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1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7篇
内科学   16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482篇
预防医学   114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43篇
  3篇
中国医学   176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9 毫秒
51.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NCAM)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0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在B16-F0细胞中基因沉默NCAM,通过MTT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考察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小鼠皮下肿瘤移植实验考察体内黑色素瘤生长的变化;使用免疫印迹筛选出受NCAM影响的信号分子,在此基础上使用RNA干扰和高表达实验确定介导NCAM调控增殖的主要信号分子。结果:NCAM基因沉默后B16-F0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在小鼠皮下形成的黑色素瘤的生长也明显受到抑制。其中,β-catenin介导了NCAM对于B16-F0细胞增殖的调控,但NCAM对于β-catenin的调控不依赖于经典的Wnt通路。结论:NCAM通过Wnt非依赖性的β-catenin通路促进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2.
目的 通过颅脑超声检测25~41周新生儿出生时的小脑,分析小脑随胎龄的发育规律,利于临床早期评估小脑发育。 方法 提取318例25~41周适于胎龄儿颅脑超声图像,测量小脑横径,蚓部高度、前后径、周长和面积,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 小脑横径与胎龄最适曲线为直线方程Y=0.1036X+0.1929,R2=0.727(P<0.001)。蚓部高度与胎龄最适曲线为直线方程Y=0.069X-0.3156,R2=0.823(P<0.001);蚓部前后径与胎龄最适曲线为直线方程Y=0.0509X-0.5798,R2=0.735(P<0.001);蚓部周长与胎龄最适曲线为直线方程Y=0.2811X-1.5932,R2=0.782(P<0.001);蚓部面积与胎龄最适曲线为直线方程Y=0.2283X-4.4559,R2=0.817(P<0.001)。其中蚓部高度与胎龄的正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907(P<0.001)。 结论 在适于胎龄儿中,建立出生时小脑横径,蚓部高度、前后径、周长和面积与胎龄之间的宫外参考范围,以此为依据可为临床宫外诊断和评估小脑发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1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伊伐布雷定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各84例.伊伐布雷定组患者给予伊伐布雷定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rhBNP联合伊伐布雷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率、血压、炎症因子水平、左心室重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上升,收缩压、舒张压下降,且联合治疗组患者心率高于伊伐布雷定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伊伐布雷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下降,6 min步行距离上升,且联合治疗组患者NT-proBNP、cTnI水平均低于伊伐布雷定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伊伐布雷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下降,且联合治疗组患者TNF-α、IL-6、CRP水平低于伊伐布雷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水平上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下降,且联合治疗组患者LVEF水平高于伊伐布雷定组,LVEDD、LVESD水平低于伊伐布雷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81/84),明显高于伊伐布雷定组的84.5%(7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能够抑制机体炎症因子,改善患者心率和血压水平,促进患者左心室重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其血清水平与食管癌发生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临沂市肿瘤医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157例作为食管癌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提取两组全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测序法分析TRAIL基因第5外显子3'非编码区(3'UTR)1525G/A、1588G/A、1595C/T位点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TARIL水平.结果 食管癌组与对照组1525G/A、1588G/A、1595C/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1525G、1588G、1595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血清sTRA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TNM分期Ⅲ~Ⅳ期血清sTRAIL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不同TRAIL基因型患者的血清sTRAI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IL基因(1525G/A、1588G/A、1595C/T)呈完全连锁遗传.结论 TRAIL基因多态性及血清sTRAIL水平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制备胶原-纤维蛋白胶双层复合材料,评估其作为皮肤组织工程材料复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修复小鼠全层皮肤创伤的效果。方法制备胶原-纤维蛋白双层材料,扫描电镜检测双层支架材料表面结构。24只小鼠建立全层皮肤创面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用无菌纱布处理伤口、h UCMSC复合胶原组和h UCMSC复合胶原-纤维蛋白胶组,分别采用各组敷料处理创面。治疗后5、10、15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3组创面愈合率并进行对比。治疗后15 d,取小鼠创面新生皮肤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新生皮肤组织结构。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双层材料胶原层横断面呈现出高孔径结构并且互相连通,纤维蛋白胶层横断面显示紧密的三维网状结构;创面愈合结果显示:h UCMSC复合胶原-纤维蛋白胶组治疗5、10、15 d创面愈合率分别达到(62.62±6.27)%、(88.47±7.14)%、(96.14±4.56)%,优于空白组(t=17.03、16.22、15.69,P均<0.01),同时也优于h UCMSC复合胶原组(t=2.71、5.60、5.28,P均<0.05)。h UCMSC复合胶原-纤维蛋白胶组组织学检查新生皮肤组织结构良好。结论胶原-纤维蛋白胶双层支架具有较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复合h UCMSC后有利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6.
57.
刘瑞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216-321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取登封市中医院卒中后84例(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偏瘫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组接受血府逐瘀汤+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肢体功能(FMA评分)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FMA、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卒中后偏瘫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肢体功能,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8.
目的运用超声应变率成像技术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1-06—2012-06对6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分成2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正常组及左心室肥厚组。同时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应变率成像检查。记录左心房的应变(S)、应变达峰时间(ST)、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SR)、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ESR)、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ASR)、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达峰时间(TASR),以及左心房舒张末期应变率峰值达峰时间心率校正值(TASRc)。多组间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ESR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VMI正常组相比,左心室肥厚组的ASR显著降低。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降低,当左心室出现肥厚时,心房功能降低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9.
脊柱的三柱理论中指出后柱主要由软组织中的后方韧带复合体以及骨性结构组成,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包括小关节囊、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这一概念首先由Vaccaro、Holdsworth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PLC位于脊柱的后方,有限制脊柱过度屈曲、旋转、移位和分离的作用,当脊柱弯曲至90°以上时,骶棘肌松弛,由上述结构维持脊柱姿势,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以及SFTSV基因序列.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7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舟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5例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均经PCR检测SFTSV核酸确诊.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D3+ CD4+、CD3+ CD8+T淋巴细胞,分离的病毒株测序并与GenBank比对.结果 SFTS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全身肌肉酸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可伴消化道出血,在急性期WBC、PLT、CD3+CD4+T淋巴细胞呈进行性下降,最低分别为(0.97~2.00)×109/L,(12~42)×109/L和7.52%~20.39%.2例患者血清中分离出病毒,其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SFTSV进行比对,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基因与BX-2010、L-WWG、LN3、JS4、SD4、HN6和AH12的同源性为96%,糖蛋白基因的同源性为94%,而N蛋白基因与JS4、SD4和LN4的同源性为95%;分离的2株病毒的上述三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论 SFTSV在浙江省有散发流行,以本土疫源性可能大,起病急,病情重,伴多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