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究rPA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贵州益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56例发病时间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rPA溶栓治疗,通过记录溶栓前、溶栓后24h NIHSS评分及患者3个月的Rankin改良评分(mRs),对疗效作出评价.结果 56例患者中,13例(23.21%)病人3h内溶栓,43例(76.79%)病人3~6h内溶栓.溶栓后24h NIHSS评分42例(75%)>4分.3个月后完全恢复(mRs评分<3分)分别为40例(71.43%).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行rPA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于急性脑梗死后3h内与3~6h行rPA治疗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82.
棘波触发平均肌电图新参数对神经原性损害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实定量肌电图运动单位电位(MUP)新参数的临床神经生理意义,探讨对神经原性损害的诊断作用。方法采用棘波触发平均技术,在轻度用力肌肉收缩下记录胫前肌、拇短展肌、股四头肌神经病组的1743个MUP,正常组的1903个MUP,并对多项参数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单一参数分析中,面积、波幅、时限可分别判别80.0%~82.1%,77.4%~78.1%,66.9%~73.6%的神经病组MUP。两项参数组合,包括波幅和面积:波幅比值组合,波幅和时限组合,判别敏感性比其原参数明显增加,可分别判别79.0%~82.3%,80.7%~82.8%的神经病变组MUP。简化的此种组合判别方程,2×Lg(波幅)+Lg(面积/波幅)-4,形成大小指数;5×Lg(时限)+3×Lg(波幅)-10,形成宽度-高度指数,与其原始方程具有相同的判别作用,可以替代原始方程。结论这一分析结果与传统肌电图或新近的模式匹配肌电图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3.
报道了954例急性期(发病后平均2.95天)住院病例的高血糖与急性脑卒中关系的分析结果。入院后空腹血糖水平和病情间明显的相关性,提示脑卒中急性期应激状态下反应性血糖增高存在的可能性。去除有糖尿病史的病例后,此种相关显著性进一步增加(u=2.06)。入院24小时内血糖水平和脑卒中近期预后间也存在着明显相关性,去除有糖尿病史的病例后,此种相关性进一步增加。此发现证实了高血糖对急性脑卒中的不利影响,但在血糖增高预后差的病例中,并不排除病情严重程度本身既导致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又对预后具有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入院血糖水平与急性期病情、急性期病情和近期预后之间的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支持这一推测。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外伤性双侧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采用微创治疗外伤性双侧颅内血肿32例患者,与同期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微创组的总有效率为71.9%(23/32),显著高于开颅组的46.7%(14/30)(P〈0.05);其中微创组在出血量30~80 ml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而开颅组在〉80 ml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微创组(P〈0.01)。在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微创组也显著优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治疗外伤性双侧颅内血肿损伤小,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5.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内溶栓治疗的TCD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以其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并且长时期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不良预后.随着新型溶栓药物的发展,1995年美国NINDS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显示[1],发病3 h以内静脉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可观察到24 h内症状明显改善以及3个月、1年时的满意疗效[1,2].此疗法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研究还显示,有症状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在rt-PA治疗组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6.
黄光  刘兴洲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8):1658-1659
Paget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骨病,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破骨性及异常增生性骨病变,临床以骨重建增加、骨肥大、骨结构异常,并导致骨痛、畸形和局部皮肤发热为特点.其诊断应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骨巨细胞瘤、骨肉瘤、多发性骨髓瘤及前列腺癌骨转移等相鉴别.现将Paget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以及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特征,并分析新生血管的血液动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常规超声、彩色功率多普勒超声筛选出20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29个斑块,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斑块进行检测,分析超声造影表现与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分布特征、血液动力学特点。结果 29个斑块中有28个斑块显示不同程度的增强,有9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单纯从管壁外向斑块内增强,有6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单纯从管腔内向斑块内增强,另有13个斑块表现为造影剂从管腔内、管壁外周双向进入斑块内增强。在这些回声强度不同的斑块中,共5个硬斑块,其中4个硬斑块表现为造影剂从管壁外周向斑块内呈稀疏点状增强。在增强的28个斑块中软斑块9个,混合斑块15个,硬斑块4个。结论 颈动脉超声造影可以实时、敏感地强化显示不同性质的颈动脉斑块,揭示颈动脉斑块内血液动力学特征。颈动脉超声造影是一种识别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8.
颞叶癫痫附加症(temporal plus epilepsies,TPE)是癫痫发作的起始累及到颞叶及其周边结构(额眶皮层、岛叶、岛盖顶部及颞-顶-枕交界区)并具有复杂致痫网络的多脑叶癫痫的一种特殊类型,2001年法国的Ryvlin等[1-2]最先引用.TPE不仅是一种多脑叶癫痫,还是癫痫患者猝死的特殊危险因素,岛叶与心血管功能密切相关,此外继发全身性强直-阵挛的频繁发作也是诱发呼吸衰竭加重的主要原因[3].正确认识颞叶癫痫附加症将有助于我们对颢叶癫痫外科治疗不利预后的正确评估.  相似文献   
89.
路易体痴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易体痴呆 (dementia of L ewy body,DL B)是一种以波动性认知障碍、持久的注意障碍、视空间障碍以及持续复杂的视幻觉、轻度锥体外系表现为特征 ,病理上有路易体的变性疾病 [1 ]。Okazaki在 196 1年报道了两例患者 ,随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目前 ,DL B被认为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 (AD)的痴呆 ,AD在痴呆中占 5 0~ 6 0 % ,DL B占 15~ 2 5 % [2 ]。一、DL B的病理学特征 :1.路易体 (L B) :是诊断 DL B的关键。F.H.L ewy在1912年首先描述 L B是一种球型、胞浆内的嗜酸性神经元包涵体 ,也可见于胞外。脑干路易体 (经典型 L B)…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初步分析Rasmussen脑炎患儿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 Rasmussen脑炎确诊患儿8例,在单纯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MCA血流速度。结果病灶侧血流速度变化率与病灶对侧血流速度变化率的差值分析显示,平均血流速度的方差最小。TCD检测的双侧MCA在癫痫发作期表现为不均等的血流速度增加。结论平均血流速度较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更适合作为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