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aFGF)对地塞米松诱导的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体外细胞培养PC12细胞的方法,制备地塞米松诱导的细胞凋亡模型,再使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加入培养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凋亡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地塞米松可以诱导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株发生凋亡,发生的比例是18.59%±0.38%,当使用aFGF处理损伤的细胞后,凋亡的发生比例明显下降,仅为10.05%±0.23%。结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保护地塞米松诱导的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株,使其避免凋亡。aFGF可能具有保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花瓣中克隆转录因子基因CtMYB1,并进行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根据红花转录组测序结果中得到的高表达的Unigene123933序列,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红花花瓣中扩增得到CtMYB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CtMYB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模板,PCR扩增得到CtMYB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ASY-E1-CtMYB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结果 成功从红花中克隆1个MYB基因,命名为CtMYB1,GenBank登录号为KJ524853。CtMYB1基因全长893 bp,ORF为750 bp,编码249个氨基酸。同时,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结果显示该蛋白的大小约30 000,与预测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一致。结论 成功克隆了CtMYB1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初步证明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红花维生素E合成相关关键酶2-甲基-6-叶绿基-1,4-苯醌甲基转移酶(MPBQ M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为红花维生素E生物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红花种子转录组数据库中得到的中间序列,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红花种子中克隆MPBQ MT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MPBQ MT与相关物种MPBQ MT的系统进化树,利用RT-PCR方法分析在红花种子不同发育时期MPBQ MT基因的表达量。结果MPBQ MT基因全长1 392 bp,命名为Ct MPBQ MT,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共1 038 bp,编码345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 900。保守结构域预测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SAM蛋白功能结构域。结合其他物种的MPBQ MT基因构建系统树表明,红花MPBQ MT基因与其他物种氨基酸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其中与向日葵和生菜同源性高达89%和86%。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PBQ MT基因在红花开花后50 d的种子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成功地对MPBQ MT基因进行克隆及表达分析,为红花维生素E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艳芳  张娜  张玲  张伟  李喜明  刘伟灿  杨晶  姚娜  李海燕  李校堃 《中草药》2015,46(20):3065-3070
目的克隆红花种子中的天冬氨酸激酶(aspartokinase,AK)基因并研究其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方法根据红花转录组文库注释信息筛选与红花天冬氨酸激酶(Ct AK)基因相关的Unigenes,设计引物,以红花种子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Ct AK基因片段并连接到克隆载体上,经PCR及酶切鉴定,筛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进行基因表达量的分析。结果克隆了红花Ct AK基因的核心片段,分离到486 bp的基因序列。根据Ct AK基因片段设计引物,对不同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红花种子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Ct AK基因在红花品种川红1号初花后13 d表达量最高。结论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物种的AK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5.
黄酮醇合酶(flavonol synthase,FLS)是黄酮化合物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本文在红花转录组测序结果中获得中间序列的基础上,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我国传统中药材红花花瓣中克隆到黄酮醇合酶基因的全长c DNA。该基因全长1 201 bp,开放阅读框1 011 bp,编码336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红花FLS基因编码氨基酸与同属菊科植物氨基酸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其中与金光菊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成功构建p BASTA-FLS植物表达载体。为后续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功能及黄酮化合物合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背景 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主要发生于危重患者和矫形患者,一直是全球住院患者安全管理和专科护理的研究热点,但尚缺乏关于医护人员的报道。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容易引起皮肤损伤,严重危害了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增加了其被感染的风险,如何保护医护人员免受伤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由本课题组研制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防护装备佩戴情况、皮肤损伤情况、针对皮肤损伤的防护措施及损伤后处理情况。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于2020-02-08至2020-02-15通过微信向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推送,采用自愿参与、手机“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法完成调研。1周内完成调研数据收集,建立数据库,并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及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901份,来源于我国19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145家医院。其中,男214例(7.38%)、女2 687例(92.62%),医生147例(5.07%)、护士2 754例(94.93%)。825例(28.44%)医护人员因佩戴防护装备发生皮肤损伤,合计皮肤损伤数量为2 794处。主要皮肤损伤类型为压力性损伤〔771例(26.58%),人均2.53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256例(8.83%),人均2.77处〕、皮肤撕裂伤〔42例(1.45%),人均3.12处〕。在发生皮肤损伤的825例医护人员中,存在≥2类皮肤损伤者221例(26.79%)。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防护装备所致皮肤损伤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31~45岁者高于≤30岁者(P<0.016 7),工龄>10年者高于工龄<5年者(P<0.016 7),医生高于护士(P<0.05),武汉防疫定点医院高于其他医院(P<0.003 3)、其他医院中传染科高于其他科室(P<0.003 3),三级防护高于二级防护、二级防护高于一级防护(P<0.016 7),而不同连续佩戴时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抗疫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并有多种类型、多个部位损伤并存现象,建议采取减压、减轻摩擦力、吸湿、护肤的综合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皮肤损伤,同时关注性别、年龄、工作岗位等人力资源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 背景: 胶原蛋白海绵具有良好的功能和特性,及其易于加工、灭菌和保存等独特的优势,被视为最有用途的生物材料,具有广泛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介绍胶原蛋白海绵的性质,对近年来胶原蛋白海绵在临床应用上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 2010-08 Pubmed数据库和Elsevier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 “collagen, collagen sponge, clinical applic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1993-01/2010-08 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胶原,胶原蛋白海绵,临床应用”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纳入38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与结论:胶原蛋白海绵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止血、创面愈合、抗感染、软骨修复、神经修复等相关方面的组织工程与临床研究。但目前所使用的胶原几乎都是来源于动物,无法彻底消除免疫原性。 国外已有人利用生物反应器和转基因技术合成了重组人胶原,其在临床应用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胶原蛋白海绵;性质;止血;创面愈合;抗感染;骨和软骨修复;神经修复;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已经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在这个时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包括结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组研究等。蛋白质组学是对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大规模分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对于寻找疾病的诊断标志物、筛选药物作用靶点及进行毒理学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成为医药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目前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9.
药品非临床实验管理规范(G凹)是国家为保证新药临床前研究安全性试验资料的优质、真实、完整和可靠,针对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制定的基本要求。本文回顾了GLP的出现及发展历程,客观辩证了在GLP发展过程中新药研发与安全评价的关系、GLP实施与新药开发的矛盾等,提出对于我国未来GLP发展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皮肤老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当前医学美容研究的热点之一。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刺激细胞分裂的生物活性多肽,在创伤修复过程中具有多种重要作用:促进细胞增殖、促进创面的血管化、调节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和降解、诱导邻近细胞合成细胞因子等。本文介绍了皮肤衰老的机理、细胞生长因子的特点及其在美容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