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目的观察带眼外肌的自体巩膜壳覆盖羟基磷灰石(HA)义眼台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54只眼)无视功能者行眼内容物剜除后,采用带眼外肌的自体巩膜后肌锥内HA义眼台一期植入,术后观察术眼结膜的愈合、结膜囊深浅、HA义眼台位置及活动度等。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至2年,术后效果优50只眼(92.59%),良4只眼(7.41%),所有术眼结膜愈合好,未出现HA义眼台或巩膜暴露、感染,无义眼台移位,安置薄型义眼片后外观逼真,转动功能良好,眼窝饱满,双眼外形基本对称。结论肌锥内带眼外肌的自体巩膜壳覆盖HA义眼台植入术保留了完整的巩膜层、眼外肌和邻近的结缔组织,可以避免或最大限度的减少HA义眼台暴露的发生,术后义眼台运动度良好。  相似文献   
32.
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6-DiphosPhate,FDP)是糖代谢的中间废物和驱动物质,对心肌代谢有一定作用,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FDP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的临床症状上ECG,血清酶学的异常以及受损心肌的能量代谢,具有保护受损心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我院于1992年采用意大利罗马产FDP治疗30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以探讨FDP对AMI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本文病例3O例,男27例,女3例。年龄40~64岁,平均52岁。急性前间壁6例,前壁10例,广泛前壁8例,了壁2例,正后壁1例,右心室梗塞1例,心内膜…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心动过速的高龄患者行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选择高龄下肢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患者入室后先给予咪达唑仑0.4~1 mg及芬太尼10~20 &μg,再行腰硬联合麻醉.B组患者直接行腰硬联合麻醉.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率快、血压高者分次给予静注艾司洛尔及硝酸甘油.观察并比较两组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手术时间、术中异常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以及艾司洛尔、硝酸甘油使用量.结果 A组术中发生高血压以及心率过快事件的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5);硝酸甘油以及艾司洛尔的人均用量亦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患有心动过速及高血压的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术前给予小剂量的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可减少术中心血管异常事件的发生和艾司洛尔、硝酸甘油的使用量,并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WM)对恶性胶质瘤的辐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10 μmol/L WM预处理人胶质瘤细胞U251 2 h,并给予10 Gy X射线照射,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蛋白共剂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M)及其靶基因,以及DNA依赖蛋白激酶的催化亚单位(DNA-PKcs)的表达和功能的变化。结果 WM预处理联合X射线照射(WM+IR)组,U251细胞的凋亡率由对照组和IR组的(5.3±0.66)%和(11.5±2.0)%增高到(21.8±2.4)%,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7.38,P<0.05)。在IR组和WM+IR组中,伴随着凋亡率的增加,凋亡基因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q=12.49、19.19,P<0.05),且WM+IR组较IR组增高更为明显(q=6.70,P<0.05)。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周期检测IR组G2/M期细胞明显增多(q=9.67,P<0.05),WM+IR组进一步增加(q=21.25,P<0.05),出现明显的G2/M期阻滞。同时,WM有效抑制了X射线诱导的ATM蛋白激酶的磷酸化及其下游基因p53和SMC1的活化,并且抑制射线诱导的DNA-PKcs表达,而增加了DSB标记物phospho-γ-H2A.X(Ser139)的表达。结论 WM通过下调ATM激酶和DNA-PK蛋白的活性来增强恶性胶质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脂肪干细胞对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共52只。随机数字表法选取46只给予全腹15 Gy X射线照射制作放射性肠炎动物模型。造模结束后2 h,随机数字表法从受照大鼠中选取23只受照大鼠给予P6代青年女性脂肪干细胞腹腔注射治疗(Ad-MSC治疗组);取另23只受照大鼠给予双磷酸盐缓冲液(PBS)腹腔注射治疗(PBS溶剂对照组);剩余6只未照射大鼠作为健康对照组。造模后首个10 d内,分次抽取受照大鼠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0(IL-10)的含量;分离受照大鼠胸腺细胞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阳性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含量;获取受照小肠组织,HE染色分析炎症细胞浸润程度,Masson三色染色分析胶原成分的沉积程度,髓系过氧化物酶(MPO)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浸润的炎症细胞类型。Kaplan-Meier方法对受照大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照射后30 d内,与PBS腹腔注射治疗的大鼠相比,接受脂肪干细胞治疗的大鼠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t=4.53,P<0.05)。另外,脂肪干细胞能够上调受照大鼠外周血中IL-10的含量(7 d: t=13.93,P<0.05);上调外周血(3.5 d:t=7.72,7 d:t=11.11,10 d:t=6.99,P<0.05)和胸腺(7 d:t=16.17,10 d:t=12.12,P<0.05)CD4/CD25/Foxp(3)阳性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进而减轻炎症细胞在受照小肠中的浸润及胶原的沉积。结论:脂肪干细胞对放射性肠炎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评价人源脂肪干细胞对辐射诱导的肠血管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共34只,给予全腹部15 Gy X射线照射。造模后,取其中17只给予P6代人源脂肪干细胞腹腔注射治疗(Ad-MSC治疗组);另17只大鼠给予双磷酸盐缓冲液(PBS)腹腔注射治疗(PBS溶剂对照组)。照射后第10天,流式细胞分析绒毛内CD31阳性内皮细胞的数量,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血管结构的连续性;并提取受照小肠组织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受照组织内基质细胞起源因子-1(SDF-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lk-1)的表达量。检测Ad-MSC治疗组的受损小肠内新生的内皮细胞来源。结果 与PBS溶剂对照组相比,Ad-MSC能够显著增加受损组织内CD31阳性内皮细胞数量(t=12.15,P<0.05),提高受损组织内的血管密度(20 d:t=10.33,P<0.05;30 d:t=32.85,P<0.05),上调血管生成基因VEGF、bFGF、Flk-1以及SDF-1的表达量(t=10.34、11.25、6.73、6.73,P<0.05)。维持受损部位小肠绒毛内的血管完整,并促进CD31阳性造血干/祖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加速受损部位血管的新生。结论 人源脂肪干细胞通过发挥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来修复辐射诱导的肠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索微波固定与常规化学试剂固定兔眼的HE染色效果的差异。方法新鲜兔眼球(16眼)放置于生理盐水内,单纯微波处理组按解冻时间分为40s组、80s组、160s组;另设1对照组予化学试剂冰醋酸+甲醛+氯仿(体积比为2∶1∶2)固定2d;以上各组每组4眼。处理后均予常规HE染色。结果各微波处理组角膜(不包括内皮细胞)和虹膜的HE染色清晰,与传统化学试剂处理组相似;各微波处理组对睫状体的染色效果好,细胞结构清晰,组织无皱缩,效果好于化学试剂;但是微波固定对视网膜各层结构及角膜内皮的显示不如传统的化学试剂染色。结论微波固定节约时间,无化学有害试剂的使用,在角膜和虹膜固定时可以使用;微波固定对视网膜及角膜内皮的固定效果欠佳,实验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但是对睫状体结构的显示有满意的效果,建议睫状体的科研中使用单纯微波固定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优化配备对白内障防盲手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将人工晶状体优化配备前后,南充和雅安两地各300余例白内障患者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准确度和术后视力作对比研究,分析了人工晶状体优化配备对术后视力的影响。结果优化配备后,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准确度由61%提高到90.2%,患者术后平均视力由0.29提高到0.3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人工晶状体的优化配备能够明显提高白内障防盲手术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660例行根治性肝切除手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660例患者中,MVI发生率为46.8%(309/660)。单因素分析显示,MVI的形成与HBsAg阳性、可检测的HBV DNA载量以及是否行抗病毒治疗有关,此外,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AFP、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指标、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与数目、包膜是否完整以及是否存在卫星结节有关(均P0.05)。在HBV相关患者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可检测的HBV DNA载量(OR=5.33,P0.001)为MV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OR=0.37,P=0.002)为MVI的独立保护因素,MVI的其他独立影响因素还包括性别、AFP水平、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包膜不完整、存在卫星结节(均P0.05)。重度MVI患者有明显高的HBV感染、高HBV DNA载量(100 IU/mL)以及未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较轻度MVI及无MVI患者明显升高(均P0.05),此外,轻度MVI患者中肝硬化比例较高(80.0%)。结论:HBV感染与HBV DNA水平是肝细胞癌MVI的形成的重要因素,抗病毒治疗可能对MVI的形成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0.
张诗萌  曲超   《四川医学》2024,45(2):199-202
<正>1 角膜炎症的发生发生于角膜的炎症为角膜炎,可导致疼痛和畏光,角膜炎又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角膜炎,其主要是由于眼表屏障的受损,若早期治疗不利,可造成角膜溃疡甚至穿孔,最终可能导致角膜盲。2 角膜绷带镜的应用角膜绷带镜现如今广泛地用于矫正老花、远视、近视和散光等不同的视觉屈光不正[1]。全球现约有 1.5 亿人有隐形眼镜的佩戴需求[2]。此外,隐形眼镜还可分别提供所需药物的持续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