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2.
目的 评价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进展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共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中选出36只大鼠,给予右侧全肺15 Gy X射线照射。造模结束后2 h,随机数字表法将受照大鼠分为3组:PBS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治疗组和干细胞治疗组,每组12只,剩余12只未受照大鼠作为健康对照组。于照射后第24周分别对受照右肺进行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测。后者包括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α-SMA及TGF-β1)。分别获取受照大鼠的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样本中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受照肺组织内Ⅰ型胶原-α1(Collagen Ⅰ-α1)及 Ⅲ型胶原-α1(Collagen Ⅲ-α1)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受照肺在造模后第24周出现高密度影,病变以右下叶最为明显。PBS对照组及成纤维细胞治疗组的大鼠右肺下叶受损程度较干细胞治疗组重。病理结果提示,PBS对照组及成纤维细胞治疗组的大鼠右肺下叶结构被破坏,表现为肺泡塌陷及肺泡间隔增宽。两组大鼠右肺下叶细胞外基质沉积明显;组织内Collagen Ⅰ-α1及Collagen Ⅲ-α1的表达量较干细胞治疗组提高(F=4.39、7.73, P<0.05)。PBS对照组及成纤维细胞治疗组的大鼠右肺下叶α-SMA及TGF-β1的表达明显。ELISA结果提示,干细胞治疗组的大鼠血清中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HGF的浓度显著高于其余两组(F=14.97、41.13, P<0.05);TGF-β1的浓度低于其余两组(F=172.49、62.82,P<0.05)。结论 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抑制放射性肺纤维化的进展,对受照肺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参一胶囊联合放疗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3例Ⅲ、Ⅳ期NSCLC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给予放疗+参一胶囊处理;对照组,28例,放疗+安慰剂处理.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近期疗效为57.14%,显著高于对照组(32.14%,x2=3.91,P<0.05),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4.2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11.2个月,x2=2.07,P<0.05),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62.86%,显著高于对照组( 39.29%,x2 =4.40,P<0.05);治疗组中各种常见的不良反应(除咳嗽、发热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参一胶囊联合放疗是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爱维治保留灌肠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IMRT)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中保护直肠放射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62名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给予爱维治保留灌肠,根据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估两组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时间和程度.同时对各组内治疗方式不同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及总结.结果 两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实验组较对照组出现急性损伤的时间要晚(P =0.0001),而且1级及以下的损伤和2级及以上的损伤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组不同放疗技术分析中,在接受IMRT较CRT直肠保护作用更佳(P<0.05).结论 爱维治保留灌肠可以防止或减轻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同时也延缓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脂肪干细胞对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共52只。随机数字表法选取46只给予全腹15 Gy X射线照射制作放射性肠炎动物模型。造模结束后2 h,随机数字表法从受照大鼠中选取23只受照大鼠给予P6代青年女性脂肪干细胞腹腔注射治疗(Ad-MSC治疗组);取另23只受照大鼠给予双磷酸盐缓冲液(PBS)腹腔注射治疗(PBS溶剂对照组);剩余6只未照射大鼠作为健康对照组。造模后首个10 d内,分次抽取受照大鼠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0(IL-10)的含量;分离受照大鼠胸腺细胞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阳性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含量;获取受照小肠组织,HE染色分析炎症细胞浸润程度,Masson三色染色分析胶原成分的沉积程度,髓系过氧化物酶(MPO)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浸润的炎症细胞类型。Kaplan-Meier方法对受照大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照射后30 d内,与PBS腹腔注射治疗的大鼠相比,接受脂肪干细胞治疗的大鼠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t=4.53,P<0.05)。另外,脂肪干细胞能够上调受照大鼠外周血中IL-10的含量(7 d: t=13.93,P<0.05);上调外周血(3.5 d:t=7.72,7 d:t=11.11,10 d:t=6.99,P<0.05)和胸腺(7 d:t=16.17,10 d:t=12.12,P<0.05)CD4/CD25/Foxp(3)阳性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进而减轻炎症细胞在受照小肠中的浸润及胶原的沉积。结论:脂肪干细胞对放射性肠炎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人源脂肪干细胞对辐射诱导的肠血管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共34只,给予全腹部15 Gy X射线照射。造模后,取其中17只给予P6代人源脂肪干细胞腹腔注射治疗(Ad-MSC治疗组);另17只大鼠给予双磷酸盐缓冲液(PBS)腹腔注射治疗(PBS溶剂对照组)。照射后第10天,流式细胞分析绒毛内CD31阳性内皮细胞的数量,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血管结构的连续性;并提取受照小肠组织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受照组织内基质细胞起源因子-1(SDF-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lk-1)的表达量。检测Ad-MSC治疗组的受损小肠内新生的内皮细胞来源。结果 与PBS溶剂对照组相比,Ad-MSC能够显著增加受损组织内CD31阳性内皮细胞数量(t=12.15,P<0.05),提高受损组织内的血管密度(20 d:t=10.33,P<0.05;30 d:t=32.85,P<0.05),上调血管生成基因VEGF、bFGF、Flk-1以及SDF-1的表达量(t=10.34、11.25、6.73、6.73,P<0.05)。维持受损部位小肠绒毛内的血管完整,并促进CD31阳性造血干/祖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加速受损部位血管的新生。结论 人源脂肪干细胞通过发挥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来修复辐射诱导的肠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WM)抑制人恶性胶质瘤细胞U25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的活性,探讨对U251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10 μmol/L WM预处理U251 2 h,并接受10 Gy X射线照射,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集落形成率和凋亡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活化型Caspase-3、Bax、Bcl-2及XIAP表达的变化。结果 10 μmol/L WM预处理2 h,明显抑制了U251细胞phospho-Akt的表达(t=0.000 1,P<0.01)。WM预处理联合X射线照射后,U251细胞的凋亡率由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的(2.14±1.32)%和(11.5±2.9)%增加到(22.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09 3、0.002 7,P<0.01);集落形成率由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的(88.54±4.76)%和(56.31±4.05)%降低到(12.25±9.59)%(t=0.000 03、0.000 2,P<0.01);同时伴随着凋亡相关蛋白活化型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Bax/Bcl-2的比值明显增高以及XIAP的显著降低。结论 WM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增加凋亡蛋白Caspase-3的活化和Bax/Bcl-2比值,下调凋亡抑制蛋白XIAP来增强恶性胶质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脂肪干细胞修复放射性肠上皮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人源脂肪干细胞对放射性肠上皮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共4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从中选取34只给予腹部15 Gy X射线照射。造模结束后,取17只立即给予P6代人源脂肪干细胞腹腔注射治疗,移植的细胞数目为5×106/只;17只仅腹腔照射的大鼠作为对照;剩余6只大鼠作为健康对照组。于照后10 d,各组中抽签方法随机选取3只大鼠,并将其处死。取肠管进行HE染色、末端标记法(TUNEL)原位凋亡检测、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Bmi1免疫组化染色;提取组织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受照肠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上皮细胞标记E-cadherin,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的表达量。分析各组大鼠的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结果 与单纯照射组相比,人源脂肪干细胞(ADSC)可促进受照肠上皮细胞的增殖(t=18.30,P<0.05),抑制上皮细胞凋亡(t=-32.48,P<0.05),延长大鼠的生存时间(t=5.99,P<0.05),提高生存率。结论 人源脂肪干细胞对大鼠放射性肠上皮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肠损伤在临床上常见。然而,针对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手段有限。随着组织工程研究不断进展,现已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射性肠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其中以脐带、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研究居多[1-6]。这些研究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受损肠上皮细胞的再生,维持受照上皮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和免疫抑制能力等干细胞生物学的改变。方法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进行向肝细胞诱导分化培养,分化为具有部分成熟肝细胞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并对这些肝细胞样细胞继续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与CD4+T淋巴细胞共孵育实验检测细胞免疫抑制实验。结果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后,虽然具备了部分成熟肝细胞的功能,亦丧失了间充质干细胞本身的一些特性;BrdU法测增值能力,其OD值从1.859±0.117降到1.24±0.103,抑制CD4+T细胞激活的能力从94.8%(100%-5.2%)降到68.8%(100%-31.2%)等;而且分化后的细胞处于不稳定的分化状态,继续培养后,其细胞生物学相关特性和功能均出现去分化的现象,比如增殖能力恢复到OD值为1.501±0.229,免疫抑制能力恢复到81.8%(100%-18.2%)。这种不稳定的状态,进入体内后,是否会增加突变或致癌的概率,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比其向肝细胞诱导分化后的细胞更具安全性,更适合肝病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