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估电解式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月至2000年5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0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病人,共44个动脉瘤.12例病人中所有动脉瘤都在前循环,8例病人至少有1个动脉瘤在后循环.根据Hunt和Hess评分,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3例.结果18例病人1次治疗将所有动脉瘤栓塞,其余2例在1周内分2次治疗.43个(97.6%)动脉瘤得以完全栓塞(占59%)和次全栓塞(占38.6%),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5%,无死亡病例.临床随访平均10个月,无再出血,GOS评分Ⅰ和Ⅱ级18例.结论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并应尽可能在1次治疗中将所有动脉瘤栓塞.  相似文献   
22.
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侧裂—脑岛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5年8月,37例高血压壳核区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7h内(超早期)施行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壳核区血肿,合并脑室内血肿者辅以脑室外引流术。其中小骨窗手术12例,骨瓣开颅25例。术后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统计生存率,并以日常生活活动(ADL)分级随访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术后24~28h头颅CT示:32例患者血肿清除>90%,5例患者血肿清除<70%。随访6~12月,37例中生存35例,死亡2例。生存的35例患者中,恢复良好(ADL1~2级)26例(70.3%),中残(ADL3级)4例(10.8%),重残(ADL4级)4例(10.8%),植物生存1例(2.7%)。结论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确切保护脑血管及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缺失,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评估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后动脉(PCA)远侧段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经血管内治疗的12例PCA远侧段血管病变(其中动脉瘤4个,血管畸形9个)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2个动脉瘤采用GDC栓塞载瘤动脉,2个动脉瘤采用50%NBCA栓塞,均无偏盲等症状出现;6个AVM栓塞后造影不显影;2个P4-AVM80%栓塞;另1个P4-AVM95%栓塞;仅1例出现1/4象限盲,1例原有偏盲加重。临床随访平均15个月,无再出血和再通。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PCA远侧段血管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本报告颅内破裂动脉瘤24例的早期显微产治疗,方法 24例临床Hunt andHcss分别是1级5例,II级9例,III级7例,IV级2例,V级1例,入院后经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前交通动脉瘤12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颈内-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24例分别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0~3d内显微直接夹闭术,其中〈24h内手术15例,24~48h内手术5例,〈72h内手术4例,结果 24例中除1例V级病人于术后3d死亡和1例III级病人于术后2个月因颅内感染死亡飓,余22例均获得优或良疗效,治愈率达90.6%,结论 早期显微外科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尤其对Hunt I~III级病人,有利于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降低保守治疗期间再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6.
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告113例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其中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痼75例,前变通动脉癌17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癌5例。共118个动脉瘤在显微镜下直视手术.动脉瘤直接夹闭术108例.孤立或包裹术5例,5例多发动脉癌行同期手术3例.分期手术2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8次。Hunt和Hess Ⅰ~Ⅱ级病人中有2例行早期手术。全组术后死亡率为79%。着重讨论手术时机.术中动脉癌破裂处理及多发前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7.
探讨机械性可脱性微螺旋圈治疗脑动脉瘤的实际临床疗效.降低脑动脉瘤手术的死亡率。方法:在局麻下经股动脉插管,用微导管在微导丝的引导下进入动脉瘤腔.将微螺旋圈送至动脉瘤腔内。结果:5个完全栓塞.3个不完全栓塞.载瘤动脉通畅。结论:运用机械性可脱性微螺旋圈栓塞的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8.
非手术区血肿致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神经外科手术中出现脑组织渐进性地向骨窗外膨出的情况,如发生于颅脑损伤手术中,可以用原发部位的脑挫伤所致的脑肿胀来解释;如发生于脑动静脉畸形手术中,可用正常灌注压突破来解释。但有时脑外科手术中发生的急性脑膨出很难用上述原因来解释时,要考虑到非手术部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9.
颅内多发异源性肿瘤较为罕见。我院1980年至1986年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例1 女,23岁。患者主诉右面部及右侧肢体麻木伴乏力1月余,经CT及颈动脉造影诊断为左顶部肿瘤入院。检查:视乳头水肿。双侧骨传导大于气道,左侧甚。余阴性。1982年5月18日行左侧顶部肿瘤切除。病理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