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王姝  冯斌 《黑龙江医学》2016,(4):351-352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2013-09—2014-10间收治的9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明确诊断以后根据患儿的入院号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每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中药熏洗辅助中医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按照病床的单双号分组,将2011年6月至2015年2月本院接诊的120位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辅助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创口愈合时间以及愈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优于对照组(95.0% vs.83.3%,P<0.05),创口愈合时间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熏洗辅助中医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3.
患者女性,76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23年,加重2个月于2002年4月5日入院。1979年患者因心前区闷痛诊断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002年2月14日~2002年3月14日因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在我院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出院后仍感心前区闷痛不适再次住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4年,糖尿病史5年,脑梗死病史4年。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余年。近期无外伤史。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敏咳清颗粒含药血清对经肝素刺激增殖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lung fibrobast,LFB)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的影响,探讨敏咳清颗粒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常规培养LFB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敏咳清高剂量组、敏咳清低剂量组、养阴清肺糖浆高剂量组、养阴清肺糖浆低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加入肝素刺激后分别加入对应的含药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FN,SCF的水平。结果:①各组含药血清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SCF的产生,敏咳清颗粒作用最强,并呈剂量依赖性;②敏咳清颗粒能明显抑制FN的表达,高、低剂量组之间相比无显著意义。结论:敏咳清颗粒能显著降低经肝素刺激增殖的LFB对FN,SCF的表达,提示抑制SCF,FN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正常藏族人群心脏形态及瓣膜关闭不全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西藏地区常住人口为总体,采用分层四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在所有调查人群中筛选正常藏族人群。收集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病史、行体格检查、实验室(血尿)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包括径线测量及瓣膜功能评价。采用典型相关及逻辑回归的方法分析正常藏族人群心脏结构、瓣膜功能相关因素。结果:西藏地区共4 688人参加调查,获得正常藏族人群共计1 820人,其中拉萨地区694人、那曲地区575人、林芝地区286人、日喀则地区265人。典型相关分析发现,正常藏族人群右心室测量主要相关生理学指标为年龄、血氧饱和度、体重,男女差异不大;左心室测量主要相关生理学指标为:体重、年龄、身高,同样性别差异较小。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体重、脉搏、血氧饱和度是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负相关因素;年龄是轻度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正相关因素(P均0.01)。结论:在高原地区藏族人群中,年龄、体重是心脏形态、瓣膜轻度关闭不全相关因素,在心脏疾病分析中应重视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一种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治疗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及常州华森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MN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52.87 ± 9.78)岁。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将一种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精氨酸1.5~5 g,异亮氨酸1.5~5 g,亮氨酸2.5~7.5 g,赖氨酸1.5~5 g,蛋氨酸0.25~1.5 g,苯丙氨酸0.25~1.5 g,苏氨酸1.5~5 g,色氨酸0.25~1.5 g,缬氨酸2.5~7.5 g,组氨酸1.5~4 g,甘氨酸1.5~4 g,丙氨酸1.5~5 g,脯氨酸1.5~4 g,天冬酰胺0.05~1.5 g,半胱氨酸0.05~1.5 g,谷氨酸1.5~5 g,丝氨酸0.25~2.5 g,酪氨酸0.05~1.5 g,L~鸟氨酸0.25~4 g,天冬氨酸0.5~2.5 g;维生素(维生素B1 1~2 mg,维生素B2 1~2 mg,维生素B6 3~10 g,维生素C 1~3 g)]配制在1个三升输液袋内进行静脉输注,1次/d,28 d为1个疗程,休息2周后行第2个疗程,持续治疗时间≥4个疗程(或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改良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评分、疾病进展率及临床表现等变化情况以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评价新疗法的安全性。 结果本组60例MND患者中死亡3例(5.00%),均为疾病晚期呼吸衰竭。肌肉萎缩好转、肌力增加6例(10.00%),舌肌萎缩、构音障碍好转1例(1.67%),流涎好转2例(3.33%),吞咽功能改善1例(1.67%),四肢活动度增加4例(6.67%),1例(1.67%)不能独立行走的患者可辅助蹲起和独自缓慢行走。各阶段ALSFRS-R评分:首次门诊(n=60)的ALSFRS-R评分为15.0~48.0分,平均(32.21±8.70)分;治疗4个疗程(或6个月)时(n=60)的评分为3.0~45.0分,平均(28.32±9.56)分;末次治疗时(n=59)评分为3.0~48.0分,平均(28.36±9.50)分。治疗4个疗程(或6个月)时(n=60,t=-3.950,P<0.05)和末次治疗时(n=59,t=3.845,P<0.05)的ALSFRS-R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完成6个月治疗时有19例患者(31.67%)的ALSFRS-R评分上升,2例(3.33%)评分不变,且有61.67%(37/60)的患者疾病进展率较前下降;延长治疗时间后,评分下降患者的占比降低至57.63%(34/59)。对28例停药患者进行2~12月的随访发现:在完成一定疗程的规范化治疗后,即使患者停止用药,仍然可见到较为长时间的持续疗效:25.93%(7/28)停药患者的ALSFRS-R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上升;末次随访疾病进展率仍然低于治疗前[0.50(0.42)分/月比0.56(0.60)分/月,Z=-2.691,P<0.05)],且74.07%(20/27)停药患者的疾病进展率较治疗前减缓。但因为停止治疗后,疗效难以在长时间内持续维持在较好水平[74.07%(20/27)患者的末次随访ALSFRS-R低于末次治疗],因此持续的巩固治疗是有必要的。 结论该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能在整体上为MND患者提供机体新陈代谢的底物、辅酶与强劲的动能,从而延缓疾病发展,改善病情与临床症状。新疗法的确无毒无害无副作用,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一种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及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AL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1.64 ± 9.28)岁。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将一种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精氨酸1.5~5 g,异亮氨酸1.5~5 g,亮氨酸2.5~7.5 g,赖氨酸1.5~5 g,蛋氨酸0.25~1.5 g,苯丙氨酸0.25~1.5 g,苏氨酸1.5~5 g,色氨酸0.25~1.5 g,缬氨酸2.5~7.5 g,组氨酸1.5~4 g,甘氨酸1.5~4 g,丙氨酸1.5~5 g,脯氨酸1.5~4 g,天冬酰胺0.05~1.5 g,半胱氨酸0.05~1.5 g,谷氨酸1.5~5 g,丝氨酸0.25~2.5 g,酪氨酸0.05~1.5 g,L~鸟氨酸0.25~4 g,天冬氨酸0.5~2.5 g;维生素(维生素B1 1~2 mg,维生素B2 1~2 mg,维生素B6 3~10 g,维生素C 1~3 g)]配制在1个三升输液袋内进行静脉输注,1次/d,28 d为1个疗程,休息2周后行第2个疗程,持续治疗时间≥4个疗程或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的国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改良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评分、疾病进展率及症状体征等变化情况。 结果本组22例ALS患者中死亡1例(4.55%),为疾病晚期呼吸衰竭。肌肉萎缩好转、肌力增加3例(13.6%),舌肌萎缩、构音障碍好转1例(4.5%),流涎好转2例(9.1%),吞咽功能改善1例(4.5%),四肢活动度增加2例(9.1%),1例(4.5%)不能站立和行走的患者可搀扶站立。各阶段ALSFRS-R评分波动范围:首次门诊时为18.0~44.0分,治疗6个月时为18.0~41.0分,末次治疗时为12.0~39.0分之间,末次随访时为6.0~38.0分。治疗6个月时ALSFRS-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50(12.3)分比27.15(14.7)分,Z=-1.183,P>0.05],6例(27.3%)患者的ALSFRS-R评分上升,4例(18.2%)评分不变,12例(54.5%)评分下降。末次治疗时ALSFRS-R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23.50(6.0)分比27.15(14.7)分,Z=-2.557,P>0.05],但仍有6例(27.3%)患者的评分上升。治疗6个月和末次治疗时的疾病进展率虽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1(0.563)分/月比0.673(0.716)分/月,Z=-1.834;(0.702±0.469)分/月比(0.716±0.440)分/月,t=0.259。P均>0.05],但仍分别有72.7%(16/22)和54.5%(12/22)的患者疾病进展率较前下降。对所有患者随访至首次治疗后1年以上发现,其ALSFR-R评分4例(18.2%)上升,1例(4.5%)不变,17例(77.3%)下降,且疾病进展率低于治疗前[(0.584±0.372)分/月比(0.716±0.440)分/月,t=2.706,P<0.05]。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的患者,即使停止用药一段时间,仍然有72.7%(16/22)患者的疾病进展速率得以减缓。 结论该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能在整体上为ALS患者提供机体新陈代谢的底物、辅酶与强劲的动能,通过促进机体酶与氨基酸代谢以及血液循环,使受损、变性的神经系统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增强了神经元的存活能力,从而延缓疾病发展,改善病情与临床症状。新疗法的确无毒无害无副作用,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创新疗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疗效。 方法运动神经元病属中医"痿证"范畴。本研究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一种用于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精氨酸1.5~5 g,异亮氨酸1.5~5 g,亮氨酸2.5~7.5 g,赖氨酸1.5~5 g,蛋氨酸0.25~1.5 g,苯丙氨酸0.25~1.5 g,苏氨酸1.5~5 g,色氨酸0.25~1.5 g,缬氨酸2.5~7.5 g,组氨酸1.5~4 g,甘氨酸1.5~4 g,丙氨酸1.5~5 g,脯氨酸1.5~4 g,天冬酰胺0.05~1.5 g,半胱氨酸0.05~1.5 g,谷氨酸1.5~5 g,丝氨酸0.25~2.5 g,酪氨酸0.05~1.5 g,L~鸟氨酸0.25~4 g,天冬氨酸0.5~2.5 g;维生素(维生素B1 1~2 mg,维生素B2 1~2 mg,维生素B6 3~10 g,维生素C 1~3 g)]及中药"滋痿膏"。对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286例MND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性199例,女性87例;年龄26~81岁,平均年龄(53.7±10.7)岁。用法:将上述药物组合物配制在1个三升输液袋内进行静脉输注,1次/d,28 d为1个疗程,停药2周后行下一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并持续随访至首次用药后第6个月。同时,在治疗期间每天于饭后2 h口服中药"滋痿膏",2次/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改良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评分)、疾病进展率及临床表现等变化情况。 结果286例患者中死亡16例(5.6%),死亡原因均为疾病晚期呼吸衰竭。国际ALSFRS-R评分上升占20.3%(58/286),评分维持不变占15.0%(43/286)。仍有64.7%(185/286)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评分持续下降,但评分下降的速度较治疗前有所减缓。治疗后,MND患者疾病进展率[0.583(0.478)分/月]低于治疗前[0.600(0.533)分/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8,P<0.05),且174例(60.8%)患者的疾病进展率在治疗后较前下降。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肌肉萎缩好转、肌力增加12例(4.2%),舌肌萎缩、言语不清好转6例(2.1%),流涎好转9例(3.1%),吞咽功能改善15例(5.2%),四肢活动度增加11例(3.8%),3例(1.0%)不能站立或行走的患者恢复部分行走能力,呼吸困难好转6例(2.1%)。 结论本疗法一方面通过滋痿膏起到补益脾肾、扶元起痿、益气温阳、补肾壮骨、疏肝理气、养荣生肌、扶正祛邪、强骨滋痿、双向免疫调节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疗法中所提供的各种氨基酸与维生素B6等,能够为患者提供充足的代谢底物及强劲的动能,促进机体酶代谢、利尿与解毒,达到保护大脑及神经系统功能、改善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两者相辅相成,使损伤的神经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复。该中西医结合创新疗法疗效确切,且无毒、无害、无副作用、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地市级基层医院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2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观察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再次手术和病死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2 d肠道功能恢复、无并发症发生;无再次手术及术后死亡情况;术后住院9 d出院。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安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地市级基层医院亦可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采用国际通用的SAS统计分析平台编制计算机程序,实现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采用SAS编程平台适用性评估、集装箱业务流程分析、软件应用分析等环节确立应用SAS统计分析平台编制集装箱检验检疫风险分析系统的可行性,并举例说明实现部分代表性模块的程序代码。结果 SAS编程平台适合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风险分析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该设计的风险分析系统涵盖数据管理层、核心应用层的6个子模块,实现15项功能。结论基于SAS的计算机辅助集装箱风险分析系统可以有效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集装箱的检验检疫与监督管理,为防控外来疫情及有毒有害物质传入传出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