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DNA芯片是以基因序列为研究对象的“微矩阵(microarray)”,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新生物技术,被称为芯片上的实验室,本文综述了其原理,制作方法,在泌尿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楼皂苷Ⅰ(PPⅠ)对去势抵抗性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3细胞,予不同浓度(0.4、0.8、1.2、1.6、2.0、2.4μmol/L)的PPⅠ处理24、48、72 h,另设对照组,MTT法观察PPⅠ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PPⅠ对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p65以及DNA甲基转移酶1(DNMT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加入ERK1/2抑制剂(PD98059)后检测PPⅠ对NF-κB/p65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PPⅠ能抑制PC3细胞的体外增殖,与对照组相比,PC3细胞从给药浓度0.4μmol/L(0.85±0.05 vs 1.00±0.00,P0.01)开始明显下降,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PPⅠ能明显诱导PC3细胞早期凋亡,与对照组相比,PC3细胞早期凋亡率从给药浓度0.8μmol/L(13.83±2.97 vs 4.83±0.95)开始明显增加(P均0.01),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印迹显示,PPⅠ以时间依赖性上调p-ERK1/2和ERK1/2蛋白的激活与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给药时间从2 h(1.73±0.17 vs 1.00±0.00,P0.01)开始,p-ERK1/2明显被激活表达,PPⅠ以剂量依赖性下调NF-κB/p65、DNMT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给药浓度分别从1.6μmol/L(0.67±0.11 vs 1.00,P0.01)与1.2μmol/L(0.63±0.06 vs 1.00±0.00,P0.01)开始,NF-κB/p65、DNMT1表达明显下调;抑制ERK1/2磷酸化能逆转重楼皂苷Ⅰ对NF-κB/p65蛋白表达的下调,与PPⅠ组相比,PD98059+PPⅠ组NF-κB/p65蛋白表达(0.86±0.18 vs 0.43±0.09,P0.05)明显上调。结论:PPⅠ可能通过介导ERK1/2通路抑制NF-κB/p65和DNMT1蛋白表达,诱导PC3细胞早期凋亡,进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D患者CA解剖变异及其对阴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CDUS检测45例ED患者阴茎CA及其解剖变异。结果单一CA伴DA分支供应同侧阴茎海绵体12条;CA分叉12条;一侧阴茎海绵体内两支CA并存8条。双侧CA间出现交通支2例。3例ED患者阴茎海绵体ICI后勃起正常,其双侧CA阴茎基底部PSV〉30 cm/s,而中部PSV〈30 cm/s;另外3例ED患者基底部及中部CA的PSV均〈30 cm/s,但ICI后勃起良好。结论CA变异广泛存存并影响阴茎血流动力学状态,对其充分认识有助于ED性质的判定。  相似文献   
14.
15.
经尿道电切术与钬激光消融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钬激光膀胱肿瘤消融术(HLABT)加盐酸表柔比星辅助灌注治疗对浅表膀胱肿瘤(pTa、pT1)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比较2004年8月~2008年8月采用TURBT(43例)与HLABT(40例)治疗83例浅表膀胱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及辅助灌注化疗后肿瘤复发率和副反应发生率。所有患者术后6h内即刻灌注盐酸表柔比星50mg,规范持续灌注1年。常规每3个月行膀胱B超及尿细胞学检查,可疑者行尿道膀胱镜检查,6个月一次膀胱镜检查,随访30(12~42)个月。结果:TURBT与HLABT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4.3±16.1)min与(38.5±19.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27%(12/43)、12.5%(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灌注化疗副反应发生率18/43(41.9%)、15/40(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3.2%(10/43)和27.5%(1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BT与TURBT术后盐酸表柔比星辅助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相当,在手术时间、术后灌注化疗副反应发生率、肿瘤复发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分期分级仍是浅表膀胱肿瘤预后主要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差异主要来自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6.
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微创综合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碎石术(MPCNL)综合其它技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4年11月采用MPCNL结合经皮肾造瘘术、ESWL、URL和开放手术等方法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73例患者资料。分析其病史特点、综合治疗方法、并发症和结石取净率等临床资料。73例患者,男43例,女30例,平均45岁。均为肾铸形结石或多发结石。结果 Ⅰ期治疗结石排净率71.2%(52/73),Ⅱ期治疗排净率61.9%(13/21),结石总排净率89.1%(65/73)。并发症:发热12例(16.4%),术中大出血8例(10.9%),术后继发大出血3例(4.0%),尿外渗7例(9.6%),肾盂,输尿管穿孔3例(4.0%)。平均住院天数17.6d。MPCNL结合ESWL15例(20.5%),开放手术结合MPCNL5例(6.8%),术前结合肾造瘘术治疗28例(38.4%),术中结合URL治疗26例(35.6%)。结论 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综合治疗需制定个体化方案,MPCNL结合其它微创技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有利于减少损伤,降低并发症,提高碎石取石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核有丝分裂器蛋白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有丝分裂器蛋白 (NMP 2 2 )在诊断膀胱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可疑膀胱癌患者 70例 ,应用美国MatritechNMP 2 2试剂盒检测尿中NMP 2 2的含量 ,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 :膀胱癌组与非膀胱癌组患者尿中NMP 2 2值分别为 (5 5 .84± 4 7.89)× 10 3U L、(15 .5 8± 17.73)× 10 3U L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且膀胱癌组NMP 2 2水平与肿瘤分期分级有关。当以 14× 10 3U L作为诊断参考值时 ,NMP 2 2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为 90 .6 3% ,特异度为 76 .32 %。结论 :NMP 2 2诊断膀胱癌具有简单、无创伤、敏感度高、可定量分析等优点 ,可作为膀胱癌筛选和术后监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erofkappaB ,NF κB)是一种多极性核转录因子 ,参与调控多种与免疫反应、凋亡、炎症、肿瘤形成和转移有关的基因表达。近年 ,NF κB在肿瘤发生、耐药、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为I临床及时、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尿液标本培养出的1681株病原菌进行菌种分类及耐药性分析,并与既往文献报道的泌尿系感染菌群及耐药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9.08%)、肺炎克雷伯菌(8.98%)、粪肠球菌(6.6%)、白色假丝酵母菌(5.5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且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59.1%、59.6%;粪肠球菌对四环素、链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耐药性较高;真菌的总体耐药率不高。辟论大肠埃希菌仍然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产ESBLs的细菌率上升;泌尿系真菌感染率增高;临床应及早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早期可使用含有p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不推荐首选喹诺酮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泌尿系结石是全球范围内的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率因气候、饮食、遗传等因素在1%~20%之间[1].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是直径≤20 mm的泌尿系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因受多个因素(结石密度、结石位置、结石大小等)的影响,其成功率不稳定,波动在35%~89%之间[2].ESWL失败可能导致输尿管梗阻时间延长、症状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