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E-cadherin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及1DO例大肠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he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4.0%)明显低于在正常大肠黏膜(100.0%)和大肠腺瘤组织(70O%)中的表达率(P〈0.01);E-cadherin低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E-cadherin高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的患者(P〈0.01)。结论E-cadherin表达下调可能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有关,在大肠癌恶性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62.
目的总结管状吻合器联合断流术(改良sugiura手术)的经验,并观察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2010年笔者医院对29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分别采用管状吻合器联合断流术(A组)及传统门奇静脉断流术(B组)治疗,A组153例,B组142例,通过术前术后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对比检查和随访,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消失、显著改善和无改善的比率A组:60.12%、39.07%、0.19%;B组:41.03%、48.28%、1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A、B组静脉曲张复发出血率分别为13/137(9.48%)和46/127(3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A组2/137(1.46%),B组9/127(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病死率分别为28/137(20.47%)和31/127(2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吻合器联合断流术比传统门奇静脉断流术更为彻底,术后消化道出血复发率和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降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门脉高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验证阿帕替尼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SOX)方案在晚期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中的转化治疗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以及树兰(杭州)医院就诊的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资料,予以阿帕替尼联合SOX方案治疗。奥沙利铂130 mg/m 2,静脉滴注,第1天;...  相似文献   
64.
目的总结12年来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临床经验,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巨脾患者行L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178例(主要是肝硬化、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血液病患者)LS的临床结果,比较巨脾组(62例)和非巨脾组(116例)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中转开腹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178例LS中转行开腹脾切除术4例(2.2%),出现并发症21例(11.8%);巨脾组和非巨脾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0h和2.4h,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0%和6.9%,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0±2,2d)和(6.6±1.7d),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和中转开腹手术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S安全、有效,适用于有脾切除指征的各种脾疾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巨脾不是LS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65.
探讨生长激素在外科危重病人抢救治疗中的使用时机与机制。总结 7例病人在应用生长激素治疗后的生存情况 ,住院天数 ,血糖变化 ,其他并发症。结果 :本组病人均存活 ,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平均住院天数为 2 9天 ,在联合使用胰岛素的同时 ,生长激素治疗前后血糖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生长激素在外科危重病人抢救时应用是必要的 ,宜在血液动力学等生命体征稳定 ,内环境相对稳定时即可使用 ,且愈早愈好 ,同时应用胰岛素将提高生长激素应用的安全性。生长激素在腹部手术后危重病人中应用时机探讨@张勤$浙江省中医院普外科 @叶再元$浙江省中医院…  相似文献   
66.
胃癌组织及癌区动、静脉血胃肠激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证明许多组织的生长受激素调节,由这些组织所发生的肿瘤也依然受这些激素的控制[1].一些胃肠激素可刺激胃肠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同时也具有促进部分胃肠道肿瘤生长的作用[2].胃癌细胞可产生和分泌某些胃肠激素,通过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激活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发挥调节肿瘤生长作用,并可致周围血中这些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我们通过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粘膜以及癌区动、静脉血,周围血中促胃液素、胰高糖素及胃动素之含量,旨在研究这几种胃肠激素在癌区组织及血液中的变化特点,探讨胃肠激素与胃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
髂股血管创伤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髂股血管损伤的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6年11月收治的29例髂股动静脉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29例中,行血管修复27例,其中动静脉联合人工血管移植端端吻合11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端端吻合7例,利用自体大隐静脉行血管缺损修补6例,动脉内膜修复取栓并修补2例,血管端端吻合1例。结果本组29例,27例血管修复成功,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肢体血液供应良好,深静脉修复的4例长期站立时有下肢不同程度的肿胀。另2例由于肢体已发生坏死或血管床广泛栓塞而截肢。无死亡病例。结论髂股血管损伤发病凶险,早期表现隐匿。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而手术探查仍然是最好的诊断方式。早期诊断及尽早恢复肢体血运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8.
老年人结直肠癌性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1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癌合并肠梗阻围手术期处理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124例老年结直肠癌并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结果]124例中痊愈112例(90.3%),死亡12例(9.7%),吻合口瘘9例(7.2%)。[结论]围手术期的恰当处理对老年人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胃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97例胃癌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为66.0%(64/97).VEGF-C阳性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静脉侵犯及远处转移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VEGF-C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浆膜面受累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随访48~60个月,VEGF-C阳性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61%、36.12%、31.60%,明显低于VEGF-C表达阴性患者的87.50%、66.99%、58.61%(P均<0.05).[结论]VEGF-C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中国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布,分析其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四引物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PCR方法对142名健康个体和99例IBD患者MIF基因-173位点SNP多态性进行分型,并将PCR产物克隆及测序鉴定。结果:MIF基因-173位点检测到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分布皆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四引物ARMS法和RFLP-PCR两种方法结果完全一致。统计分析显示,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MIF-173位点CC基因型频率15.5%显著高于正常人中的5.6%(P〈0.05)。MIF-17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IBD患者和正常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CC基因型与UC患者的临床特征无关。结论:四引物ARMS是一种准确、快速和经济的SNP测定方法。MIF-173位点CC基因型可能与UC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