前的23.53±5.21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94.30±5.60,其中优26例,良4例。患者对术后瘢痕美观程度及患肩功能均表示非常满意。结论:采用锁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锁骨中外1/3骨折,可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瘢痕小、不影响美观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锁骨中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锁骨中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原因。方法记录骨折形态、粉碎程度和手术方法,同时量化骨折位置,观察骨不连发现时间和表现形式。结果本组11例,克氏针内固定术后6例,记忆合金内固定术后2例,钢板内固定术后3例。其中6例有明显的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5例没有明显症状;6例症状性骨不连患者均出现内固定失效。均为萎缩型骨不连。11例患者骨折线距锥状结节1.69~2.75cm,均为粉碎形骨折,平均骨折块2个。结论骨不连的发生多在锥状结节内侧1.69~2.75cm之间。骨不连的发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钢板内固定骨不连发生率较克氏针内固定低。  相似文献   

6.
成人锁骨中段有移位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海 《中国骨伤》2012,25(4):278-281
目的:比较手术与保守方法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成人锁骨中段有移位骨折254例,男188例,女66例;年龄19~62岁,平均39.3岁;横行骨折38例,斜行骨折71例,粉碎性骨折145例;均为新鲜单一骨折。其中保守治疗组127例,男96例,女31例,平均年龄(40.1±6.02)岁,采用手法复位"∞"形绷带外固定;手术治疗组127例,男92例,女35例,平均年龄(39.0±5.11)岁,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外观满意度、治疗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韩良平等制定的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8~10个月,平均9.8个月。手术治疗组中优110例,良12例,可3例,差2例;保守治疗组中优62例,良28例,可37例;手术治疗组疗效优于保守治疗组。保守治疗组外观满意度高于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组治疗费用及并发症低于手术治疗组。结论:成人锁骨中段移位骨折应该综合分析选择治疗方案,首先选择非手术治疗,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7.
李水胜  黄黎 《中国骨伤》2014,27(11):925-927
目的 :总结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治疗的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295例,分为两组。手术组:共139例,男58例,女81例;年龄60~91岁,平均(70.3±6.5)岁;伤后30 min~15 d入院,平均(19.7±18.4)h;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小夹板组:共156例,男75例,女81例;年龄60~98岁,平均(70.6±7.0)岁;伤后1 h~15 d入院,平均(20.2±20.1)h;应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后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在疼痛、功能、运动限制、解剖复位及总分改善方面观察评分。结果:295例均获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13.2个月。以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总分91.48±7.46,小夹板组总分85.62±7.6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疗效优于小夹板组。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与小夹板外固定相比,具有减少患者疼痛、促进功能恢复、达到良好解剖复位及获得较好的整体效果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重建带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5月-2007年5月,对63例锁骨中段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重建带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63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骨折类型按Robinson分类:2A2型3例,281型35例,2132型25例.结果 术后58例获得随访(5例失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所有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3个月.患者中无骨不连、感染、内固定失效等不良并发症.肩关节功能依据DASH评分:6个月时评分为15~44,平均20.4;12个月时评分为9~28,平均11.4.结论 切开复位重建带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有移位锁骨中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钛制弹性钉(TEN)与重建钢板(RP)治疗移位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对采用TEN或RP治疗且获随访的141例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7例患者采用TEN治疗(TEN组),84例患者用3.5 mm RP治疗(R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及术后2年Constant评分及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结果 TEN组患者获24~41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RP组患者获28~48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影像学显示TEN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2.4±3.4)周,RP组平均为(14.4±3.7)周.两组患者骨不连和成角畸形短缩、内置物失败、感染、短暂性神经丛刺激症、内置物移位、皮肤刺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N组有17例内置物移位,但程度轻,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术后6个月随访时,TEN组患者DASH评分明显低于RP组(P<0.05),而Constant 评分明显高于RP组(P<0.05).术后2年时,两组患者的DASH评分和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N组患者对术后肩部外形及综合结果较RP组更满意.结论 与RP相比,TEN治疗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术后早期TEN组患者对肩部外形及术后综合结果方面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锁骨内固定术后再骨折二次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红伟  何晓君  张中伟  陈刚 《中国骨伤》2017,30(10):940-945
目的:探讨二次手术内固定在锁骨骨折术后再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9例锁骨骨折术后再骨折(骨折愈合前钢板断裂以及钢板、螺钉拔出或者骨折愈合后取内固定后再骨折)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20~62岁,平均38.6岁。外伤类型:运动损伤3例,交通伤5例,重物打伤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多发骨折2例。术前病程2~9 d,平均2.7 d。根据OTA(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 classification)分型,包含2例06-A1,1例06-A2,1例06-A3,2例06-B1,2例06-B2,1例06-B3。其中近期4例采用AO钛制弹性髓内钉(TEN)手术治疗,早期的5例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患者钢板螺钉内固定+植骨术。观察记录其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情况发生。9例患者获随访,时间14个月,无失访。术后12个月内固定取出,无再骨折病例。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二次术后4周时64~94分;内固定取出后4周为91~100分。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3个月。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疼痛均明显缓解。结论:钛弹性髓内钉(TEN)治疗锁骨内固定术后二次骨折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创伤小,骨折愈合良好,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好,但是需要注意合理选择患者。  相似文献   

11.
弹性髓内钉治疗青少年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青少年锁骨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17例青少年急性锁骨骨折,男11例,女6例;年龄12~18岁,平均15.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3.5 d。对术前和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术前和术后2周肩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并通过X线片检查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及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6.5个月。没有出现感染、TEN断裂及顶破皮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85.6±4.3)分,较术前(45.3±6.1)分明显提高(t=22.164,P<0.01)。术后2周肩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12~16周取出髓内钉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青少年锁骨骨折具有疗效良好,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其为锁骨骨折青少年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2004年至2007年,采用自制锁骨骨折复位钳,经皮复位穿针内固定微创治疗锁骨骨折,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均为外伤引起的锁骨中1/3骨折,男15例,女7例,年龄36~48岁。骨折类型:横形5例,斜形7例,粉碎性10例。均属新鲜闭合性骨折且未伴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损伤,致伤因素均为摔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髓内钉或克氏针与钢板固定比较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医药卫生辑(VIP)及万方数据库数据库。纳入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前瞻性或随机随照研究。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手术疗效、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率。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研究、3篇半随机对照研究,合计976例纳入系统评价。5篇文献比较了克氏针与钢板的疗效,8篇文献比较了髓内钉与钢板的疗效。克氏针与钢板术后疗效优良率比值比(RR)3.79[95%可信区间,1.93,7.46],6篇文献报告了髓内钉与钢板术后Constant评分,总体均数差为-1.39[-3.43,0.65].5篇文献报告了髓内钉与钢板术后的大并发症率,RR为9.34[2.70,32.32].5篇文献比较了髓内钉与钢板的再手术率,RR为5.04 [1.52,16.77].结论:现有研究证据表明髓内钉治疗锁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率及再手术率明显低于钢板;克氏针固定的术后疗效明显低于钢板固定。现有数据的总样本量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期待未来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外侧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外侧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30例(31足)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18~60岁,平均36.5岁.SandersⅡ型21足,Ⅲ型8足,Ⅳ型2足.采用腓骨尖至第4足跖骨基底的外侧直切口显露,复位后空心螺钉内固定.结果:30例31足全部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31足术后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或切口愈合不良、腓肠神经损伤等软组织并发症.25足术后X线片示关节面复位良好、跟骨外形恢复满意,6足关节面、跟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据Maryland评分标准,优6足,良20足,可5足.结论:跟骨外侧微创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对软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关节面显露清晰,适用于SandersⅡ、Ⅲ型,是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技巧、注意事项和并发症,评价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收集锁骨中段完全移位性骨折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9~67岁,平均39.0岁;左侧14例,右侧14例;简单骨折15例,楔形骨折8例,粉碎型骨折5例;平均病程2.9 d。术前患者肩部肿胀畸形,上臂贴胸不能活动,X线片示锁骨中段完全移位性骨折。术前平均缩短率6.76%,骨折愈合后测量锁骨长度,肩部功能采用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上肢活动障碍程度采用DASH(Disability of the Arm,Shoulder,and Hand)评分。结果:钛制弹性髓内针闭合治疗26例,开放复位穿钉2例,均获得满意解剖复位。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1.5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愈合后锁骨平均缩短率3.38%,较术前改善。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平均(97.0±4.2)分,DASH评分平均(3.4±4.8)分。患者对功能和外观满意。结论:钛制弹性髓内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诸多优点,可作为钢板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足跟外侧微创小切口钢板全螺纹松质骨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80例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3~64岁,平均(39.1±11.7)岁;采用自断型加压螺栓钢板内固定。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1~67岁,平均(39.6±14.3)岁;应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钢板内固定。记录术中松质骨螺钉与加压螺栓进行固定的时间及手术的出血量,观察术后足底内侧神经的损伤例数,术后1年复查时测量B觟hler角和Gissane角以及跟骨的宽度的矫正度数,1年后行内固定物取出,应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9~32个月,平均16个月。治疗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B觟hler角及跟骨宽度恢复满意,减少了足内侧神经血管损伤,骨折愈合后易于取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螺纹松质骨螺钉替代自断型加压螺栓固定跟骨骨折临床疗效相同,但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少、易于取出,避免了内侧神经血管的损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韦旭明  孙振中  宋骁军 《中国骨伤》2013,26(12):981-984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ng plating,PC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对43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分别采用PCCP和PFNA治疗。其中PCCP组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60~86岁,平均(68.4±17.6)岁;A2.2型13例,A2.3型9例。PFNA组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57-93岁,平均(67.7±20.1)岁;A2.2型10例,A2.3型11例。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情况。结果:43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4个月(12~22个月),全部患者获骨折愈合,恢复外伤前行走功能。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术后1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均有1例出现大粗隆顶端骨块上移、1例患髋外展无力。PCCP组1例出现螺钉断裂,PFNA组1例出现髋关节疼痛。结论:PCCP以及PFNA均能有效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但对于外侧壁顶端骨块移位的影响和治疗策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