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77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7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91.
目的:分析单份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份脐带血移植治疗的18例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脐血移植经过及疾病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8例(男10,女8)患者,中位年龄32(9~59)岁,中位体重65(36~101) kg。急性髓系白血病15例(其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3例),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形态学完全缓解5例,但其中1例伴有髓外病灶,余13例均未获得骨髓缓解。回输脐血有核细胞中位数2.23(1.01~3.27)×10~7/kg (受者体重),CD34~+细胞中位数为0.92(0.37~4.92)×10~5/kg(受者体重),移植后42 d髓系累计植入率为83%,中位植入时间20(15~35) d,移植后120 d血小板累计植入率为83%,中位植入时间47.5(14~150) d。16例患者发生植入前综合征(PES),PES累计发生率为88%。3例未获得中性粒细胞植入,其中2例于+8 d及+10 d死于败血症及PES-多脏器功能衰竭,另1例+10 d死于PES-肺泡出血,这3例患者均出现细胞因子风暴,血清IL-6水平 1 000 pg/m L。移植后1年移植相关死亡5例(30.8±11.7)%,累计复发死亡2例(13.3±8.8)%。完成植入的15例患者,移植后1年总生存11例(72±12)%,无病生存10例(61.7±14)%。结论:单份脐带血治疗成人白血病,可以成功植入;对于难治复发的急性成人白血病患者,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法。移植前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PES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为肿瘤相关死亡之首。放疗是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文献报道约61%患者在诊断后5年内需要接受至少一程放疗[1]。放疗在肺癌中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学关系,随着照射剂量升高,局部区域复发风险相应降低[2-3]。然而,肺癌放疗剂量的提高受到正常组织毒性限制,其中RILI是最重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之一。 目前认为RILI是由多因素、多细胞参与的复杂、动态反应过程。有学者提出了RILI的细胞—分子调控假设:多种细胞受到照射后本身发生损伤,且细胞间相互作用并受到各种水平细胞因子的调控,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局部肺组织内的病理生理反应。分次放疗则能反复刺激这些细胞,导致肺实质损伤,进而引起各种细胞因子释放并诱发包括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血细胞乃至骨髓干细胞的系统性反应,从而造成进一步肺组织损伤及损伤修复[4]。在细胞水平,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照射后造成肺泡上皮细胞,主要是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导致肺泡张力变化、肺顺应性降低、肺泡塌陷和不张,同时伴有间质血管内皮细胞改变,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渗出增加→间质水肿→肺内充血。在分子水平,多种细胞因子如TGF-β1、TNF-α、IL-1、IL-6、PDGF-β等参与了RILI发生及发展过程,并将急性反应放大[5-8]。在组织水平,RILI可表现为RP或RF,相应影像学表现为局部肺内斑片影、通气支气管征、实变影、条索影或蜂窝样改变。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NSCLC受累野IMRT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及寻找预测因素。方法 2007—2011年间在我院治疗的256例未手术、Ⅲ期NSCLC患者。放疗采用受累野IMRT。放疗剂量50~70 Gy (中位值60 Gy),分割剂量2 Gy/次。109例(42.6%)接受同期化疗。采用NCI的CTCAE 3.0标准评估级别。以放疗结束后6个月内发生≥2级放射性肺损伤作为终点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男215例(84%)、女41例(16%)。诊断时平均年龄59.2岁。43例(16.7%)发生≥2级放射性肺损伤。出现放射性肺损伤时间距放疗开始时间为20~169 d (中位数64 d)。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肿瘤位置、双肺平均剂量、双肺V5—V20与≥2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可疑相关(P=0.108、0.106、0.030、0.04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肺平均剂量和双肺V5—V20与≥2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密切相关(P=0.048)。结论 局部晚期NSCLC受累野IMRT后双肺平均剂量和DVH中低剂量区体积可以初步预测症状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94.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40 ng/ml TNF-α作用于体外培养人RPE细胞不同时间(0、10、20、40、60 min),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c-jun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未受刺激的RPE细胞中,c-jun表达微弱或不表达,细胞浆和部分细胞核为浅黄绿色荧光.40 ng/ml TNF-α刺激后,RPE细胞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并出现核移位.随着TNF-α的作用,c-jun mRNA的表达开始逐渐增强,于40min时达峰值,随后表达略有减低.结论:TNF-α可在短期内迅速上调体外培养人RPE细胞c-ja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且蛋白表达出现核移位现象,提示TNF-α可引起RPE细胞c-jan的活化.  相似文献   
95.
脑干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该脑出血类型来势凶猛,多呈暴发性,生命中枢受累,病情笃重,进行性恶化,多在几小时内死亡,死亡率极高,预后极差,易致迁延性昏迷和植物状态。目前治疗脑干出血主要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降低颅内压,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支持治疗,对症处理,防治并发症,即主要是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那么其临床观察和护理尤其显得越来越重要。我科从2002-2008年治疗脑干出血60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总结分析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撕裂的临床特点.方法 文献分析.通过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系统查阅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AMD引起RPE撕裂的相关文献,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视力、RPE撕裂的发生率及发生部位、发生RPE撕裂前玻璃体腔注药的次数及周期、玻璃体腔注射的药物种类、撕裂发生的危险因素等.结果 最终有35篇文献(7879眼)纳入研究.发生RPE撕裂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8.6岁(59~96岁),平均玻璃体腔注药1.6次(1~次),撕裂发生后至初次诊断的平均时间间隔为34.8 d(1 d~4个月).玻璃体腔注射任何抗VEGF药物均可能会引起RPE的撕裂,RPE撕裂基本都发生在平行于色素上皮脱离(PED)的边缘.玻璃体腔注药引起RPE撕裂的发生率为0.1%~7.5%,平均1.9%.初次确诊为RPE撕裂时,与撕裂发生前相比,绝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有提高或保持稳定(81.4%).经过平均94.9 d的随访,绝大多数患者的最终视力保持稳定或有提高(83.3%).大范围的血管性PED是RPE撕裂发生的危险因素,当血管性PED的高度>400μm时,玻璃体腔注药后发生RPE撕裂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AMD可能会引起RPE的撕裂,但发生率较低,且RPE撕裂对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无明显影响.大范围的、高的血管性PED是RPE撕裂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放疗后发生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SRILI)的治疗及转归。
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7年间接受放疗的NSCLC患者,放化疗期间或随访中发生并在本院治疗的80例SRILI患者的治疗及转归特点。根据不良反应常见术语标准3.0版对SRILI进行诊断和分级,若患者具有多个RILI阶段则划归不同分级分析。按SRILI发展阶段累积计算,2、3、4、5级分别有49、46、1、4人次。
结果 87%的3级SRILI及部分伴发热的2级SRILI的治疗以激素为主,并预防应用一线抗生素。激素初始剂量范围为强的松当量20.0~66.7 mg/d,中位有效剂量为强的松当量33.3 mg/d,并逐步减量,治疗总时间中位数33 d。65%患者激素敏感,32%激素依赖。2级SRILI 31%进展为3级,3级SRILI 9%发展至死亡。
结论 3级SRILI治疗以激素为主,2级发热者可考虑使用激素,同时预防应用一线抗生素;激素治疗对SRILI有效,及时激素治疗后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98.
体弱儿230例管理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本区体弱儿的发生情况及基层医院对体弱儿管理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更好的针对体弱儿的管理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本院儿保门诊进行管理的体弱儿资料进行汇总,并录入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230例体弱儿病例中,先天性心脏病76例(占33.0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56例(占24.35%),早产或出生低体重48例(占20.87%),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体弱儿发生率分析,流动儿童明显高于本地儿童,并且2009年流动儿童的体弱儿发生率也比2008年高。【结论】 了解基层医院对体弱儿管理重点、难点所在,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婴幼儿营养指导,降低体弱儿的发生率,提高体弱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放射增敏剂甘氨双唑钠(CMNa)对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IMRT同步化疗期间咽部黏膜炎的影响。方法 2014—2015年间63例患者按照1∶2比例随机入组同步放化疗+ CMNa (CRT+CMNa)和同步放化疗(CRT),57例完成治疗方案。CMNa 800 mg/m2为放疗前30 min静脉滴注,隔天使用。CRT方案为PGTV和阳性淋巴结处方剂量69.96~73.92 Gy分33次,PTV处方剂量为60.06 Gy分33次,顺铂100 mg/m2。放疗技术采用IMRT或HT。结果 CRT+CMNa组19例,CRT组38例。两组间基线临床资料相近(P=0.34~1.00),PGTV (73.00 ± 2.66) Gy比(71.66 ± 3.99) Gy,P=0.19)、PTV (60.58 ± 2.27) Gy比(59.67 ± 2.08) Gy,P=0.14)处方剂量相近,化疗周期数也相近(P=0.28)。CRT+CMNa较CRT组放疗期间≥3级放射性黏膜炎发生率下降,分别为32%、61%(P=0.04),疼痛VAS评分降低,分别为4.6±1.6、6.2±1.6(P=0.00),放疗期间抗生素使用和血液毒性两组也相近(P=0.08~0.80)。结论 CMNa可以减轻头颈部鳞癌IMRT同步化疗期间黏膜炎发生率和程度及疼痛评分。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治疗,使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等)治疗,共治疗6个月。结果 (1)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LB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HBV 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Child-Pugh评分及MELD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两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肝癌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使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载量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情缓解,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