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评估腔镜筋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中度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的疗效。方法对34例患者共48条中度CVI患肢实施SEP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联合手术组),以同期单纯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的34例患者共49条中度CVI患肢(单纯手术组)作为对照,观察比较两组术后3月和12月的疗效。结果术后3月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肢症状改善和皮肤营养不良改善情况相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5.83%vs.93.88%,χ2=0.19,P>0.05;83.33%vs.79.59%,χ2=0.23,P>0.05),近期均无静脉曲张复发和溃疡形成。术后12月联合手术组和单纯手术组患肢症状改善者分别占97.92%和89.8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P>0.05);但皮肤营养不良改善者分别占87.50%和67.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P<0.05);下肢静脉复发率分别为0%和10.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5);下肢溃疡形成,两组分别为0%和4.08%,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6,P>0.05)。结论 SEP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治疗中度CVI患者,较单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的远期效果更佳,能显著改善患者皮肤营养状况,预防静脉曲张的复发,更适合中度CVI患者。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治疗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院1987~2003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4例,再次手术3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叶  石建 《新中医》2008,40(6):12-13
钟嘉熙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内科主任,兼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热病、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钟教授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治疗温热病、病毒感染、风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脑病等,首倡伏气温病理论指导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Detecting of bony density, choose and evaluation of the equipments were initially reported these years. Quantitative ultrasound skeleton density (QUS) was certified a safe method with no radian injury in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3 100 outpatients were detected with QUS from November of 1998 to June of 2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措施、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 :对 1986 - 0 9~ 2 0 0 1- 0 9我们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6 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分级标准 (ASIA分级 ) ,A级 2 1例 ,B级 13例 ,C级 16例 ,D级 13例 ;伤后大剂量地塞米松应用 3d,单纯椎板切除脊髓减压 19例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14例 ;胸腰椎椎板切除减压及椎弓根内固定 2 2例 ;后路经关节突、椎弓根椎管侧前方减压内固定 11例 ;胸腰椎前路减压内固定 3例。结果 :4 6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术后 1~ 14 a,平均 6 .5 a。优 10例 (2 1.7% ) ;良 15例 (32 .6 % ) ;可 8例 (17.4 % ) ;无效 13例 (2 8.3% ) ;优良率 5 4 .3% ,有效率为 6 9.6 %。结论 :早期大剂量激素应用及脊髓减压治疗脊髓损伤效果确切 ,手术时机应尽早 ,脊髓减压和脊柱内固定可使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和最快的恢复 ,并起到减少并发症、利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和方便护理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于晓玲  刘叶 《山东医药》2010,50(33):28-29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复制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过程中血脂异常对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探讨高脂血症引起AS的可能机制。方法 20只日本大耳白兔给予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2周)、模型组[高脂饲料(1%胆固醇+8%猪油+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2周]。实验第4、8、12周末取血行生化检测,实验结束后取主动脉全长标本行病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CRP、ADMA、内皮素水平增高,NO、HDL-C浓度降低(P〈0.01)。模型组主动脉内膜有不同程度的脂质斑块形成。结论血脂异常可通过炎症反应损伤内皮功能,从而引起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外感湿热证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水平的变化,探讨外感湿热证的部分发病机制。方法:30例均为外感发热患者,辨证属外感湿热证者。正常对照组15例,为同时期健康志愿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与健康者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运用蒿芩清胆汤治疗患者3天,复测上述指标,观察蒿芩清胆汤的干预作用。结果:经蒿芩清胆汤治疗后,外感湿热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INF-γ,/IL-4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提示Th1/Th2比值失衡可能是外感湿热证发病机制之一,调整Th1/Th2失衡是蒿芩清胆汤治疗外感湿热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唇癌90%~95%发生在下唇红缘部,男性患者居多,男女之比为7:1。高发年龄为50~70岁。唇癌绝大多数为高分化之鳞状细胞癌,预后较好,一般5年生存率为70%以上。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而术后缺损修复程度是影响手术难度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大面积缺损修复尤其是唇癌手术的难点。我院2012年2月收治了一例下唇鳞癌患者,为其成功实施了下唇鳞癌切除后  相似文献   
19.
Wilson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Wilson于1912年最早报道故得此名,又叫肝豆状核变性。本病是由于铜转运和代谢异常使铜首先在肝脏及脑部的豆状核等部位异常沉积所致。早期可导致肝硬化,随病情进展逐渐表现出一系列锥体外系症状。此组病例头部典型CT表现为豆状核、尾状核、丘脑等对称性核团状低密度灶,该病灶不被强化。后期大部分患者均可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现将我们遇到的17例患者,结合文献就其临床及脑CT表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系我院1995~2006年收治(13例)及外院提供(4例)。男9例,女8例;年龄6…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一种泛嗜性病毒,能够对肝、肾、脑、肺、心肌、骨髓等全身所有器官或组织发生侵袭,引起损害和功能障碍。临床流行性出血热因病毒感染量、机体免疫力、发病时间不同等使得其症状错综复杂,轻重不一。因此临证时要谨守病机,辨证精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