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90篇
  1篇
中国医学   11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究分析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方式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所收治的共计60名实施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分号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陪伴分娩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上的疼痛度改善效果。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来看,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效果显著提升,疼痛度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当前阶段针对产妇分娩实施一对一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护理疼痛效率,未来具有推广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研究酸枣仁芽的化学成分,从物质基础的角度探寻萌发对酸枣仁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干燥的酸枣仁芽粉碎后石油醚浸泡提取,除去油脂类成分,残渣干燥后再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减压浓缩后得酸枣仁芽甲醇浸膏,将浸膏溶解,采用硅胶,C_(18)反相硅胶,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等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NMR和MS等现代波谱技术,结合参考文献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酸枣仁芽中分离鉴定13个化合物,分别为酸枣仁皂苷B (1),酸枣仁皂苷D (2),酸枣仁皂苷A (3),白桦脂酸(4),白桦脂醇(5),羽扇豆醇(6),麦珠子酸(7),美洲茶酸(8),齐墩果酸(9),熊果酸(10),木兰花碱(11),荷叶碱(12),当药黄素(13)。结论: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酸枣仁芽中分离得到。经对比,发现酸枣仁芽的化学成分与传统药用部位种子相似,主要为三萜及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化合物等,为酸枣仁芽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郑峰  姜燕  江蕾  洪海娟  臧秀娟 《安徽医药》2017,38(4):411-414
目的 探讨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对长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 以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诊治的7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血液透析(HD)33例(HD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治疗40例(HP+HD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4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肱动脉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MD)及微炎症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D组、HP+HD组透析前肱动脉FMD均低,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透析前比较,HD组透析后肱动脉FMD下降[(7.10±1.52)% vs (4.75±1.65)%](P<0.05),而HP+HD组则上升[(7.08±1.60)% vs (8.40±1.53)%];HP+HD组透析后肱动脉FMD大于HD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肱动脉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多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单纯血液透析加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有效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及减轻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5.
96.
腹腔镜手术是妇科手术的一大创新,具有腹壁疤痕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独特的优点。我院于2006年6月-2007年6月对70例妇女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胡卫  姜燕  沈志祥 《医药导报》2000,19(5):465-466
目的 :研究丁酸钠灌肠治疗对结肠炎临床表现、粘膜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与凋亡有关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醋酸诱导大鼠结肠炎 ,3d后随机分为三组 ,每天分别给予丁酸钠、5 氨基水杨酸和 0 .9%氯化钠溶液灌肠 1次。于第11天处死 ,进行结肠损伤指数评分及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和黄嘌呤氧化酶 (XOD)的测定。结果 :0 .9%氯化钠溶液灌肠组 ,腹泻及结肠损伤持续存在 ,结肠损伤指数明显高于丁酸钠灌肠治疗组和 5 氨基水杨酸灌肠治疗组。而丁酸钠灌肠治疗组 ,腹泻及结肠均恢复正常 ,且均与组织的GSH、XOD水平相关。结论 :丁酸盐灌肠治疗可刺激结肠损伤修复 ,表现为临床症状好转 ,炎症抑制及相应指标改善。提示丁酸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8.
经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支气管结核探讨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对支气管结核的诊疗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或刷检涂片、痰细菌学检查证实的113例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表现、支气管镜检查所见,以及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不同方法,探讨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平均年龄37.3岁,男女比例为1:2.05。在支气管镜下显示左侧多于右侧,镜下具有多形态,多部位特点。炎症浸润型32例(28.3%),溃疡或干酪坏死型41例(36.3%),肉芽增殖型28例(24.8%),瘢痕狭窄型11例(9.7%),管壁软化型1例,(0.9%)。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支气管结核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支气管结核的主要手段,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是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下手术治疗听神经瘤,以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神经功能的保留率,初步实现听神经瘤的“精准”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8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下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共30例。患者术前均采用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C)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重建面神经,术中显微镜下验证所重建面神经位置的准确性。将重建的面神经、内听道水成像、颞骨薄层CT扫描重建并进行多模态融合,判断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CT导航下确定内听道后壁的准确位置及需要磨除的范围,术中持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30例患者中,面神经重建成功率为100.0%,与实际位置符合率为93.3%(28/30)。17例进行导航,导航注册误差为0.30~0.92mm,平均(0.47±0.15)mm。39例中,肿瘤全切除28例(93.3%),次全切除2例(6.7%);面神经解剖保留28例(93.3%),功能保留26例(86.7%)。术前均为不可用听力,术后无听力保留及改善。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无脑脊液漏、术区血肿及后组脑神经损伤症状。结论采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听神经瘤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面神经功能的保留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丙泊酚或七氟醚对全麻术后睡眠质量及褪黑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年龄18~49岁,BMI 18.5~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60):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两组采用相同药物麻醉诱导; P组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输入4~12 mg·kg~(-1)·h~(-1),间断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顺阿曲库铵0.1 mg/kg,维持BIS 40~60;S组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吸入MAC 1.0~1.3,间断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顺阿曲库铵0.1 mg/kg,维持BIS 40~60。观察术前1 d及术后1、3、7、30 d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晨尿硫酸褪黑素浓度。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3 d P组PSQI明显升高,术后1 d S组PSQI明显升高(P0.05)。术后3 d S组的PSQI明显低于P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3 d P组褪黑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1 d S组褪黑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3 d S组褪黑素浓度明显高于P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对全麻术后睡眠质量都有明显影响,但七氟醚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较丙泊酚短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