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我国卫生部和国家劳动保护总局于1978年5月21日批准颁布了适用于矽肺病理诊断的《矽(尘)肺病理诊断分期标准(试行方案)》[(78)卫护字第571号、(78)劳护字第17号],1980年的修订稿增加了混合尘结节(即不典型矽结节)的计数方法。1988年...  相似文献   
152.
目的建立实时RT-PCR及电化学技术两种较敏感的检测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中游离癌细胞的方法,并对这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RT-PCR和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65例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中CEAmRNA及CEA蛋白,同时进行腹腔冲洗细胞学方法(peritoneallavagecytology,PLC)涂片寻找癌细胞。收集5例良性胃疾病的术中腹腔灌洗液,5例健康志愿者血液为阴性对照。结果(1)RT-PCR方法检测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为47.7%,电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为35.4%,两者均无假阳性。而PLC的检出率仅12.3%。(2)电化学发光方法具有快速、试剂稳定、无污染和衰变、自动化程度高,且较经济等优点。(3)CEAmRNA、CEA蛋白阳性率在不同的病理分期组( 期和 期)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时荧光RT-PCR方法和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游离癌细胞各有优势,游离癌细胞的存在与肿瘤病理状态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3.
脑肿瘤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脑肿瘤中端粒酶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角染法检测了37例及肿瘤组织和4例正常脑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7例脑肿瘤组织标本中,16例有端粒酶活性的表达,阳性率为43.2%,4例正常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 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脑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恶性脑肿瘤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探讨HRCT上肺细网状影的形态学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 搜集本院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107例在HRCT上有细网状影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细网状影形态学及动态变化分析研究.搜集24例病理证实充气标本进行影像与病理的对照研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细网状影网间隙直径一般≤3 mm,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网间隙内为肺实质密度.网壁光滑或粗糙,厚度约≤1 mm.107例临床患者细网状影的伴随征象有磨玻璃密度影(GGO)(68.2%,73例)、铺路石征(23.4%,25例)、小叶间隔增厚(84.1%,90例)、肺气肿(32.7%,35例)、界面征(58.9%,63例)、牵拉性支气管扩张(41.1%,44例)及蜂窝征(26.2%,28例).纤维化患者与肺炎患者在蜂窝、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小叶间隔增厚、界面征及铺路石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炎大片状GGO合并细网状影形成铺路石征;癌性淋巴管炎细网状影合并小叶间隔增厚,并见串珠样结节影;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细网状影多镶嵌在蜂窝之间;结缔组织病(CTD)并肺间质纤维化早期以细网状影为主,蜂窝影少见,及时治疗后可完全或部分吸收;慢性支气管炎细网状影合并肺气肿.58例随访患者中26例网状影增加,22例网状影减少或消失,10例无变化.24例肺标本细网状影病理基础主要为小叶内间质纤维增生、炎性细胞及肿瘤细胞浸润、渗出液充填、煤尘沉积等.结论 细网状影是由小叶内间质增厚形成,可由炎症、间质增生、肺纤维化和肿瘤引起,有助于提示这些疾病的存在,诊断价值需结合其他CT表现及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3D-CT颅骨重建在枕下乙状窦后开颅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40例桥小脑角区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开颅22例,右侧18例。术前应用3D-CT颅骨重建技术重建颅后窝骨质,明确横窦、乙状窦静脉窦沟及星点、顶乳缝前角、枕乳缝、二腹肌沟,在颅骨内表面借横窦乙状窦沟交界处设置"关键孔",颅骨外表面测量"关键孔"与顶乳缝前角、星点及二腹肌沟距离及角度。根据术前规划进行开颅。结果术中无静脉窦破裂出血,无明显骨质缺损,开颅快捷。"关键孔"能清晰暴露横窦乙状窦交界处有34例,未能清晰暴露6例。左侧星点与"关键孔"中心距离为6.7~20.6 mm,平均(14.0±3.6)mm;右侧6.9~19.4 mm,平均(13.9±3.7)mm。星点与"关键孔"中心连线及星点与二腹肌沟连线组成的角度左侧(4~45)°,平均(25±12)°;右侧(4~49)°,平均(24±13)°。结论应用3D-CT颅骨重建技术协助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操作简单快捷,骨瓣缺损少,有利于静脉窦保护。  相似文献   
156.
颞叶桥静脉引流形式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对颞叶静脉回流方式进行系统性研究,详细了解颞叶桥静脉的外科解剖特点。方法 使用福尔马林固定尸头标本20例,暴露颞叶侧面和底面,观察皮层静脉的分布,检查桥静脉在小脑天幕表面汇入硬脑膜窦的位置,记录Labbe静脉“颞面段”在颞叶侧面的位置以及“颞下段”的长度。结果颞叶桥静脉主要以“单支型”、“集束型”和“成簇型”3种形式进入硬脑膜窦,“集束型”最为多见,颅底汇入点的分布于横窦区(55%)、天幕后区(22%)、岩上窦区(17%)和天幕前区(6%)。Labbe静脉“颞面段”主要位于颞后和颞中静脉分布区,“颞下段”长度大多为1~2cm。结论 “Labbe静脉前位引流”是特殊静脉引流形式,与手术暴露关系密切;术前应仔细研究静脉期血管造影和核磁共振静脉成像;术中不要轻易切断颞叶底面的桥静脉。  相似文献   
157.
目的了解煤工尘肺患者在不同季节、不同吸烟情况下对煤工尘肺肺部感染的影响,为早期干预、诊断、治疗煤工尘肺肺部感染提供早期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从2003年6月—2005年6月期间住院的所有的煤工尘肺患者,并按照不同季节、不同吸烟情况分类,进行分析。煤工尘肺合并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试行标准[1],结合煤工尘肺肺部感染的特点作出诊断。结果①按照煤工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总人数306人发病的的不同季节分类,第1季度出现肺部感染人数81人(26.47%),第2季度出现肺部感染人数43人(14.05%),第3季度出现肺部感染人数49人(16.01%),第4季度出现肺部感染人数133人(43.46%)。各组感染构成比与总体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按照煤工尘肺患者不同吸烟情况分类,不吸烟煤工尘肺患者214人,出现肺部感染人数113人,感染率52.80%。烟龄<10 a的煤工尘肺患者46人,出现肺部感染人数34人,感染率73.91%;烟龄10~19 a的煤工尘肺患者43人,出现肺部感染人数30人,感染率69.76%;烟龄20~29 a的煤工尘肺患者43人,出现肺部感染人数33人,感染率76.74%;烟龄≥30 a的煤工尘肺患者134人,出现肺部感染人数96人,感染率71.64%。吸烟的各组感染人数分别与不吸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不同的季节对煤工尘肺肺部感染的影响不同。②煤工尘肺患者吸烟较不吸烟能明显影响肺部感染,但是吸烟烟龄对肺部感染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8.
针对简易堆山型填埋场在封场覆盖过程中面临的渗沥液外溢、边坡过陡等问题,结合大连市毛茔子垃圾填埋场二期填埋区的封场实践,提出通过修建混凝土挡墙增加填埋容积,控制封场坡度;设置渗沥液主动导排、被动拦截、原位回灌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简易填埋场的规范封场覆盖。  相似文献   
159.
目的:通过观察垂体囊的组成及其与周围毗邻膜性结构的关系,为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运用显微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18例国人成年尸体头颅标本进行观察,描述鞍旁区域神经、血管、颅底硬膜等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成人垂体囊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为连续的纤维膜,是鞍膈硬脑膜延伸,移行并向下包绕垂体,呈囊袋,分隔垂体与鞍旁硬膜间腔.结论:垂体囊是垂体和鞍旁硬膜间腔之间的重要屏障,阻止鞍内病变侵袭鞍旁结构内的重要神经血管.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以及对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40例胶质瘤手术标本(包括肿瘤组织和瘤周组织),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40对标本中SPRY4-IT1的表达情况;用慢病毒介导shRNA干扰SPRY4-IT1表达后,分别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仪和Transwell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SPRY4-IT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为11.73±0.55,高于瘤周组织的9.14±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RY4-IT1表达被干扰后,胶质瘤细胞株U87迁移能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变化亦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RY4-IT1在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能促进U87细胞迁移,可能成为胶质瘤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