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6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412篇
内科学   276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734篇
预防医学   277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62篇
  5篇
中国医学   371篇
肿瘤学   13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  比较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EPF(表柔吡星、顺铂及氟尿嘧啶)诱导化疗联合CNRT(放疗同步尼妥珠单抗)方案或DPF(多西他赛、顺铂及氟尿嘧啶)诱导化疗联合CCRT(同步放化疗)方案的早期生存结果差异。  方法  收集2010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Ⅲ期至Ⅳb期)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疾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 D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远处无转移生存(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DMFS)、局部无复发生存(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LRFS)、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两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生存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潜在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  经匹配后,共纳入153例患者,其中EPF联合CNRT组51例,DPF联合CCRT组102例。在2年无进展生存(82.4% vs. 85.3%,P=0.880)、LRFS(100.0% vs. 92.1%,P=0.278)、DMFS(82.3% vs. 88.2%,P=0.120)、OS(88.2% vs. 96.0%,P=0.410)方面,EPF联合CNRT组与DPF联合CCRT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方案(EPF联合CNRT与DPF联合CCRT)不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中,在T3〔风险比(hazard ratio, HR)=0.174,95%置信区间0.031~0.959,P=0.045〕、N1/N2(HR=0.432,95%置信区间0.197~0.946,P=0.036)、男性(HR=0.437,95%置信区间0.195~0.978, P=0.044)人群中,EPF联合CNRT方案相较于DPF联合CCRT方案可减少病情进展风险。同步放疗期间,在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EPF联合CNRT组较DPF联合CCRT组发生率低(P=0.007)。  结论  与DPF联合CCRT方案相比,EPF联合CNRT方案可带来相似的生存获益,但T3、N1/N2、男性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可能从EPF联合CNRT治疗方案中获益,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发表的中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指标,为今后中医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核心指标集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医药临床证据数据库(EVD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收集中医药干预的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2017—2018年。由2位作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如有分歧,经讨论解决。[结果] 最终纳入71篇RCT,共计6 129例患者,65个评价指标。单个研究采用指标数量为1~23个,平均为4.07个。使用频次排前14位的指标依次为:心率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最慢心率、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24 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最快心率、心电图疗效、24 h动态心电图总心率、24 h动态心电图最慢心率、安全性指标、24 h动态心电图疗效、症状改善疗效。[结论] 当前中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RCT在指标选择、指标参考标准、指标测量时间、测量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系列不规范问题,需要构建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为高质量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通过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C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和西文生物医学数据库(EMCC)获取文献,纳入所有应用英夫利昔治疗C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根据Jadad评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2位作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文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比较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5个RCTs试验符合纳入标准,用于此次meta分析。Meta分析显示:①临床缓解:英夫利息单抗治疗CD的缓解率较安慰剂高;②临床应答:英夫利息单抗治疗CD的临床应答率高于安慰剂;③不良反应:英夫利西单抗治疗CD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比无明显差异;④复发率:英夫利息单抗治疗存在瘘管CD的复发率与安慰剂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CD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复方血竭与庆大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肠对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三盲方法将187例放射性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99例采用复方血竭灌肠液灌肠,对照组88例采用庆大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肠,疗程均为20d;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内镜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7%,内镜评价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9%;内镜评价总有效率为72.4%。2组在临床、内镜评价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复方血竭和庆大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肠方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均有良好疗效,但复方血竭优于庆大霉素联合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评估肝硬化患的者营养状况、营养支持及疗效.方法 148例肝硬化患者,入院后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SGA评估)明确营养状况.营养支持分3组:肝病综合治疗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综合治疗+肠外营养;综合治疗+肠内营养.监测0~4周肝功能及营养指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85%以上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综合治疗+肠内和肠外营养方案改善肝功能及营养指标效果最好,显效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肠内营养略好于肠外营养方案.结论 肝硬化患者多数存在营养不良.综合治疗的同时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效最好,应鼓励患者适量进食.  相似文献   
108.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OC)是我国常见的出生缺陷。近年来,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相继调整两次, 与高龄生育伴发的出生缺陷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开展NSOC风险预测将为健全出生缺陷防控链条提供重要证据。近年来,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二代测序等发现了多个与NSOC有关的遗传位点, 为开展预测提供了有益信息。本文综述了NSOC风险预测, 特别是利用遗传信息开展风险预测的常用方法, 以期在研究设计、变量筛选、构建策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 为进一步开发和完善NSOC等复杂出生缺陷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正患者女,77岁。入院前8h突发胸闷胸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症状反复发作,周身乏力,夜眠差,来我院就诊。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Ⅱ,Ⅲ,avF,V3r-V5r,V7-V9导联ST段抬高约0.5mv,Ⅱ,Ⅲ,avF见q波。以急性心肌梗塞收入院。高血压病史20年,最高血压180/110mmH g。平素未规律服药。血压在150/90~100mmH g左右。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血压140/90mmH g,心率46次/min,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心前区胸骨左缘3~5肋间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20 mg,qd)和常规治疗(10 mg,qd)对国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寻找适合中国人的瑞舒伐他汀剂量.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7-2015年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关于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章,应用系统评价软件Revmen 5.0分析相关指标,并针对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内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10 mg瑞舒伐他汀相比,20 mg瑞舒伐他汀能更加降低IMT[MD=-0.13,95%CI(-0.17,-0.09)];减少LDL-C水平[MD=-0.50,95% CI(-0.61,-0.39)];提高HDL-C水平[MD =0.13,95% CI(0.09,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 mg/d瑞舒伐他汀在降低LDL-C、提高HDL-C及减少IMT方面,疗效优于10 mg/d,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