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同步放化疗治疗阴茎癌术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因素。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2009年2月至2015年12月阴茎鳞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23例,淋巴结转移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转移淋巴结固定,不少于2个,单个直径>4 cm。行顺铂及氟尿嘧啶联合化疗,并同步放疗。放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分析其局部控制率及生存期,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中位时间为6.1个月,并且95%的患者在术后16个月内复发。复发患者放化疗后局部肿瘤缓解率分别为65.2%(15/23)。治疗后患者局部疼痛较前明显缓解,7例治疗前局部破溃出血患者治疗后出血缓解。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3%、5.1%,中位生存期为6.3个月(95%CI:3.4~8.1)。放疗剂量和局部肿瘤缓解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是影响治疗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同步放化疗是阴茎癌术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治疗的有效手段,然而总生存率仍较低。下肢水肿是其主要并发症,术后N分期偏晚及组织分化差是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1])。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形式,也是晚期结直肠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结直肠癌确诊时同时合并腹膜转移的概率为5. 0%~15. 0%,而异时性腹膜转移的概率为20. 0%~50. 0%~([2-3])。传统观念认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是疾病终末期,预后差,无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我们开展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36例,现就手术的初步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鲁力  谢敏  熊治国 《天津医药》2015,43(3):274-27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6 月- 2014 年 6 月在我院行胃癌治疗的 77 例患者, 其中 38 例予以腹腔镜治疗 (腹腔镜组), 39 例予以常规开腹治疗 (开腹组)。分析比较 2 组患者术前、 术后 6 h、 术后 24 h 的白介素 (IL) -6、 IL-8、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血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原时间 (PT)、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纤维蛋白原 (FIB)、 D 二聚体 (D-D) 的水平变化情况; 统计并比较 2 组患者术后血栓发生例数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2 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 肿瘤大小、 分化程度及 TNM 分期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术后 2 组患者血清 IL-6、 IL-8、 TNF-α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 (P<0.01), 且开腹组高于腹腔镜组 (P<0.01)。术后 2 组患者 APTT、 PT、 INR 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 且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 (P<0.05); 2 组患者术后 FIB、 D-D 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 (P<0.05);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例数少于开腹组, 但术后血栓性疾病发生例数则多于开腹组。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炎症介质释放减少, 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但其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大, 临床治疗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长期生存情况.方法 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360例,其中160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00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2.5±15.3)ml和(9.5±2.6)天,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6 ~ 60个月,平均32个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3%、82.7%、60.3%和95.4%、79.2%、6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腹腔镜组在术后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组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特点及再手术的适应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3年胃癌术后复发进行再手术治疗的27例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探查发现18例侵及毗邻脏器,淋巴结转移9例,术后生存5年以上7例,3年以上10例,1年以上16例,1年内死亡11例。单纯探查6例分别于1~6月内死亡。结论 复发性残胃癌以侵及邻近脏器为特点,其淋巴结主要在第1、3、11、12、13、15组及原吻合部位空肠系膜内淋巴结(未分组)。对复发性残胃癌即使侵及邻近脏器,无远处多发转移,均应争取再次手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p16和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FCM检测 4 7例膀胱癌及 2 0例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 p16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 膀胱癌患者p16和cyclinD1基因蛋白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 (2 .4 8± 0 .91) %、(12 .4 8± 9.2 7) %与正常人群的表达率 (7.4 9± 5 .2 2 ) %、(0 .6 6± 0 .5 ) %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治愈 37例中 p16和cyclinD1的表达率正常 ,而复发者 p16和cyclinD1无一例在正常值以内。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 p16和cyclinD1的异常表达与荷瘤状况有密切关系 ,有望为分子诊断与筛选提供依据 ,并可作为膀胱癌复发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肿瘤医院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治疗60例(实验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9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l d、4 d、7 d静脉血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水平。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两组患者术后CRP较术前均有升高,且对照组较实验组升高程度更大(P<0.01);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水平术后1 d均较术前下降,对照组下降程度高于实验组(P<0.01),且对照组在术后4 d、7 d仍处于较低状态。 结论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患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湖北省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发生率及治疗现状。方法采用网络数据库形式收集2019年湖北省15个市(州)62家医院7 47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男性4 749例, 女性2 725例, 中位年龄62岁(范围:17~96岁)。根据患者入院第1次和术后第1天的血红蛋白值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术前和术后贫血, 90~<120 g/L(男性)或90~<110 g/L(女性)为轻度贫血, 60~<90 g/L为中度贫血, <60 g/L为重度贫血。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全部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38.60%(2 885/7 474), 术后贫血发生率为61.40%(4 589/7 474)。术前贫血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比例为26.86%(775/2 885), 术后贫血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比例为14.93%(685/4 589)。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二级甲等医院术前贫血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比例分别为26.12%(649/2 485)、32.32%(85/263)、29.93%(41/137), 术后贫血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比例分别为14.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