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0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研究减少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病死率的方法 .方法 建立3种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大剂量匹罗卡品注射、氯化锂联合匹罗卡品单次注射、氯化锂联合匹罗卡品小剂量多次注射,比较3种方法 癫痫状态发生率、病死率及自发发作率的差异.结果 3种方法 癫痫状态发生率分别为70.0%、76.7%、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癫痫自发发作率分别为77.8%、83.3%、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分别为57.1%、47.8%、12.5%,氯化锂-小剂量多次匹罗卡品组明显降低.结论 氯化锂联合匹罗卡品小剂量多次反复注射,癫痫病死率明显降低,慢性期癫痫自发发作率高,是一种理想的癫痫持续状态模型.  相似文献   
142.
目的:了解FMR1基因(脆性X智力低下1号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B(MAPlB)的改变是否与突触异常有关,MAP1B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是否通过调节突触数量的改变起作用,以探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成年基因敲除(KO)组、成年野生(WT)组、新生KO组、新生WT组4组,每组10只,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AP1B及突触素I(synapsin I,SYN)的分布和表达.用图像分析仪分别对大脑皮质、海马及小脑DAB显色的平均光密度值(MOD)进行采集,分析不同基因型及不同年龄组MAPlB与SYN在各脑区MOD值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成年KO组及新生KO组小鼠各个脑区中MAP1B与SYN的改变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FMR1基因敲除小鼠MAP 1B与SYN的表达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提示MAP 1B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不是通过调节突触数量的改变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家族性婴儿重症肌阵挛癫(癎)(SME)患儿电压门控性钠通道α1亚基(SCNIA)基因的遗传特征.方法 对我院诊断的具有热性惊厥或癫(癎)家族史的SME患儿及其亲属进行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标本收集,提取DNA,PCR方法扩增SCNIA基因外显子,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筛查,对发现"异源峰"者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具有热性惊厥或癫(癎)家族史的SME患儿14例,其中一级亲属具有阳性病史者5例,2例存在SCNIA基因突变,为遗传性突变(c.4284+2T>C和c.1216G>T);二级亲属具有阳性病史者9例,2例存在SCNIA突变,为新生突变.结论 SCN1A基因是SME的重要致病基因,具有相同基因遗传基础的个体可以表型不同.应把一级亲属具有热性惊厥或癫(癎)病史的SME患者作为SCN1A遗传性突变筛查的重点,有助于发现遗传性SME.  相似文献   
144.
目的分析环磷酰胺作为二线药物治疗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例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效果欠佳的抗NMDAR脑炎患者序贯给予环磷酰胺治疗,进行疗效观察及安全性随访。结果 6例患儿经一线免疫治疗1~4周后,在精神症状、癫癎发作、不自主运动方面症状减轻;3例意识水平有所改善,能进行简单对答;所有患儿均仍有明显的反应迟钝,失语、失读、失写、失算、失用、运动障碍等高级皮层功能受损症状。予环磷酰胺序贯治疗,7 d内6例患儿均能进行简单对答;2~3周后3名学龄期患儿能进行简单计算,读写能力有较大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2~3个月后,6例患儿认知功能均基本恢复至病前水平,生活能力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发生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结论儿童抗NMDAR脑炎确诊后应及早给予免疫治疗,环磷酰胺序贯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5.
拉莫三嗪单药治疗各型癫癎的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拉莫三嗪(LTG)单药治疗不同类型癫癎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单独应用LTG或原用其他抗癫癎药(AED)转换成LTG单药治疗58例各型癫癎发作病例,并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 结果:41例中总有效率为80.49%,其中失神性癫癎有效率为100%.另17例服用其它AED已控制发作,转换为LTG单药治疗后也无复发.追踪1~3年,仍单用LTG且有效者占74.36%,平均剂量为4.12±1.50 mg/(kg·d-1),平均血药浓度为3.05±1.13 μg/ml,剂量与浓度呈直线相关(P<0.01).不良反应率为13.79%,主要表现为皮疹和偏头痛. 结论:LTG单药治疗各型癫癎发作均有效,尤以失神性发作型为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  相似文献   
146.
目的研究4-氨基吡啶(4-AP)对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了解4-AP的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内游离钙后,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记录4-AP及L型谷氨酸对小鼠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Ca2+]i的影响.结果4-AP与谷氨酸均能提高[Ca2+]i,两者峰值与持续时间存在差异,共同作用于细胞时的上升曲线与单用谷氨酸时相仿.结论4-AP的药理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神经细胞[Ca2+]i有关,其中机制与兴奋性氨基酸的[Ca2+]i升高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47.
对SCN1A 基因突变阴性的热性惊厥(FS)患者进行3 基因突变筛查,并分析其突变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和Sanger 测序方法对38 例入组患者筛查SCN3A 基因突变,采用生物软件分析突变特点。结果2 例错义突变(c.956T>C/p.I319T,c.5179G>A/p.D1727N);同源性比对分析提示2 例突变均高度保守,在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和100 例正常人中未发现相应的位点改变。结论在SCN1A 基因突变阴性的FS 患者中,发现2 例SCN3A基因突变错义突变,该突变可能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8.
灰质异位症(Heterotoplcgray matter,HGM)是神经元移行异常的一种先天畸形,可与其它脑先天畸形并存。临床上较突出的表现为癫痫,以前多报道为药物难以控制的癫痛,但近年来发现其表现等方面有许多特殊性。现将我院经MRI证实的HGM4例,就其临床表现、与癫痫的关系及脑电图和MRI的特点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4例均住院观察治疗,病例简介如下:例1男,1岁3个月,生后2个月开始有反复发作右侧肢体局限抽搐,严重时出现意识丧失及四肢抽搐,1~3次/天。体查示右肢轻瘫。脑电图示左额…  相似文献   
149.
<正>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125例中男100例,女25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9.5岁。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中枢与外周5-HT及其前体和代谢产物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21例首次发病后经8周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的血清5-HT、5-HIAA、TRP进行检测,并作治疗前后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除治疗后的脑脊液和血清TRP二者呈负相关外,其余两容积内的各值均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5-羟色胺类物质的含量不能反映中枢这类物质的浓度,经典抗精神病药主要作用于中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