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2篇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随着无线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新媒体技术正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胸心外科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八年制医学生本科阶段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并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丰富了教学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主要发生于危重患者和矫形患者,一直是全球住院患者安全管理和专科护理的研究热点,但尚缺乏关于医护人员的报道。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容易引起皮肤损伤,严重危害了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增加了其被感染的风险,如何保护医护人员免受伤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由本课题组研制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防护装备佩戴情况、皮肤损伤情况、针对皮肤损伤的防护措施及损伤后处理情况。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于2020-02-08至2020-02-15通过微信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推送,采用自愿参与、手机“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法完成调研。1周内完成调研数据收集,建立数据库,并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及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901份,来源于我国19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145家医院。其中,男214例(7.38%)、女2 687例(92.62%),医生147例(5.07%)、护士2 754例(94.93%)。825例(28.44%)医护人员因佩戴防护装备发生皮肤损伤,合计皮肤损伤数量为2 794处。主要皮肤损伤类型为压力性损伤〔771例(26.58%),人均2.53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256例(8.83%),人均2.77处〕、皮肤撕裂伤〔42例(1.45%),人均3.12处〕。在发生皮肤损伤的825例医护人员中,存在≥2类皮肤损伤者221例(26.79%)。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防护装备所致皮肤损伤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31~45岁者高于≤30岁者(P<0.016 7),工龄>10年者高于工龄<5年者(P<0.016 7),医生高于护士(P<0.05),武汉防疫定点医院高于其他医院(P<0.003 3)、其他医院中传染科高于其他科室(P<0.003 3),三级防护高于二级防护、二级防护高于一级防护(P<0.016 7),而不同连续佩戴时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抗疫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并有多种类型、多个部位损伤并存现象,建议采取减压、减轻摩擦力、吸湿、护肤的综合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同时关注性别、年龄、工作岗位等人力资源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结直肠癌是目前世界上第3位常见的恶性肿瘤,2008年全球有超过120万人患此疾病,约60万人死于该疾病;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男女发病率分别为21/10万和14/10万。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的大肠癌以直肠癌为主,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严重威胁到人民的健康,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的健康问题。由于盆腔的解剖结构复杂、空间狭小,因此直肠癌手术对外科医生有着很高的技巧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在m RNA水平探讨内质网应激对3T3-L1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经典鸡尾酒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再用毒胡萝卜内酯分别按照剂量梯度(0、6.25、12.5、25、50和100 nmol/L)和时间梯度(0、1、3、6和12 h)进行处理,实时PCR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EBP同源蛋白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毒胡萝卜内酯能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促进C/EBP同源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m RNA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毒胡萝卜内酯的剂量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当用100 nmol/L毒胡萝卜内酯处理6 h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m RNA水平显著增高,为对照组的114.55倍(P<0.05)。蛋白激酶C抑制剂钙磷酸蛋白C能阻断由毒胡萝卜内酯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并伴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m RNA水平的下降。结论内质网应激能上调3T3-L1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m RNA表达,且可被蛋白激酶C抑制剂钙磷酸蛋白C阻断。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B淋巴细胞标记CD20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Hodgkin's lymphoma,CHL)HRS(Hodgkin and Reed-Sternberg)细胞的表达率为5%~58%.CD20表达对预测CHL预后的意义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了解CD20在中国CHL HRS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995年1月到2004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存档的70例初治CHL石蜡标本,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行CD20、CD15和CD30染色.以高于10%的HRS细胞胞膜表达CD20作为阳性标准.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部分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1例(30.0%)CHL HRS细胞CD20阳性,年龄≥45岁的CHL患者CD20的阳性率(53.3%)显著高于年龄<45岁患者(23.6%)(P=0.026).26例CHL(37.1%)患者CD15阳性,70例CHL均为CD30阳性.全组中位随访时间58.3个月,CD20( )组和CD20(-)组CHL 5年无失败生存率分别为76.2%和77.6%(P=0.48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4%和92.5%(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分期为CHL无失败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凶素.结论:CD20在CHL HRS细胞的阳性率为30%.年龄≥45岁CHL患者HRS细胞CD20阳性率显著高于年龄<45岁患者,但未能证实CD20是初治CHL无失败生存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很多突发的损伤如烧伤、电击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笔者最近的研究[1]表明:bFGF对电击所致的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本文进一步探讨bFGF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健康家兔,体重2~2.5kg,♀♂不限。动物合格证:SCXK桂2003-0003,均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药品与试剂盒bFGF(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20%氨基甲酸乙酯;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试剂盒,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试剂盒,由武汉中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1.3实验方法1.3.1体外实验①实验组:20%氨基…  相似文献   
19.
出口速冻面制食品铝含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佛山市南海区内三家出口速冻方便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速冻面制品抽样送检,用ICP法检测铝含量。卫生学评价按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国家标准(GB2762-2005)进行。抽检四类速冻面制品共67件,铝含量合格率为76.1%,其中,未加入含铝膨松剂的饺子合格率为100%;有加入含铝膨松剂的包点、馒头、花卷均检出不合格品,最大超标值达766 mg/kg。对佛山市南海区出口速冻面制品中铝污染状况有了初步了解,为今后有目的地进行监督监测工作提供依据;并提出了控制食品中铝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馆藏文献数字化中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全球信息化节奏的加快,人类社会发生了由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从集中化劳动向分散化生产发展的一系列深刻变化[1]。图书馆作为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在这种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下,也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给人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