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0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01.
<正> 本组急性胰腺炎155例中男74例,女81例;年龄14~74岁,21~60岁者125例,占81.3%;职业以农民居多,共73例占47.09%。诱因:暴饮暴食57例(36.77%),高脂食物25例(16.12%),受凉15例(9.67%),饮洒7例(4.51%),劳累、生气各4例,诱因不明者19例。既往病史;有慢性胆道疾患者24例,慢性“胃痛”史者40例,腹部手术及外伤史者14例,胰腺炎复发者7例,假性胰腺囊肿9例,胰头癌1例。血和/或尿淀粉酶>256u(温氏法)者92例  相似文献   
102.
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的可行性及相对适应证。方法 对我科 2 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着重描述该手术方法、注意事项、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  2 8例动脉瘤全部夹闭成功 ,其中 3例术中有动脉瘤破裂出血 ,术后 10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 ,其中 2例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除 1例大脑中动脉瘤有轻偏瘫 ,1例前交通动脉瘤有单侧下肢轻瘫外 ,其他病人恢复良好。结论 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人急性期同样适合锁孔手术 ,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机会同常规开颅显微手术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3.
<正> 髌骨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发病率高,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成绩提高有很大影响。笔者于1982—83年随四川女排伤病防治工作一年,对本病有较深认识。其体会是,不同运动项目的发病特点不同,应对不同项目的病因学作深入研究,针对其发病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104.
高颈段神经鞘瘤诊断治疗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25例高颈段神经鞘瘤,多数病例以单侧或双侧肢体麻木、无力为首发症状,四肢瘫痪、呼吸困难和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晚。脊髓造影术应为首选诊断方法。绝大多数肿瘤能全切除,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5.
近10年来,钻颅、冲洗引流术被认为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甚至被认为是标准的治疗方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钻颅、闭式引流术是一种精细手术,有不可低估的严重并发症。我院从1980~1987年用该手术方法治疗CSDH140例,发生并发症6例,占4.3%。其中3例张力性气颅,病人处  相似文献   
106.
赖氨酸月桂基酯(赖脂)对小鼠经腹腔注射的急性毒性作用为:①赖酯生理盐水溶液的LD_(50)为85.67mg/kg,最大耐受量为24mg/kg,绝对致死量为187mg/kg。②小鼠中毒死亡(死于呼吸衰竭)最早发生在注射后2.5小时。③光镜下,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浊肿、水样变性,部分肝细胞胞质疏松化,有的呈气球样变,肝、肾微循环血管淤血。电镜下,肝细胞线粒体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及嵴消失,糖原颗粒减少、内质网轻度扩张、膜傍核蛋白体部分脱落。④86mg/kg组小鼠第10天平均体重与本组注射前相比未增长。55mg/kg以下各组及对照组第10天平均体重有明显增长。⑤赖酯的毒性效应似呈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7.
为探讨囊性听神经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总结1993 年7 月~1999 年7 月收治的6 例囊性听神经瘤。本组神经系统表现与同样大小的桥脑一小脑角(CPA) 其他肿瘤,包括实质性听神经瘤基本相同。CT 示CPA低密度占位;MRIT1 加权相低信号,T2 加权相高信号。肿瘤包膜环状增强。认为囊性听神经瘤的CT 表现可能导致误诊为其它的CPA 占位性病变。当CT 显示CPA 处较大、囊性肿瘤,特别当没有明显听力丧失和( 或) 内听道(IAC)的破坏时,应考虑到有囊性听神经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8.
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是指从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近端发出的动脉瘤,包括从PICA和椎动脉交界处发出及PICA近端发出的动脉瘤.PICA动脉瘤的发生率低,仅占颅内动脉瘤的0.5%~3%[1],PICA近端动脉瘤的发生率更低,相关的文献报导也较少.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②缺血再灌注组;③人工合成B选择素治疗组(E-选择素治疗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B选择素治疗组建立模型前5min从股静脉注入人工合成E-选择素10mg·kg^-1。在不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后2、6、12、24、48和72h)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1β、TNF-α含量。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的病理形态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血浆IL-1β、TNF-α含量明显增加(P〈0.05),E-选择素治疗组血浆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P〈0.05)。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见缺血再灌注组额顶叶皮质和基底节区神经细胞呈缺血性改变,应用人工合成E-选择素后上述区域缺血性改变可明显减轻。结论:应用人工合成E-选择素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减轻神经细胞缺血性改变,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微血管多普勒(microvascular Doppler,MVD)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VD对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计21个动脉瘤)进行动脉瘤夹闭前后监测,记录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分支的血流速度和频谱,根据MVD检查结果重新调整瘤夹。结果所有动脉瘤患者均探及瘤体内呈毛刺样、涡流样杂音频谱。15例动脉瘤夹闭的患者中,3例因载瘤动脉或分支血管狭窄而调整动脉瘤夹位置;动脉瘤夹闭术后,瘤体内均未探及血流信号,无音频和频谱显示,证实已被完全夹闭,而载瘤动脉及分支血流频谱波动性良好;8例动脉瘤患者术中运用MVD协助区分巨大动脉瘤和载瘤动脉走行。结论动脉瘤夹闭术中运用MVD同步进行动脉瘤及载瘤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可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动脉瘤夹位置,具有无创、简单易行,安全的特点。建议MVD作为颅内动脉瘤手术的常规监测方法,尤其对瘤颈粗、甚至无明显瘤颈的巨大动脉瘤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