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院2004—08/2007—08腹部术后共发生8例胃瘫综合征(PGS),常易被忽视或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而再次手术,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38~79(57.5±7.5)岁。其中胰体尾肿瘤2例(12.5%),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胃恶性肿瘤4例(50%),其中胃体窦部癌3例(37.5%)行胃癌根治术,胃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12.5%)行D2手术;  相似文献   
102.
<正>左半结肠癌属于临床外科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较为隐匿,早期无明显特异性临床症状,患者常以腹部胀痛、大便带血、排便困难等症状被发现,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1-2])。部分患者以伴有急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占10%~30%,对于此类患者,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治疗~([3])。有研  相似文献   
103.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10年收治的59例经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男28例,女31例;年龄13 ~79岁,平均56.7岁;其中<20岁8例,20~60岁40例,> 60岁15例.本组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下腔出血(SAH)患者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5.6岁和51.3岁.1.2临床表现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癎)发作2.5 ~15 h,平均7.9h,诊断SAH后急诊入院34例;因视力减退、复视、眼球运动障碍、颈部僵硬2~7d,平均4.3d入院19例;因声音嘶哑、呛咳、头痛头晕、颈部疼痛6~ 13 d,平均8.9d入院6例.  相似文献   
104.
南京市大厂区医院普外科于2004-01-2007-12对66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行术中胆道造影,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9例,女37例,年龄20~81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有右肩背部放射痛40例.有不同程度巩膜黄染者30例.有典型Charcot三联症20例,有Renaly五联症2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巨细胞动脉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对不同治疗的效果和误诊的原因。方法对8例患者的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局部检查、实验室检查、组织学检查和对不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巨细胞动脉炎可以有不同的首发表现形式,但头痛是主要的临床症状(6例)。实验室检查:8例血沉均增快,平均86mm/h;5例血红蛋白减低,平均为6.1g/L;4例CRP增高,平均为132mg/L。颞动脉组织学检查是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3例行颞动脉检查(6条),5条内膜欠光滑、腔内回声不佳;1条未见异常。皮质激素有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中老年人,特别是颞、枕和颈部胀痛和剧痛,伴或不伴发热、眼胀和复视的患者,要行颞动脉触诊检查.注意血红蛋白、ESR和CRP的变化,必要时行颞动脉超声检查,颞动脉分段活检是诊断巨细胞颞动脉炎的金标准.皮质激素是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6.
适宜剂量华法令对非瓣膜性房颤的抗血栓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量研究表明,房颤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习惯上把房颤分为瓣膜性(主要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和非瓣膜性(NVAF,主要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以外的其它心脏病,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主)。一般认为,NVAF的致卒中危险性低于瓣膜性房颤,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老年化社会上  相似文献   
107.
短暂性完全遗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08.
H-反射对糖尿病近段神经病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证实糖尿病近段神经病的存在以及H反射在糖尿病近段神经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通过经典的H反射和顺向周围神经传导检测方法,对正常组176条胫神经、糖尿病组268条胫神经进行对比研究。正常胫神经H波潜伏期(HL)多元回归方程8.2+0.5×腿长(cm)+0.06×年龄(岁),再加3.6ms(2s)为建议的正常参考值上限。结果44.0%(118/268)糖尿病组胫神经HL延长。糖尿病组胫神经中,74.6%(200/268)HL大于95%正常参考值上限,明显高于感觉神经传导速(38.5%)和运动神经传导速(43.3%)检测的阳性率(χ2=115.6,P<0.0001)。结论H反射较常规周围神经传导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糖尿病近段神经病的发生可能远较临床诊断的频度为高。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单侧海马硬化并同侧发作间期EEG异常的颞叶内侧癫患者的发作期EEG定侧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头颅MRI证实为单侧海马硬化,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表现为同侧发作间期EEG异常(包括样放电和颞区间歇性节律性δ活动)的颞叶内侧癫患者,在发作期EEG的定侧定位价值。结果:发作期EEG定位于同侧颞区的占59.7%,同侧颞-额区的占12.5%,能定侧的占84.7%,其中定位于颞区和颞-额区的占72.2%,定位于同侧半球的占12.5%。结论:单侧海马硬化并同侧发作间期EEG异常的颞叶内侧癫患者,发作期EEG的定位和定侧有较高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Rasmussen’s脑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系统随访10-30个月。结果经过综合评估,6例行大脑半球切除术,2例行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后"tailor"式切除联合功能区致痫皮质电凝热灼术,1例行多脑叶切除术。在随访期间,癫痫发作完全消失者3例、偶有发作者2例、发作减轻者3例、1例无缓解。术后早期5例出现肌力下降、4例无变化。经过康复治疗后,肢体功能好转6例,神经心理功能改善8例。结论手术治疗Rasmussen’s脑炎,不仅能有效控制或减轻癫痫发作,还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心理功能。其早期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