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CT-GPLB)诊断肺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3月—2022年8月109例临床怀疑肺感染性疾病患者CT-GPLB病原学诊断结果,并与痰、血、支气管镜常规病原学检查诊断结果比较。 结果 109例肺感染性疾病患者中,47例(43.1%)明确病原体,其中真菌24例(其中1例与革兰阴性杆菌混合感染),细菌9例,结核分枝杆菌12例,病毒1例,快速生长型偶发分枝杆菌1例。CT-GPLB病原学诊断率42.2%,另1例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但其他检查方法阴性。CT-GPLB组织培养阳性率21.1%,病理学阳性率28.4%,肺组织涂片阳性率7.3%。CT-GPLB肺组织病原体总诊断率42.2%(46/109)高于痰标本检查4.1%(3/73)、血标本检查3.1%(1/32)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9.8%(8/82)。CT-GPLB组织培养阳性率21.1%(23/109)高于痰培养阳性诊断率2.7%(2/73)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诊断率7.3%(6/82)。 结论 CT-GPLB组织检查对明确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诊断率高于常规病原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合并高血压(HT)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08~2015-09确诊的OSAHS患者157例,其中血压正常者为单纯OSAHS组57例,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为OSAHS+HT组100例,以正常人15名作为对照组。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检查,观察指标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及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_2)等;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结果血清TNF-α:OSAHS组、OSAHS+HT组较对照组增高(P均0.05),OSAHS+HT组较OSAHS组增高(P0.05)。MSaO_2和LSaO_2:OSAHS组、OSAHS+HT组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就诊收缩压和舒张压:OSAHS组、OSAHS+HT组均较对照组增高(P均0.05),OSAHS+HT组较OSAHS组增高(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OSAHS组和OSAHS+HT组AHI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P0.05),AHI、TNF-α与MSaO_2和LSaO_2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结论 OSAHS及OSAHS合并HT的发生均可能与炎症因子TNF-α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及其不同界值水平在结核性胸膜炎及非结核胸腔积液患者的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观察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包括16例病理确诊患者和24例临床诊断患者)及13例非结核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外周血T-SPOT.TB测定,应用SPSS19.0对TSPOT.TB斑点形成细胞(SFC)(个/106)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的外周血T-SPOT.TB阳性率为85.0%,显著高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23.1%(P0.01);结核性胸膜炎组的外周血抗原A(ESAT-6抗原)和抗原B(CFP-10抗原)的SFC分别为[15.2(0~110)/106]和[52.0(0~200)/106],明显高于非结核胸腔积液组[分别为0.5(0~40)/106和1.0(0~52)/106](P均0.05)。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结核性胸膜炎组分析结果显示,ESAT-6抗原和CFP-10抗原的SFC数值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和0.880,AUC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82~0.967)和(0.771~0.977)(P均0.05)。根据约登指数确定ESAT-6抗原和CFP-10抗原的诊断界值水平,将ESAT-6抗原为6/106SFC48.5/106时定义为弱阳性,其特异度为92.3%;将ESAT-6抗原的SFC≥48.5/106时定义为强阳性,其特异度可达100.0%;将CFP-10抗原为6/106SFC57/106时定义为弱阳性,其特异度为84.6%;当CFP-10抗原的SFC≥57/106时定义为强阳性,其特异度为100.0%。将临床诊断组与病理确诊组患者T-SPOT.TB的ESAT-6抗原和CFP-10抗原弱阳性率及强阳性率比较发现,两组抗原的弱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理确诊组患者ESAT-6抗原和CFP-10抗原强阳性率均高于临床诊断组(P0.05)。结论外周血T-SPOT.TB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较好的诊断效率,ESAT-6抗原和(或)CFP-10抗原的SFC数值在高界值水平则强烈提示为活动性结核感染。观测外周血T-SPOT.TB的ESAT-6抗原和(或)CFP-10抗原的界值水平及SFC数值高低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肺单个结节/肿块的疾病构成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8例肺单个结节/肿块连续性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良性组, n=22)和恶性病变组(恶性组,n=86),并比较两组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评价各种诊断技术的诊断效率。结果与恶性组比较,良性组平均年龄较低[(50.3±18.8)岁vs.(61.2±10.7)岁,P<0.05)],发热比例较高(33.3%vs.8.3%)(P<0.01)。良性组结节/肿块平均直径(34.9±16.0)mm与恶性组(42.1±20.6)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结节/肿块CT分叶征(75.6%)、血管集束征(32.6%)、胸膜凹陷征(40.7%)多于良性组(分别为50.0%、4.5%和、13.6%)(P<0.05),但空泡征则低于良性组(17.4%vs.40.9%)(P<0.0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 CT引导经皮经胸腔穿刺肺活检诊断率分别为39.2%(31/79)和96.8%(60/62)。41例同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CT引导经皮胸腔穿刺肺活检,诊断率分别为24.4%和97.6%(P<0.01)。结论肺单个结节/肿块疾病构成以恶性肿瘤为主,CT 特征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一定诊断意义,CT 引导经皮胸腔穿刺肺活检诊断率高。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01~2014-09住院的68例COPD合并HAP患者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资料,分析革兰阴性菌种类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68例患者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47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92株(62.6%),铜绿假单胞菌32株(21.8%),肺炎克雷伯杆菌10株(6.8%),其他革兰阴性菌13株(8.8%)。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增高,分别为头孢呋辛96.7%、头孢他啶94.6%、庆大霉素92.4%、环丙沙星92.4%等。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0.0%、60.0%、90.0%。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结论 COPD合并HAP的常见革兰阴性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菌,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临床医师应重视对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及肺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住院的PM/DM并ILD患者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5.7岁;5例为DM,2例为PM)均进行血清酶学和自身抗体测定、高分辨率CT(HRCT)及肺功能检查和皮肤肌肉活检。结果 6例患者出现酶学增高,以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增高明显;4例患者抗核抗体(ANA)(+),2例抗Jo-1抗体(+);皮肤肌肉活检病理诊断符合肌炎、皮肌炎改变。HRCT提示4例肺出现网点影及斑片阴影,3例出现双肺磨玻璃样病变和实变阴影。7例患者均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明显降低。6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1例患者死亡。结论 HRCT可以及早发现PM/DM肺部病变。CK明显增高和抗Jo-1抗体阳性是诊断DM/PM并ILD的重要指标。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弥散功能低下,应用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人群打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流行病学现状及高危因素。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对桂南、桂中、桂北14岁以上11 163人进行打鼾及OSAHS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集中填写问卷辅以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给打鼾者进行睡眠初筛检测和多导睡眠图检测。结果调查人群中有2940人打鼾,打鼾发生率为27.3%。符合OSAHS 448人,发病率4.3%。其中男性320人,发病率5.9%,女性128人,发病率2.5%。14-60岁时打鼾及OSAHS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60岁以后随年龄增大而发病率降低。习惯性打鼾者中OSAHS 260人,发病率21.6%,非习惯性打鼾者中OSAHS 188人,发病率10.8%。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SAH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鼻病变、年龄、饮酒、吸烟、睡眠体位、体重指数、性别。结论广西地区14岁以上人群打鼾发生率为27.3%。OSAHS发生率4.3%。打鼾及OSAHS发生率均为60岁以前随年龄增大而升高,而60岁以后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48.
南宁市学龄前儿童打鼾现患状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南宁市学龄前儿童打鼾及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12个幼儿园3~6岁的3 20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应用由家长完成的问卷调查表确定打鼾和相关症状。实际发放调查问卷总数为3 200份,应答2 892份,回收率为90.4%。有效问卷2 863份。结果本组学龄前儿童打鼾现患率36.57%。睡眠频繁打鼾8.98%,间歇性打鼾91.02%。睡眠呼吸暂停2.20%。与打鼾相关症状按发生率由高到低排列为:夜间多汗66.57%,注意力不集中64.85%,夜醒及夜惊48.14%,张口呼吸45.37%,口干咽痛44.79%,食欲减退44.60%,慢性咳嗽37.15%,体重不增34.19%,生长迟缓25.60%,夜间遗尿25.60%,呼吸恶臭25.50%,白天困倦17.96%。睡眠打鼾儿童相关疾病1047例,其中反复呼吸道感染40.11%,扁桃体肥大32.86%,过敏性鼻炎12.61%,体重超重9.36%。鼻部疾病包括中耳炎和/或副鼻窦炎8.40%,支气管哮喘8.98%,肥胖3.53%。1047例睡眠打鼾学龄前儿童有家族史占56.83%。结论学龄前儿童睡眠打鼾有较高的发生率,睡眠打鼾不仅影响孩子睡眠质量同时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广西城乡人群对打鼾的认知状况.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3月,对广西南部、中部、北部14岁以上居民进行集中填写问卷辅以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共抽样调查2 862户,11 163人.有20.0%的人认为打鼾是病,其中城市占83.4%,乡村占16.6%;14.2%的人认为打鼾是病需要治疗,其中城市占87.6%.乡村仅占12.4%,城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324.689,P=0.000);打鼾者31.9%认为打鼾是病,其中20.3%认为需要治疗.不打鼾者15.6%认为打鼾是病,其中11.9%认为需要治疗,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576,P=0.000),不同职业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521.505,P=0.000).不同文化程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486.435,P=0.000).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592,P=0.000).结果 广西城乡20.0%的人认为打鼾是病,14.2%的人认为需要治疗.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居住地(城市、乡村)和打鼾者对打鼾认知程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