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抗血小板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抗血小板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的作用陈方平各种原因所致的血管内皮受损,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都可因为暴露了内皮下的粘附蛋白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胶原等而引起和血小板膜粘附蛋白受体(GPIb/Ⅸ、Ⅰa/Ⅱa)之间的粘附反应。随之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222.
为了探讨葛根提取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以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患者骨髓及HL-60细胞分别与葛根提取物、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及HA(HHT+Ara-c)共同培养24h,应用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DNA片段百分率测定等观察以上处理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对其中10例处理前后的骨髓细胞用免疫组化法进行bcl-2、c-myc(B细胞淋巴瘤/白  相似文献   
223.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血小板膜(GPⅡb)胞内段在信号传递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表达GPⅡb~(R995A)Ⅲa的CHO细胞为研究对象,以正常人血小板和表达GPⅡbⅢa的CHO细胞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沉淀、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PAC-1且结合能力和PP125~(FAK)磷酸化。结果:GPⅡbⅢa CHO细胞几乎不结合PAC-1,而GPⅡb~(R995A)ⅢaCHO细胞结合PAC-1明显增加;GPⅡbⅢa CHO细胞只有在粘附纤维蛋白原后才有FAK磷酸化,GP血b~(R995A)Ⅲa CHO细胞在悬浮时即有微弱的FAK磷酸化。结论:本研究提示GPⅡb~(R995A)点突变能改变受体的低亲合力状态,使受体具有高亲合性;该突变还介导细胞内信号传导,引起非配体结合的FAK磷酸化。  相似文献   
224.
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治疗中的作用均为我国最早发现,我国对于 APL 的治疗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但国外有关 APL 的指南中仍无我国的治疗方案,并且我国的治疗方案与国外亦不一致。文章对国内外 APL 指南进行了解读,以探寻 APL 的规范诊疗。通过分析我国及欧美国家的 APL 指南,展示 APL 的研究现状,探讨 APL 的研究方向。目前国内外 APL 指南仍有一定差异,建议根据循证医学尽快统一 APL 的诊疗规范。希望我国的治疗指南更多地依据循证医学,更能被世界接受。  相似文献   
225.
目的:比较头孢他啶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治疗血液病合并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例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47例患者采用头孢他啶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药均可作为免疫力低下患者合并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226.
本文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以丹参联合前列腺素E1脂质微球预防肝静脉闭塞病,结果8例患者均未发生肝静脉闭塞病,也无其他副作用,认为丹参联合前列腺素E1脂质微球预防肝静脉闭塞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7.
目的探索肠上皮细胞用于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用已构建好的质粒载体pcDNA3.1F9,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肠上皮细胞SW480,RT-PCR检测mRNA的转录,ELISA、一期法检测蛋白表达及凝血活性。结果转染后的细胞中有人凝血因子IX(humancoagulationfactorIX,hFIX)mRNA的转录;ELISA法测得转染后24h细胞上清中的hFIX蛋白量为(11.72±0.24)ng·106cell-1·24h-1,转染后48hhFIX蛋白量为(381.34±16.16)ng·106cell-1·24h-1。一期法结果示细胞上清中的hFIX有凝血活性,转染后48h达(45±0.85)%·106cell-1。结论肠上皮细胞SW480转染pcDNA3.1F9质粒后可表达有凝血活性的hFIX,肠上皮细胞有望成为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228.
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茵陈五苓散组、胶股蓝组,造模1个月后抽样检测大鼠主动脉,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造模成功指标,经治疗1个月后分别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学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主动脉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细胞凋亡。结果茵陈五苓散与胶股蓝组比较,能降低TC、TG、LDL,升高HDL,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降低血浆黏度、全血中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消退斑块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维持主动脉组织结构,抑制细胞凋亡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茵陈五苓散具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它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29.
背景:复方黄连能够抑制鼻咽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但其作用的机制并不很清楚。目的:探讨复方黄连抑制鼻咽癌细胞移植瘤生长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方法:实验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实验选用10只Balb/C裸鼠,鼠龄3-4周。饲养1周后,在每只裸鼠的前腋下接种0.5mL(0.5&;#215;10^7个)HNE1细胞。移植瘤形成后,根据移植瘤的大小,按数字法将裸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灌喂复方黄连,对照组裸鼠仅灌喂无菌水。从瘤组织提取RNA,经返转录荧光标记作为探针与cDNA芯片杂交后用激光共聚焦扫描仪分析基因表达并通过返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一步证实基因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复方黄连处理后HNE1鼻咽癌细胞移植瘤的基因表达。结果:复方黄连处理30d后,移植瘤明显减小,同时有335条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即242条基因表达下调和93条基因表达上调。通过RT-PCR分析,6条基因证实为真正差异表达。其中,MAD3,H731和EGR-α基因mRNA表达增高,而TRAP5,P68激酶和CHK1基因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复方黄连能够抑制HNE1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对HNE1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基因表达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30.
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人单核细胞组织因子 (TF)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及Percoll。细胞促凝活性 (PCA)的检测采用一期凝固法。细胞TF抗原测定采用ELISA法 ;TFmRNA检测采用RT PCR的方法 ;IκBα水平分析采用Westernblot方法 ;NF κB的变化分析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结果 AngⅡ (10 - 9~ 10 - 7mol L)可剂量依赖性诱导单核细胞PCA、TF抗原及mRNA的增加 ,并有明显的时效关系。洛沙坦 (losartan)浓度在 10 - 6 ~10 - 5mol L可不同程度地阻断AngⅡ的作用。Staurosporine(2 .5× 10 - 7mol L)以及金雀异黄素 (4× 10 - 5mol L)可显著抑制AngⅡ (10 - 7mol L)诱导的单核细胞PCA、TF抗原增加及TFmRNA的表达 ;AngⅡ(10 - 7mol L)作用 15min可引起单核细胞IκBα水平下降 (P <0 .0 5 ) ,6 0min时IκBα水平降至最低水平 ,180min时恢复至正常水平 ;凝胶电泳迁移率显示AngⅡ (10 - 7mol L)诱导单核细胞NF κB的作用在 15min起效 ,6 0min时核内NF κB的水平最高 ,180min恢复正常 ;洛沙坦 (10 - 5mol L)或PDTC(10 - 4mol L)均可抑制NF κB的活化。结论 AngⅡ可诱导单核细胞TF的表达 ,该作用是通过AngⅡ 1型受体实现的。胞内PKC发挥较强的作用。NF κB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