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诊治方面的差距.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10年6月因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入住北京市普仁医院(普仁医院)治疗的61例患者为病例组,按成组匹配原则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住院的122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肿瘤标记物检测,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胃镜检出率、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肿瘤标记物检查率、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住院期间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便隐血阴转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医院在急诊胃镜检查率、药物治疗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及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面与三级甲等医院相比均有差距,三级甲等医院患者住院期间便隐血转阴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2.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非典型肺炎。科学家对其致病和机体对其免疫的机制有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是由于SARS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给临床诊断造成困难。因此确切的诊断只能依靠实验室手段。用于诊断的方法有多种,ELISA诊断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是进行SARS诊断和免疫监测的重要工具。因此建立简单、安全、可靠的SARS实验室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本文以表达的S1蛋白为抗原建立了的问接ELISA法,用于检测血清SARS病毒IgG抗体。实验表明应用表达的蛋白作为诊断SARS抗原具有特异性高、抗原易纯化和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107例稽留流产胎儿绒毛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统计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与稽留流产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07例稽留流产孕妇行清宫术时,取胎儿绒毛组织,按常规技术方法制备绒毛细胞染色体,G显带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检测分析流产胎儿绒毛共107例,核型异常64例,异常率为59.81%。其中数目异常58例,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稽留流产的重要原因,对稽留胎儿绒毛进行染色体分析可为病因诊断和再生育的优生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已建立的胃癌人源化异种移植瘤(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建立胃癌细胞系,并对建立的胃癌细胞系进行生物学特性评价.方法 选择12例生长状态良好的胃癌PDX模型,待小鼠移植瘤体积生长至500~900mm3时,取出肿瘤组织进行癌细胞的原代培养建立细胞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染色体分析、短片段重复序列(STR)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外药敏及体内成瘤实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建立成功的胃癌细胞系进行化疗药物药效学评价.结果 12例PDX模型中共成功建立6例胃癌细胞系,细胞系可稳定多次传代.选择其中2例胃癌细胞系(GAXC031和GAXC066)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遗传学结果证实,这2例细胞系来自亲本PDX模型,符合恶性胃癌的遗传学特征,在裸小鼠体内具有致瘤性.由细胞系建立的移植瘤模型在保留主要临床生物学特征的前提下,具有成瘤率高,潜伏期短,生长均一性好等特点.体外和体内药敏实验结果均表明,GAXC031对5-氟尿嘧啶有一定的敏感性[体外半抑制浓度(IC50)为0.265μmol/L,体内肿瘤生长抑制率(TGI)为30%~50%],而GAXC066不敏感(体外IC50为>200 μmol/L,体内TGI<0);2例细胞系对顺铂的敏感性均较强(TGI>60%).结论 成功建立了6例人源胃癌细胞系.对GAXC031和GAXC066细胞系全面的分析和鉴定显示,细胞系与亲本PDX模型高度相关.细胞系体内外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对同一个化疗药物,其体内与体外数据间存在很高的一致性.这些细胞系及相关模型可用于抗癌药物的研发和肿瘤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5.
潘文森  于金香  顾莹  杨红申 《河北医药》2016,(18):2725-272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卵清白蛋白致敏哮喘模型大鼠气道炎症和重构的影响。方法清洁级 SD 雄性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采用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进行致敏和激发,哮喘组大鼠采用卵清白蛋白致敏和激发,阿托伐他汀组在致敏和激发前以阿托伐他汀口服。采用肺功能检测3组大鼠气道呼气阻力;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肺组织切片中的支气管壁内周长、支气管管壁面积、支气管平滑肌面积;胶原表达通过气道壁 Masson 染色进行观察;实验动物血清中白介素-13(IL-13)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以 ELISA 法测定。结果肺功能检测显示哮喘组平均呼气阻力显著升高,阿托伐他汀组低于哮喘模型组( P <0.05);病理检查显示哮喘组气道炎症明显,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与之相比炎症轻微;阿托伐他汀组大鼠气道管壁面积、平滑肌面积图像分析和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阿托伐他汀组肺组织中胶原沉积表达较哮喘组减少( P <0.05);阿托伐他汀组大鼠血清中 IL-13和 TGF-β1较哮喘组降低( 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降低哮喘大鼠的气道基本阻力;减少肺组织中胶原沉积,降低气道管壁面积、平滑肌层面积,减轻哮喘气道重构。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降低血清中 TGF -β1和 IL-13水平,或为其减轻炎症和气道重构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甲钴胺局部封闭治疗软组织疼 痛的临床疗效,对38例具有一个固定压痛点的软组织疼痛患者采用甲钴胺500 μg+利多卡 因1 ml局部压痛点封闭治疗,并进行数字等级NRS测定。结果治疗后,38例患者疼痛点NRS 评分比治疗前均提高了321分,总有效率为842%。提示甲钴胺的局部封闭治疗确有疗效 ,而且可以应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音乐疗法对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PSD患者69例纳入研究,分为对照组(23例)、TMS组(21例)和联合组(25例),分别予以常规康复、常规+rTMS康复或常规+rTMS+音乐疗法康复4周。于入院后当天及治疗后第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 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测定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治疗前,3组的HAMD评分、m BI评分和5-H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4周各组HAMD评分均有改善,其中联合组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P0.05);各组的mBI评分和5-HT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rTMS联合音乐疗法治疗PSD可明显降低抑郁量表的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5-HT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对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分析高龄ACS患者的营养状况对病情严重程度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因ACS入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高龄(≥80岁)患者196例。计算GNRI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依据GNRI将196例患者分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组(GNRI≤98)和无营养不良风险组(GNRI> 98)。分析GNRI与高龄ACS患者GRACE评分及住院时间的相关性,评估GNRI对高龄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住院时间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组196例高龄ACS患者中,128例(65.3%)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与无营养不良风险组患者相比,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P=0.010)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P=0.003)更高,GRACE评分更高(P=0.016),住院时间更长(P=0.007)。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NRI与高龄ACS患者GRACE评分(P=0.001)、住院时间(P <0.001)呈显著负相关。多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对比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与常规功能性电刺激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10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治疗组18例。2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增加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训练,30min/次,1次/d,每周6d,对照组采取常规神经肌肉电刺激训练,30min/次,1次/d,每周6d。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及6周对步行功能相关参数进行测定,包括Holden步行能力评分、10m步行速度、步行时空相关参数。结果治疗组治疗3周和6周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4%vs 83.3%,P0.05;100.0%vs94.4%,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周和6周10m步行速度、步长、步速、步频较治疗前明显增快,步宽较治疗前明显缩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周10m步行速度、步长、步速、步频较对照组明显增快,步宽较对照组明显缩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较常规功能性电刺激更能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上肢运动功能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占据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因此,上肢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康复过程中,由于上肢功能的恢复要比下肢缓慢,效果不明显,导致许多偏瘫患者和家属对上肢功能的康复失去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