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三踝骨折的新术式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凡严重外伤发生三踝骨折时,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并发生显著脱位称为Pott骨折,也称为Cotton骨折。我科自1996年11月~2003年4月对62例此类骨折采用踝关节外后侧及内后侧人路、自前向后螺钉固定、配合药物治疗及早期功能锻炼疗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应用CT扫描片测量正常人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胸椎椎弓根有关数据,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例正常人、AIS患者侧凸凸向右侧Cobb角10°~35°之间10例及Cobb角≥35°10例,测量胸椎椎弓根的宽度、长度及椎体旋转度数据,进行比较。结果AIS患者椎弓根表现出不对称,且Cobb角≥35°组较Cobb角10°~35°之间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对脊柱CT扫描,能为每一个椎体椎弓根提供精确的进钉点和方向,以提高胸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  相似文献   
23.
24.
后交叉韧带(PCL)损伤是较为常见的膝关节韧带损伤,通常由相对低能量的运动损伤及高能量的交通事故伤所致。经典的PCL重建方法是前外束重建,即单束重建。笔者从2007年1月~2008年5月,应用IN—LAY方法进行7例PCL损伤的重建。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2010年1月,共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173例,其中退变性滑脱74例,峡部裂性滑脱99例。应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术。比较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手术疗效及椎体滑脱复位率等。[结果]因合并糖尿病切口感染1例,经再次清创、冲洗等疗法治愈;切口脂肪液化5例,经2~3周换药后切口愈合;7例有神经根袖破裂或硬膜撕裂,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观察3~7 d夹闭引流管脑脊液漏停止后拔管,经换药引流愈合;2例出现L5一侧神经根损伤。随访3~7年,平均4.2年,临床满意率退变性滑脱组86.7%,另一组为87.2%;滑脱复位率退变性滑脱组77.9%,另一组79.7%。[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Ⅱ度以上者辅以横突间及峡部植骨。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股骨髁内、外切迹与半月板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拍膝关节标准侧位片,首先测量股骨内外髁切迹与胫骨平台后缘的距离,将数值除以X线片的放大率。测量半月板的真实长度,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股骨内外髁切迹与胫骨平台后缘的距离可以推算出半月板的真实长度。结论本测量方法不受损伤等因素影响,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对临床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背景: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髓内脂肪蓄积是由机体脂肪代谢异常在髓内形成的脂肪沉淀,还是由于激素直接作用于骨髓间充质细胞使细胞发生了分化,以及具体生成的过程目前还没有定论.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骨髓间充质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01/2009-01在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完成.材料:3或4周龄SD大鼠80只,体质量(110±10)g,雌雄不拘.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并进行传代,取第3代细胞作为实验标本.主要观察指标: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细胞在地塞米松10-7 mol/L浓度和正常培养状态下3,7,14,21 d时的形态变化.②细胞碱性磷酸酶、Sundan Ⅲ染色后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形态变化.③酚试剂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④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地塞米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原代细胞接种24 h后,培养瓶底即出现少许贴壁细胞,多呈纺锤形或梭形;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贴壁细胞明显增多,呈放射状排列.传代后细胞分布均匀,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地塞米松刺激后,细胞由梭形变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后期,随着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团聚现象消失,很多贴壁的细胞悬浮、死亡.②在正常培养细胞中,没有或很少见到橘红色的脂肪颗粒着色,在含有地塞米松培养的细胞中,随着激素浓度增高和时间持续,细胞内Sundan Ⅲ着色的脂肪颗粒明显增加.⑨在21 d时,正常培养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值分别是10-8,10-7,10-6 mol/L地塞米松组的1.57倍,4.49倍和5.0倍.在7,14,21 d时,正常培养的细胞碱性磷酸酶分别是相应107 mol/L地塞米松组的2.93倍,3.80倍和4.39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高浓度地塞米松对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效果明显.10-7 mol/L和10-6 mol/L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的脂肪生成,抑制成骨分化,并且随着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延长,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28.
29.
【摘要】 目的 探讨3.0T MRI单侧髋关节扫描对圆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慢性髋关节疼痛患者的髋关节镜及术前髋关节MRI资料。定义两种MRI扫描方式为:术前MRI扫描方式包括双侧髋关节扫描及单侧髋关节扫描。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应用统计软件首先分别比较并分析两种扫描方式与髋关节镜对于检查圆韧带损伤能力的差异 ,然后比较并分析两种扫描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 41个髋关节中,34例圆韧带损伤,其中4例单髋MRI显示正常;,7例正常,其中1例单髋MRI显示为部分撕裂。MRI资料显示两种扫描方式对圆韧带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58.82%(20/34)和88.24%(30/34)、57.14%(4/7)和85.71%(6/7)、86.96%(20/23)和96.77%(30/31)、22.22%(4/18)和60.0%(6/10)、58.54%(24/41)和87.80%(36/41)。单髋扫描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大于双髋扫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3.0T MRI单侧髋关节扫描是诊断圆韧带损伤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介绍一种术前精确测量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的方法并行临床应用,比较使用传统参考股骨后髁线(posterior femoral condylar line,PCL)外旋3°截骨和个体化测量PCA截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