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8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缩小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临床靶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缩小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的靶区照射体积,减少食管和肺的放射损伤.方法 5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放疗,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按照传统原则给予淋巴引流区预防性照射;B组患者根据术后的淋巴结分期,病理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的区域不作预防性照射,临床靶体积明显小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采用常规分割放疗,2Gy/次,5次/周,放射剂量相同.随访超过2年,分析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淋巴引流区局部控制率、肺和食管的放射性损伤.结果 全部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58.5%,A、B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统计学差异不显著.A、B两组患者的淋巴引流区失败率和靶区外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13.8%、16.7%和3.4%、8.3%(P=1和P=0.571).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晚期局限性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A、B两组患者分别为6.9%、0%和62.1%、58.3%(P=0.459和P=0.782);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远期食管狭窄的发生率A、B两组患者分别为27.6%、12.5%和6.9%、4.2%(P=0.039和P=1).结论 缩小临床靶区后并未引起纵隔淋巴引流区的控制率下降,而急性放射食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2.
放射性肝损伤动物模型CT反应与病理改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正常肝脏放射性损伤动物模型,了解放射性肝损伤多相CT反应类型与病理分期的对应关系.方法 家猪A、B、C分别在肝脏的右叶、右叶、左叶取75 cm3的范围给予立体定向单次剂量照射,单次剂量分别为40、40和30Gy.在照射后第42、56、133、168天行肝脏平扫、动态增强CT扫描,测量照射区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背景密度,确定放射性肝损伤的CT反应类型.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照射区肝组织,行电镜结构研究.选取与CT兴趣区相同的组织位点,行照射区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动物模型A、B、C分别在照射后第133、56、168天出现CT密度改变,动态增强CT扫描呈现三种反应类型:(1)平扫、动脉相、门静脉相及延迟相CT均呈低密度改变,此型的病理基础为放射性肝炎.(2)平扫等密度,动脉相高密度,门静脉相等密度,延迟相高密度,此型的病理基础为放射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并少量纤维化期的肝小叶存在.(3)平扫等密度,动脉相高密度,门静脉相低密度,延迟相高密度,对应的病理改变也为放射性肝硬化,以汇管区纤维化为主,残存较多结构完整的肝小叶,电镜观察照射区的肝细胞呈脂肪变性.结论 不同的CT反应类型对应放射性肝损伤的不同病理分期,对之进行观察总结,可指导临床对放射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作出正确评价;CT动态增强扫描可鉴别放射性肝损伤和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X线照射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后p35,p25的表达及Cdk5激酶活性变化,为放射性脑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0 Gy X射线单次照射培养至12 d的海马神经元,用Western-blotting检测Cdk5的激活蛋白p35、p25的水平,用DAPI染核方法 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p35蛋白水平在照射后3.5和4 h分别比对照组升高(1.51±0.13)、(1.45±0.1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25蛋白水平在照射后6 h比对照组升高(1.62±0.2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Gy组在照射后24 h核固缩百分数为(24.8±3.97)%,与对照组(1.82%±1.08%)有显著性差异(P<0.01);30 Gy+roscovitine组在照射后24 h核固缩百分数为(7.74±2.27)%,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X线照射培养海马神经元后p35、p25 蛋白表达增加,激活cdk5;应用Cdk5抑制剂roscovitine抑制Cdk5活性可以显著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X线照射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中ATM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以β-actin为内参照,测定10GyX线照射前后CNE1、CNE2中ATM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X线照射前,CNE1中ATM mRNA基础水平与CNE2相似:存X线照射后,CNE1中ATM mRNA水平在照射4h后明显升高。12h后恢复:CNE2中ATM mRNA水平在照射后12h内无显著变化.[结论]在具有不同放射敏感性的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中.ATM mRNA表达的基础水平相似,在经X射线处理后,CNE1和CNE2中ATM mRNA水平变化规律不同。这种ATM mRNA表达差异可能是导致两者放射敏感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5.
3DCRT治疗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2001年10月-2006年10月,共收治25例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分割剂量视病情定为2-5Gy/次,治疗10-30次,90%以上的等剂量线包绕靶区,靶区总剂量50-70Gy. 观察肿瘤及癌栓的近期疗效,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原发灶肿瘤近期有效率 60.0%,癌栓有效率为76%.平均生存时间为(26.5±9.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4.0±8.4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肝功Child-Pugh 分级、卡氏评分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P<0.05).结论:3DCRT具有疗效好,损伤小,易耐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6.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损伤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49例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鼻咽癌单程放疗及再程放疗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2.31%(30/1 298),9.64%(19/197)(P<0.05).单程放疗及再程放疗放射性脑损伤的中位潜伏期分别为50.5个月与25.5个月(P<0.05).颞叶型、脑干型及混合型放射性脑损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5.5%(37/49)、18.4%(9/49)、6.1%(3/49).经积极对症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结论: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与射野的设计相关.放射性脑损伤以颞叶型发生率较高,再程放疗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率最高,且潜伏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放射与抗VEGF单抗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SMMC-7721肝癌细胞种植于裸鼠后肢皮下,成瘤动物分为放射+抗体组、放射组、抗体组和对照组,单抗每次每只50μg隔日腹腔给药,共6次,放射剂量20Gy一次给予,测肿瘤直径并计算瘤体积。抗体给药结束后2周处死动物,称瘤重,免疫组化法测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放射和抗VEGF单抗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微血管密度,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放射与抗VEGF单抗联合较单纯放射或抗体抑瘤作用显著,三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89.2%、75.3%和65.9%,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放射结合抗VEGF单抗显著抑制肝癌移植瘤生长,是肝癌综合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8.
ATM基因经RNAi表达沉默后对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TM基因经RNAi表达沉默后对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含有ATM干扰片段的慢病毒转染至原发性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经不同剂量照射后培养细胞,观察干扰前后HepG2细胞照射细胞集落形成率,利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拟合线性二次曲线模型和单击多靶模型,计算出放射生物学参数.结果:HepG2细胞干扰前后D0值分别为:3.087 0±0.033 7、3.237 3±0.036 7,Dq值分别1.749 0±0.060 9、1.507 6±0.022 0,α/β值分别0.753 0±0.120 9、3.451 0±0.034 0,干扰前后D0、Dq、α/β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放射增敏比SER=1.309 9.结论:ATM基因的表达水平可影响肝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ATM基因沉默表达后改变了肝癌细胞的放射生物学参数,起到放射增敏作用.ATM基因可能在原发性肝癌放射敏感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多态性(21外显子G2677T和26外显子C3435T)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差异的相关性.方法 对59例行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病人,采用DNA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法测定其MDR1 G2677T、C3435T和两者的单体型,并用基因测序法验证.结果 C3435T CC基因型放射敏感性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p=0.026);G2677T GG基因型行根治性放疗的疗效优于GT和TT基因型,但差异无显著性;携带有2677G-3435C单体型的病人放射敏感性显著强于其他单体型携带者(P=0.017).结论 MDR1 G2677T和C3435T多态性可能是鼻咽癌根治性放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0.
多原发癌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MPC)的临床特点、预后及与原发癌的关系。方法: 对1993年7月~2003年6月治疗的128例M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同时性MPC41例,异时性MPC87例,双原发癌113例,三原发癌12例,四原发癌3例。先证癌发病高低顺序为头颈部、消化系统、乳腺、肺。先证癌中男性患者以头颈部、消化系统肿瘤为主,女性以乳腺、头颈部肿瘤为主。重复癌的发病高低顺序为消化系统、头颈部、肺、乳腺等。结论: 重视MPC的可能性,尤其是头颈部和消化系统肿瘤。对于诊断明确的MPC应予以根治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