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关于中医诊断学“标准化病人教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的角度,系统阐述了标准化病人的含义、分类,标准化病人剧本编写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标准化病人的选拔标准和培训过程,中医诊法和疾病辨证标准化病人教学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标准化病人在中医诊断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现察心血瘀阻证微环境(Heart-Blood Stagnation Svndrome Microenvirment)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分离大鼠MSC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培养基中加入心血瘀阻证大鼠坏死心肌组织和血清的方法 模拟心血瘀阻证微环境;四甲基偶氮唑盐(MTF)法观察心血瘀阻证微环境对MSCs增值率从而选择最大有效浓度;第4代MSCs进行体外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相差显微镜、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 鉴定心肌细胞.结果 大鼠MSCs细胞表面抗原CD11b和CD45阳性细胞率小于2%,CD90阳性率达到98%以上;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心血瘀阻证微环境组、5-aza组和健康大鼠微环境组中Desmin和MHC呈阳性,其中心血瘀阻证微环境组表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未见表达;RT-PCR结果 显示心血瘀阻证微环境组、5-aza组和健康大鼠微环境组细胞肌钙蛋白(cTnI)和心脏早发育基因GATA-4 mRNA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瘀阻证微环境组显著高于5-aza组和健康大鼠微环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模拟大鼠心血瘀阻证微环境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53.
接骨紫金丹对家兔骨折愈合期间几种金属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研究中药接骨紫金丹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 72只家兔造成桡骨中段 3mm缺损的实验性骨折并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在术后 7、 14、 2 1、 2 8、 35和 4 2天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检测骨痂中锌、铜、锰、镁等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 用药组家兔骨痂中几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对照组 (P<0 .0 1) ,并在某一时相点形成一定的峰值。结论 接骨紫金丹具有促进家兔对金属元素的吸收和调节骨痂中金属元素分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制备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组(YTⅡ组)、养心通脉方原方组(YT Ⅰ组)、麝香保心丸组(SBW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bFGF组)和无药血清组(KX组)各组的含药血清,另外设置空白组,共6组,每组25个鸡胚.复制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从0 h、24 h、48 h、72 h和96 h共5个时间点,观察YTⅡ及各组对CAM模型鸡胚存活情况、CAM标本形态和CAM新生血管数量的影响.结果 分组加药后96 h时,bFGF组和YTⅡ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加药72 h后各药物组粗大血管及细小分支迅速增多,血管网络清晰,呈叶脉样,放射性生长,加药96 h时更明显,尤以bFGF组和YTⅡ组血管生长最为旺盛.加药48 h,72 h和96 h,各药物组与空白组、KX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血管新生数呈bFGF组>YTⅡ组>YT Ⅰ组>SBW组>KX组>空白组的趋势.结论 YTⅡ与YTⅠ、SBW、bFGF同样具有促血管新生的作用,且YTⅡ作用与bFGF作用相当,明显优于YT Ⅰ和SBW.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每组按给药后7、14、21 d 3个时间点再各分3组,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TLR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和补阳还五汤组各时间点TLR4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补阳还五汤组在第7、14天TLR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但TLR4mRNA水平在第7天、14天却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通过调节缺血后脑组织TLR4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 +2(F1+2)、可溶性纤维蛋白的单体复合物(SFMC)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择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26例、非心血瘀阻证患者30例,健康者28例,于清晨空腹采血后,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受试者F1+2、SFMC水平.结果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F1+2、SFMC指标水平较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组、健康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F1+2、SFMC指标水平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冠心病组较健康组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SCs,设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YTF)组、5-氮胞苷(5-aza)阳性对照组和低糖DMEM组,体外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测其心肌肌丝蛋白(Desmin)、肌球蛋白重链(MHC)的表达,用RT-PCR的方法检测心肌转录因子GATA-4 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MSCs体外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诱导后,在DMEM组中未发现Desmin和MHC阳性细胞;而YTF组和5-aza组的Desmin及MHC免疫组化染色均可见阳性免疫复合物,与DMEM组比较,YTF组和5-aza组Desmin、MHC、GATA-4 mRNA表达的相对光密度(IOD)值均明显提高(P<0.01,P<0.05),而且YTF组Desmin、MHC的IOD也明显高于5-aza组(P<0.05),但YTF组GATA-4 mRNA的IOD值与5-az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YTF在体外可诱导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8.
影响大鼠心梗模型存活率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大鼠心梗模型存活率的因素。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以不同插管方式(经口插管,切开插管)、麻药(水合氯醛,乌拉坦)、是否采用利多卡因设计三因素两水平方案,观察大鼠插管后心率、术中死亡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总死亡率、室性心律失常放生率、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大鼠死亡率、术后感染率。结果:插管方式是插管后心率、术中死亡率、总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否采用利多卡因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因素,不同麻醉剂是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主要因素。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大鼠与心率失常后死亡率有明显的相关性。水合氯醛麻醉与是否采用利多卡因是影响大鼠围手术期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大鼠术后感染与不同插管方式,麻醉剂、利多卡因无关。结论:对于初作者采用气管切开插管、水合氯醛联合利多卡因是可以采用的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59.
目的寻找心血瘀阻证大鼠心肌组织代谢产物谱,以及养心通脉方干预后表型的变化,分析大鼠心血瘀阻证心肌组织的代谢途径。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血瘀阻证模型,同时采用养心通脉方干预模型,运用GC-MS检测模型组、养心通脉方组、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4组大鼠心肌组织代谢产物,每组8只,通过对不同组之间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四组样本主成分得分分析,模型组、养心通脉方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分聚于椭圆形散点图的3个区域。因子载荷图显示模型组甘氨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谷氨酸、葡萄糖、磷酸、吡喃半乳糖、赖氨酸发生了改变。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回归模型显示,模型组与养心通脉方组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证明模型建立是合理的。药物干预与甘氨酸、苹果酸、谷氨酸、葡萄糖高度正相关,与尿素、琥珀酸高度相关,与赖氨酸负相关。按照VIP值依次排列各变量与药物干预的密切度依次是苹果酸、谷氨酸、甘氨酸、葡萄糖、延胡索酸、尿素、半乳糖、酪氨酸、乳酸、丙氨酸。差异性分析:明显变化的代谢产物差异性分析表明,甘氨酸等10种代谢产物在模型组中显著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干预后甘氨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谷氨酸、半乳糖、葡萄糖、酪氨酸、尿素、乳酸、丙氨酸等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苹果酸、谷氨酸、酪氨酸、尿素上升幅度较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赖氨酸经药物干预后均数显示有轻度下降,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鼠AMI心血瘀阻证与心肌组织代谢产物苹果酸、谷氨酸、甘氨酸、葡萄糖、延胡索酸、尿素、吡喃半乳糖、乳酸、丙氨酸、酪氨酸等含量的改变密切相关。结论心肌组织代谢产物谱显示AMI心血瘀阻证代谢途径与缺氧后的糖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养心通脉方可以有效干预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60.
冠心病血瘀证遗传相关的差异基因筛选及其功能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血瘀证遗传相关的差异基因功能及目标通路。方法 以家系CHD血瘀证者(A组)及家系CHD非血瘀证者(B组)、家系非CHD血瘀证者(C组)、家系健康人(D组)、非家系CHD血瘀证者(E组)、非家系健康人(F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A组与B、C、D、E组,以及D组与F组的差异基因表达谱;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阐释差异基因的分子功能;通过BioCarta及KEGG网站寻找差异基因所在通路,应用超几何分布统计学方法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目标通路,并用实时荧光定量RT PCR对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1)通过对基因芯片数据的筛选(差异倍数≥3),发现家系CHD血瘀证差异基因表达主要涉及趋化因子、白介素细胞因子、补体系统、基质金属蛋白酶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细胞黏附因子等。(2)通过相关差异基因(P<0.05)GO分析,找到与CHD血瘀证相关的差异基因的分子功能。(3)经过BioCarta及KEGG通路分析,发现家系CHD血瘀证与遗传相关的差异基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目标通路主要涉及到炎症、斑块形成、内皮损伤等方面。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反应验证了基因芯片准确可靠。结论 CHD血瘀证遗传相关的差异基因与炎症、斑块形成及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