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本研究尝试以数学关系式来描述中药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并建立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学进一步分析,总结中药的性-效关联规律。力求对药性理论进行现代阐释的同时,增加药性理论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32.
对2010版《中国药典》中性、味、归经、功效记载齐全的药物进行整理观察,发现部分中药功效文字组成极为相似,作用范围亦存在交叉。本文选取祛风湿、祛风除湿、胜湿作为讨论对象,对其作用范围进行展开,运用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这组功效内涵进行相似性探讨,为中药功效术语规范仅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优选黄连-厚朴药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小檗碱与厚朴总酚的提取率以及出膏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溶剂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醇浓度对各指标的影响。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厚朴总酚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3%磷酸(三乙胺调节pH=4.0)。结果:黄连厚朴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药材,70%乙醇回流,提取60min,提取1次。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省时,省材。为黄连-厚朴配伍的复方制剂的工艺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清开消炎方及其组方药物对慢性鼻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批SD大鼠分别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70只.采用NO2或SO2染毒26 d并肌注苯甲酸雌二醇7d建立肺气虚型慢性鼻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鼻炎康组(410 mg·kg-1)、藿胆丸组(2 000 mg·kg-1)、清开消炎方组(46.6 mg·kg -)、广藿香油组(13.3 mg·kg-1)、猪去氧胆酸组(33.3 mg·kg-1),分别ig蒸馏水或相应药物30 d,选用鼻部症状、鼻分泌物及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血清总IgE、鼻黏膜形态组织学等5个评价指标,考察清开消炎方及其组方药物对上述2种慢性鼻炎模型的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2种模型组大鼠鼻部症状评分及鼻分泌物EOS计数均有所增加、鼻黏膜萎缩变薄,与正常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给药4周后,对于SO2造模组大鼠,清开消炎方及其组方药物可明显改善其鼻部症状及鼻黏膜厚度、降低鼻黏膜及血清EOS(P<0.01或P<0.05),其中清开消炎方组行为学评分下降至(2.10±0.32)分,鼻分泌物EOS数减少为(11.8±4.52)个,鼻黏膜厚度为(0.239±0.04) mm;对于NO2造模组,亦可有效缓解鼻部症状、降低鼻黏膜EOS浸润(P<0.01或P<0.05),并具有缓解其他相应症状的趋势,其中清开消炎方组行为学评分下降至(5.80±2.35)分,鼻分泌物EOS数减少为(35.6±8.07)个,鼻黏膜厚度为(0.290±0.04)mm.其组方药物均可显著改善慢性鼻炎大鼠鼻部症状、减少鼻分泌物EOS数量(P<0.01或P<0.05).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开消炎方能有效缓解慢性鼻炎大鼠鼻部症状,对鼻分泌物EOS及鼻黏膜厚度的影响优于组方药物,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5.
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对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系的构建做了深入阐述,以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框架为目标,坚持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以个体健康为中心,与多家“治未病”试点单位进行交流,尽可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中医药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建立铁皮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用DNS法测定其多糖的含量.结果 铁皮石斛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h,浸提2次.结论 该工艺简单、合理,多糖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37.
广东省"十一五"期间在"大中药"、"大健康"中医药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本文就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分析,从构建大中药健康产业链各环节有机连接和携同发展的举措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数字化领域多年探索实践的案例分析,勾勒出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8.
目的基于“知识元”探讨五味与归经的内涵。方法以200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所栽符合标准的药物的五味与归经为研究对象,建立知识元素材库,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五味和归经频数经Y。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五味的归经频数上,淡、甘入肺频数最高,涩、成、苦、酸、辛入肝频数最高。从归经所入五味的比例分布看,入心经主要是甘、淡,分别为12.9%、14.81%;入肝经主要是成、酸、甘,入脾经主要是酸、辛,入肺经主要是淡、甘,入肾经主要是成、酸,入心包主要是酸,入小肠主要是涩,入胆经主要是苦,入胃经主要是淡,入大肠主要是涩,入膀胱主要是淡、涩,入三焦主要是苦。结论五味各有所主之经,十二经各有所喜之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80例ACS患者和健康体检者86例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及斑块的性质,同时进行血清hs-CRP浓度的测定。结果两组hs-CRP浓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CS组中正常8例,增厚15例,生成斑块57例,3组患者hs-CRP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两两比较各组患者hs-CRP水平间差异亦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颈动脉斑块生成者中稳定斑块者与不稳定斑块者hs-CRP间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0.
作者尝试引入竞争力理论和方法对广东医药产业与主要竞争省份进行比较分析,本文报告有关研究的方法及部分研究结果,供医药界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