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200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中风患者的甲襞微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军微循环专业组所制定的临床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标准,观察了75例脑中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发现甲襞管袢内血液流态的变化出现较早且较明显。62例患者甲襞管袢内血流呈粒流,粒缓流(积分值为0.64±0.43),6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红细胞聚集(积分值为0.58±0.49),血浆柱亦较明显。病程在一个月以内者  相似文献   
12.
葶苓合剂止咳平喘祛痰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葶苓合剂在止咳、平喘、祛痰作用方面的疗效。方法 运用枸椽酸喷雾法、药物引喘法、豚鼠气管片法和气管段酚红法对葶苓合剂在止咳、平喘、祛痰作用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葶苓合剂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咳嗽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良好的祛痰作用。结论 葶苓合剂在止咳、平喘、祛痰作用方面疗效肯定,与临床观察结果一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鼓室置管术及相关处理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鼓室置管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58耳)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SOM均用鼓室置管器行鼓室置管术,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沐舒坦及类固醇3-5d,用α-糜蛋白酶冲洗鼓室,吸净鼓室分泌物,行咽鼓管吹张。5例合并鼻窦炎病人予对症治疗,1例鼻息肉病人行息肉摘除术。结果:50例病人随访0.5-1年,90%病人(45例49耳),听力明显改善,纯单听阈、声导抗检查恢复正常。结论:SOM的病人病程在2个月以上,积极保守治疗无效后,用置管器行鼓室置管加相关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根管马达仪治疗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178例200颗患牙经根管马达仪直接治疗,一次治疗5秒,2-3次为一疗程。结果200颗患牙采用根管马达仪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结论牙根管马达仪治疗根尖周炎,使患者的病牙得以保留,减轻疼痛,延长牙齿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髌骨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髌骨环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将96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参照组实施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实验组行髌骨环内固定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进行10~12个月的随访,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环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固定牢靠、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促进患膝早期开展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16.
脾胃学说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研究渐成雏形,而真正形成则是在金元时代——李东垣的《脾胃论》。他生于民族矛盾十分激化的金元年代,兵连祸结,疾病流行,脾胃病多发。东垣本人脾胃久衰,由切身体验和反复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该病主要是由内伤引起而非外感。文章从九个方面浅谈东垣脾胃学的理论特色与主旨,探讨其学术思想,以期为临床治疗作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鼻咽癌作为我国南部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及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鼻咽癌的病理及解剖特性决定了其以放射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法,鼻咽癌的分期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早期干预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而寻找合适的筛查手段对鼻咽癌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对鼻咽癌的早期筛查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体外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HAECs)提取和培养的方法。方法:从术中取下的人主动脉组织上剥离内皮层,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HAECs,利用显微镜观察其生长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流式细胞法鉴定及检测细胞纯度,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检测细胞吞噬功能并检测细胞在体外的血管生成能力。结果:0.1%及0.2%的Ⅰ型胶原酶,最佳消化时间均为50 min,2 h贴壁细胞数分别(25.2 ± 2.1)×103,(40.5 ± 3.8)×103)个。细胞融合后在倒置显微镜下呈“鹅卵石”样排列生长。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及Ⅷ因子鉴定为阳性,细胞纯度达(96.43 ± 4.12)%。细胞内吞ox?LDL及血管生成能力较好。结论:钝性分离主动脉内皮层,辅以Ⅰ型胶原酶消化是一种较好的HAECs获取方法,酶浓度及消化时间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比较双对吻挤压(DK crush)和经典挤压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311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入DK crush组(n=155)和经典挤压组(n=156),随访时间8个月.一级及二级终点分别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和血管直径再狭窄及晚期丢失.结果 DK crush组糖尿病患者较多.经典挤压组及DKcrush组最终对吻扩张(FKBI)成功率分别为76%和100%(P<0.001).DK crush术式的不足包括造影剂用量大(P=0.04)、球囊数量多(P<0.01)、手术时间长(P<0.001),但是对吻扩张不满意率显著减少(27.6%比6.3%,P<0.01).临床随访率为100%,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率为82%.经典挤压组累计再狭窄率为32.3%,而DK crush组为20.3%(P=0.01),经典挤压组分支血管再狭窄率高(24.4%比12.3%,P=0.01),而两组间主干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的累计MACE发生率为24.4%(FKBI失败组为35.9%,FKBI成功组为19.7%),显著高于DK crush组(11.4%,P=0.02).经典挤压组血栓栓塞率为3.2%(FKBI失败组为5.1%,FKBI成功组为1.7%),而DK crush组为1.3%(P>0.05).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无靶病变血运重建生存率为75.4%(FKBI失败组为71.2%,FKBI成功组为77.6%),而DK crush组为89.5%(P=0.002).结论 DK crush可能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