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与炎性粘附分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与参与介导免疫炎性损伤的细胞粘附分子之间的关系。方法:以ELISA方法检测40例RA患者外周血中IL-2、IL-10、 sICAM-1、sVCAM-1水平。结果:RA患者TH1,细胞因子IL-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H2细胞因子IL-10及细胞粘附分子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A患者高水平的 IL-10与低水平的IL-2提示TH2细胞功能亢进,进而TH1细胞被抑制,并导致细胞因子谱的偏移;高水平的sICAM-1、sVCAM-1是RA患者慢性炎症损伤的重要介质;异常升高的IL-10与细胞粘附分子的共同作用是导致RA患者病理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强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血脂异常员工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体检的某国企血脂异常员工117例,随机分成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研究组实施为期1年的有针对性的强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性健康建议,记录干预前后的血脂情况。运用 SPS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体质量指数、TC、TG 和 LDL-C 均数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研究组受试者各项指标达标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控制血脂水平能起到比一般性健康建议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老年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新喋呤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新喋呤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竞争法 ,检测 3 4例恶性肿瘤患者和 3 5例对照的血清新喋呤水平。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检测血清新喋呤水平可作为判断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胱抑素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cystatin C-based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CysC)对人工肝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364例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住院患者,根据28 d死亡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69例和死亡组95例,分析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对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eGFR-CysC水平低是HBV-ACLF患者28 d死亡率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风险比=0.987;95%置信区间:0.979~0.996,P=0.003)。基线eGFR-CysC水平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r=?0.439,P<0.001)、MELD联合血清钠评分(r=?0.481,P<0.001)和慢性肝衰竭联盟-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Chronic Liver Failure Consortium ACLF, CLIF-C ACLF)(r=?0.340,P<0.001)呈负相关。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示基线值,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使用人工肝治疗后的eGFR-CysC值判断患者28 d死亡与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9、0.697、0.716、0.749(P<0.001),eGFR-CysC最佳临界值分别为70.620、67.525、61.725、64.685 mL/(min·1.73 m2)。  结论  eGFR-CysC水平能辅助评价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率,动态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5.
SLE患者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与Th1、Th2细胞因子偏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捷  王兰兰  刘瑾 《华西医学》2004,19(3):409-41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根据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病例组与对照组T细胞表面标志CD3 ,CD4,CD8的表达情况。用微量反应板根据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测定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IL - 2及IL - 6水平。结果 :SLE患者CD3 + CD4+ 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CD3 + CD8+ 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1) ,CD4+ T/CD8+ T细胞比例倒置 ;血清IL - 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而血清IL - 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SLE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介导免疫调节紊乱的主要因素 ,CD4+ T/CD8+ T细胞比例倒置 ,而CD4+ T细胞水平明显降低 ,其Th1,Th2细胞功能也表现明显偏移 ,以Th2细胞亢进为主 ,产生大量Th2细胞因子 ,介导免疫调节反应 ,致B淋巴细胞活跃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同时 ,CD8+ T细胞功能亢进 ,CTL细胞参与机体组织损伤 ,进一步导致免疫紊乱及免疫病理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66.
临床实习前护生健康教育认知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对29名护理专业专科护生临床实习前进行健康教育认知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开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护生健康教育的态度与知识均有明显不足。提出学校应当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等途径.使护生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哮喘儿童孟鲁司特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5~14岁哮喘儿童,共40例。给予入组患儿孟鲁司特常规治疗12周,随访6次并检测入组患儿FeNO水平,测定晨起呼气峰流速(PEF),并计算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记录儿童哮喘控制评分(C-ACT)。根据孟鲁司特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的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变化,将入组患儿分为显效组和无效组,采用SPSS 17.0对不同分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最后有31例患儿完成为期12周的研究,其中显效组21例,无效组10例。 结果两组患儿在哮喘病史时间[(2.36±2.03)年,(3.60±1.51)年]、病情分级(部分控制/未控制)(16/5,1/9)、起始C-ACT评分[(20.71±0.85)分,(19.30±1.57)分]、起始FeNO水平[(9.93±7.69)ppb,(32.52±22.70)ppb]方面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2,χ2=11.98,t=3.29,t=4.15;均P<0.05)。显效组患儿起始FeNO水平为(9.93±7.69)ppb,孟鲁司特治疗12周,前后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P>0.05);无效组患儿治疗前起始FeNO水平为(32.52±22.70)ppb,孟鲁司特治疗12周,前后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6,P>0.05)。两组患儿孟鲁司特治疗后,PEF%pred、C-ACT评分均提高,6次测量结果之间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63,6.06,50.67,6.09;均P<0.05)。两组患儿孟鲁司特治疗12周期间,除显效组患儿治疗2周时FeNO水平与PEF%pred呈正相关(r=0.44,P<0.05)外,FeNO水平与PEF%pred、FeNO水平、C-ACT评分无相关性(P>0.05)。 结论FeNO与PEF%pred、C-ACT评分相比暂不具有明显的疗效监测价值,哮喘患儿的病史、病情分级、起始C-ACT评分、起始FeNO水平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孟鲁司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68.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是当今精神医学界及临床心理学界广为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同时也备受争议。该诊断单元是否应该确立?应该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描述?为了进一步理解其病理实质、明确其诊断地位,笔者将就边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了解等级诊断和多轴诊断体系在人格障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随机抽样的3075例精神科门诊患者进行人格障碍调查.以人格障碍诊断问卷为筛查工具,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配套的轴Ⅱ人格障碍临床访谈(SCID-Ⅱ)对筛查阳性者进行面检并作出诊断.同时,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对患者的PD患病情况作出临床诊断.结果 根据DSM-IV多轴诊断体系,3075例门诊患者中982例(31.93%)符合人格障碍诊断标准,以回避型(8.10%)和强迫型(7.58%)人格障碍最为常见,其中44.40%(436/982)合并两种或以上人格障碍.而根据CCMD-3诊断体系明确诊断人格障碍的仅9例(0.3%).结论 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患者中人格障碍较为常见,DSM-Ⅳ诊断体系对人格障碍的诊断较国内目前的临床诊断体系敏感.  相似文献   
70.
To review th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hospital care for Wenchuan earthquake casualties and draw lessons for the protective response in the future. Medical records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of the victims admitted in West China Hospital (WCH) were retro- spectively analyzed. Related data were compared between beforemath and aftermath of the earthquake and between WCH and frontier county hospitals. One thousand and thirty-one earthquake survivors were hospitalized, 1 358 victims underwent surgery and 142 victims were transferred to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crush syndrome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was 39.6%, 20,7% and 2.3% respectively. Wound classification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extremity damage was 72%, while the incidence of chest trauma, abdominal trauma and brain trauma was less than 10% respectively. Isolating rates of environmental pathogens were increased in the aftermath of earthquake, and the spectrum of the pathogens and related antibiotic sensitivities we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beforemath of earthquake.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population conditions in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s affect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victims and the geographic features restricted the efficiency of rescue. Trauma-induced MODS, crush syndrome and severe infections all constituted the dilemma for the hospital care, to resolve whether the multidiscipline team work was proved to be an optimizing choice. For a more effective disaster protective response in the future, the study on rescue plan and the ladder therapies for massive casualties should be potenti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