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对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进行20min预灌注,30min缺血,30min再灌注,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己酮可可碱4个剂量(50、100、125、150μmol·L-1)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以及己酮可可碱再灌注组,持续观察己酮可可碱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建立缺钙/复钙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己酮可可碱给药组、钙反常组和对照组,离体心脏预灌注20 min,无钙灌注5min,复钙灌注30min,持续观察己酮可可碱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缺血前及灌注期己酮可可碱100μmol·L-1给药能明显恢复大鼠的缺血/再灌注前后心脏的左室发展压(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亦明显下降;100μmol·L-1己酮可可碱明显改善钙反常模型钙超载引起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左室发展压恢复41%(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提高大鼠心肌缺血缺氧后心肌收缩力的恢复水平、增强心肌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钙超载可能是其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胶质瘤U8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迁移和侵袭能力的调控作用,阐明Res对胶质瘤细胞EMT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胶质瘤U87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处理)、EMT组(TGF-β1诱导EMT)和Res处理组(Res处理EMT)。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间质标志物(N-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和波形蛋白)、诱导EMT的转录因子(Snail、Slug和Twist1)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MT组胶质瘤U87细胞的间质标志物(N-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和波形蛋白)、诱导EMT的转录因子(Snail、Slug和Twist1)和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EMT组比较,Res处理组上述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和P<0.01);40 μmol·L-1 Res处理组效果较20 μmol·L-1 Res处理组更明显(P<0.05)。EMT组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Res处理组胶质瘤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率明显低于EMT组(P<0.01)。结论:Res能抑制胶质瘤U87细胞EMT,降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3.
塞来昔布对H22肝癌组织环氧合酶2及磷脂酶A2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塞来昔布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BALB/c小鼠腋下接种H22肝癌细胞,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100、200、400mg/kg)组,于接种后3天灌胃给药,连续用药15天后处死,计算肿瘤的体积和重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瘤组织中胞浆磷脂酶A2和环氧合酶2的表达。结果塞来昔布低、中、高剂量治疗组的小鼠平均瘤重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塞来昔布治疗组抑瘤率均大于30%,其中高剂量治疗组的抑瘤率大于75%,作用明显。塞来昔布能够明显抑制胞浆磷脂酶A2和环氧合酶2的表达,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塞来昔布对H22肝癌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胞浆磷脂酶A2及环氧合酶2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二者在此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的超声表现,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行瘢痕子宫剖宫产的健康产妇871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1.30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9.00周;妊娠次数2~4次、平均妊娠次数2.05次。经阴道超声观察剖宫产术后CSD发生率,并分析其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存在子宫-腹壁粘连者其CSD发生率44.58%,与无子宫-腹壁粘连者(20.81%)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两次剖宫产时间间隔2年者,其CSD发生率36.78%,与≥2年者(21.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剖宫产2次以上者CSD发生率42.55%,与2次者(21.97%)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后位子宫CSD发生率27.49%,与前位子宫(20.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容易形成CSD,CSD发生与是否有子宫-腹壁粘连、两次剖宫产间隔时间长短、子宫位置及是否为多次剖宫产有关。因此,应提倡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药理学机能实验CAI课件的制作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多媒体软件Authorware7.0制作药理学机能实验课件,并在2007级临床医学本科及七年制学生中加以应用。结果:通过这种直接、详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接受能力大大提高。结论:CAI课件可提高药理学机能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代谢酶1型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1)及其受体 (GR)在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蛋白表达的改变及意义。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2次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8周后大鼠剪尾取血,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相关指数。Western blotting 检测11β-HSD1和GR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胰岛素分泌指数(I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HOMAβ细胞分泌指数(HβCI)明显下降(P<0.05),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显著升高(P<0.05),表明模型组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合并有胰岛素分泌不足。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骼肌组织中11β-HSD1及GR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 结论: 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STZ注射建立的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具有高血糖、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及胰岛素抵抗特征;糖尿病模型骨骼肌组织中11β-HSD1及GR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7.
畸形子宫在临床上极易误诊。畸型子宫合并妊娠,进行人流术时可导致漏吸、误伤等现象,而且又可致围产期病死率升高。临床妇科医师对畸形子宫的诊断率极低,容易产生误伤。而B超检查能显示子宫大小、位置、形态及内部解剖结构。对于诊断畸形子宫具有简便、直观等独特的功能。现将我院B超诊断的10例畸形子宫超声检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8.
妇产科临床许多疾病的诊断及计划生育、优生均要求准确地判断排卵时间,如何精确的观测卵泡发育和估计排卵日期,一直是妇产科临床和人类生殖工程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我院自1990—1991年采用B超监测74名妇女92个周期的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其结果正常周期37个(占40.2%),正常周期中经监测选择排卵时机已有11名受孕,5名子宫内膜病理证实与B超监测结果相同,监测异常周期配合临床中西医治疗已有3名受孕,此方法的优点:分辨力较高、可重复、直观性好、无痛苦、易接受,确切可靠,远优于其它监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腰椎终板的Modic改变情况,分析退变性滑脱与终板Modic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的MRI资料,观察腰椎滑脱节段与非滑脱节段终板Modic改变各型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分析终板Modic改变与腰椎滑脱的相关性。结果:10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共540个椎体中,Ⅰ度滑脱149个,Ⅱ度滑脱17个;L1椎体滑脱10个,L2椎体26个,L3椎体41个,L4椎体46个,L5椎体43个。10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共计1080个腰椎终板,351个终板存在Modic改变,其中ModicⅠ型172个(15.93%),Ⅱ型144个(13.33%),Ⅲ型3个(0.28%),混合型32个(2.96%);L1/2节段34个(3.15%),L2/3节段61个(5.65%),L3/4节段65个(6.02%),L4/5节段77个(7.13%),L5/S1节段114个(10.56%)。腰椎滑脱节段终板的Modic改变发生率为75.30%,非滑脱节段终板的Modic改变发生率为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检验表明Modic改变和腰椎滑脱程度呈正相关(r=0.613,P0.05)。结论 :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滑脱节段终板的Modic改变多见,各型中以Ⅰ型多发,Modic改变的发生与滑脱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