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220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287篇
预防医学   1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8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是否通过改变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参与其对抗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具有神经毒性的6-OHDA损伤PC12细胞为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以硫氢化钠(NaHS)作为H2S的供体;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FCH-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水平;Rh123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检测GRP78的表达。结果200μmol/L的6-OHDA引起PC1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ROS生成增加及MMP降低,且诱导了GRP78的高表达。应用25~400μmol/L的NaHS预处理30 min,呈浓度依赖性抑制6-OHDA引起的细胞存活率降低,其中400μmol/L的NaHS作用最明显,此浓度也可以显著减少6-OHDA引起的ROS增多,提高MMP,同时明显抑制6-OHDA诱导的GRP78高表达。结论 H2S具有抗6-OHDA氧化应激损伤的PC12细胞保护作用,抑制内质网应激分子GRP78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不同二级预防措施后再出血的临床表现、急诊内镜诊治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后(内镜、外科、介入预防)再出血行急诊内镜诊治的25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照同期单纯药物二级预防再出血的419例患者,观察临床特点,对比分析异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54例二级预防后再出血的患者中,有144例(56.69%)曾行内镜预防,40例(15.75%)行手术预防,33例(12.99%)行介入预防,37例(14.57%)联合预防以内镜联合其他预防措施为主。分析出血距最近一次预防时间,手术预防组有57.50%再出血患者距预防时间在5年以上,介入预防组有69.70%发生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的1年内。内镜和联合预防组的患者再出血,分别有40.28%和35.14%发生在预防结束的1年内。再出血时,介入预防组和联合预防组的肝性脑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01),介入预防组的腹水情况较其他组控制显著(P值均0.05)。各组再出血时多项临床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0.001),两两比较提示,内镜预防组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显著高于手术组(P值分别为0.001、0.001)和药物预防组(P值分别为0.001、0.001)。手术组的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介入组(P=0.037)、联合预防组(P0.001)和药物预防组(P=0.012)。药物预防组的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内镜组(P=0.037)、介入组(P=0.025)和联合预防组(P0.001);手术预防组的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P值均0.05);联合预防组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显著优于药物组(P值均=0.002)。药物预防组的活动性出血比例(68.02%)显著高于内镜组(P0.001)、介入组(P=0.004)和联合预防组(P=0.008)。手术预防组和药物预防组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介入预防组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药物预防组的内镜治疗不满意率和失败率显著高于内镜组(P0.001)、介入组(P=0.007)和联合预防组(P0.001)。药物预防组的42 d内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结论介入、内镜或联合二级预防,较单纯的药物预防能显著减轻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程度,提高急诊内镜止血率,显著降低42 d内再出血率和死亡率。需考虑不同二级预防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后再出血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3.
GB9706.4-2009中条款59.103规定了关于手术附件的要求及试验方法,目的是将手术附件作为独立于主机的部件进行单独的试验考核。本文对手术附件绝缘条款的理解进行分析,并对检测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4.
探讨真性非寄生虫性脾囊肿的病因、诊断、治疗,使更多的外科医师认识、了解该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例非寄生虫性脾囊肿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脾囊肿去顶引流术,3例患者均痊愈。无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病因:一部分非寄生虫性脾囊肿是先天性的,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明确诊断,掌握腹腔镜脾囊肿去顶引流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中、重度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芎葡萄糖组(42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COPD的常规治疗,参芎葡萄糖组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其治疗3个疗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每个疗程治疗后痰中TGF—β1。结果参芎葡萄糖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痰中TGF—β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8.1)μg/L比(94.8±7.5)μg/L,P〉0.05]。治疗第1个疗程后,参芎葡萄糖组痰中TGF—β1[(85.5±5.2)μg/L]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第2,3个疗程后,参芎葡萄糖组痰中TGF—β1较治疗前显著下降[(61.5±5.8)、(49.1±4.5)μg/L],且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89.6±6-2)、(91.2±6.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1,2,3个疗程后痰中TGF—β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芎葡萄糖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异常)。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一定疗程后可显著降低中、重度COPD患者气道中TGF-β1表达,可能会减轻气道重塑反应。  相似文献   
46.
王玉梅  刘博  张莉  周少英  石彦科  尹清臣 《安徽医药》2019,23(11):2270-2274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老年胃癌手术后气血两虚证病人 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38例和对照组 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使用中药十全大补汤,给予中西医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经治疗后,比较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排气、排便时间。对比两组病人在治疗前、治疗第 8天后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 41.2±5.2)h及排气( 69.5±7.8)h、排便时间( 81.5±9.8)h上显著快于对照组( 49.5±6.5)h、(73.6±8.6)h、(88.2±10.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 8d后,观察组总蛋白( TP)(64.09±5.07)g·L-1、转铁蛋白( TRF)(2.10±0.18)g·L-1及血红蛋白( Hb)(117.59±14.32)g·L-1上升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1.16±5.01)、(1.99±0.19)、(110.45±16.42)g·L-1(P<0.05);观察组血清 IgA、IgG、IgM水平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病人治疗 8d后 CD4+均升高( 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病人 CD8+均降低( 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病人 CD4+/CD8+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老年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病人,运用中西医结合理念,应用十全大补汤联合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均提升(,养状况,而且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设计适用脑转移瘤术中放疗的施照器并评估其剂量学特征。方法 施照器设计首先通过模拟计算电子束经过一系列不同厚度散射箔后的散射角和剂量率,确定散射箔厚度;其次,建立散射箔位于不同高度的位置评估模型,通过计算模型表面平均能量方差,确定散射箔位置;最后,建立调节层几何结构特征与施照器表面剂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调制器的内表面特征。使用蒙特卡罗(MC)EGSnrc/BEAMnrc和EGS4/DOSXYZ程序完成Mobetron加速器、位置评估模型、调节层、施照器建模和剂量学分析。结果 半球囊状施照器的限光筒直径为2.5 cm、筒壁厚0.5 cm,材料为0.2 cm厚水等效材料加0.3 cm厚不锈钢;散射箔厚度0.14 cm,材料为金属钨,位置高度为0.5 cm;调制器为月牙形,材料为水等效材料。该施照器能够使Mobetron 12 MeV的电子束产生半球面剂量分布,剂量率为160 cGy/min,治疗深度为0.85 cm。结论 采用MC模拟设计的适用于高能电子束的半球囊状施照器,能产生半球面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估HSD3B1基因1245位点突变在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睾丸切除术的103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HSD3B1基因1245位点突变18例。依据位点突变结果,将103例患者分为突变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的PSA下降一半时间、CRPC形成率、CRPC形成时间、死亡率及生存时间等。结果:两组术前指标无异质性。突变组在CRPC形成率方面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PSA下降一半时间、CRPC形成时间、死亡率及生存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D3B1基因1245位点突变可提高CRPC形成率,但并没有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HSD3B1基因1245位点突变是否会对CRPC将来的治疗带来改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北京市中暑发病人数与关键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提出适用于该地区的中暑等级气象判据。方法分析北京市海淀区3家医院2009—2011年236例中暑病例的分布特征;以同期逐日13个气象要素资料为基础,派生出当日与前1~4 d各要素的累积平均值及发病前1~4 d各要素值,共117个气象因子。采用相关分析探讨影响中暑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中暑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中旬,男女性中暑高峰年龄均为20~49岁。温度是导致中暑的决定性因子,日均气温、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累积平均温度、前期温度均与中暑发病人数呈正相关(P0.01),其中累积温度效应大于当日及滞后温度效应。累积4 d平均气温(T4)、连续变温天数(TD)、相对湿度、降水对7月和6、8月日均中暑人数均有影响。以T4、降水日(RD)、TD为指标,建立了中暑等级气象判据,7月和6、8月的预报准确率分别为68.8%和70.5%。结论中暑等级气象判据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可为有关部门及市民提供出行服务指南。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层黏连蛋白(LN)和IV型胶原蛋白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病例资料齐全的SACC 78例,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GFR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EGFR、PCNA、LN和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SACC中EG-FR基因扩增率(69.2%)与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1.8%)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且EGFR、PCNA、LN、Ⅳ型胶原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EGFR、PCNA表达水平间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LN蛋白、Ⅳ型胶原表达水平间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EGFR基因在SACC中明显扩增,EGFR、PCNA、LN、Ⅳ型胶原蛋白共同参与SACC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