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6篇
内科学   150篇
预防医学   25篇
  2022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41.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评价"封洲禁牧"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江西省进贤县2005-2007年间开始实施"封洲禁牧"的爱国、新和、黄家、繁荣、丰富和曹门 6个村及相应的爱国牛洲、六零圩洲、黄家牛洲、大洲、勾连洲和犁头咀洲等6块草洲.每年采用单纯随机的方法抽取试点村约300名居民进行Kato-Katz病情调查,春秋两季对试点村相应的草洲进行系统抽样查螺;选择高程16.5 m以上富田大岸草洲进行螺情调查并翻耕和种植芝麻;对丰富和爱国村20~5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及居民对实施"封洲禁牧"的认知情况,了解居民对"封洲禁牧"的依从性及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实施"封洲禁牧"前,爱国、新和、黄家、繁荣、丰富和曹门村的人群感染率分别为11.35%(90/793)、4.00%(12/300)、4.00%(6/150)、8.00%(12/150)、3.17%(4/126)和6.64%(14/211),6个村实施"封洲禁牧"后,至2008年,其感染率分别下降至0.18%(1/551)、0.00%(0/348)、0.00%(0/316)、2.27%(7/308)、1.17%(5/428)和1.16%(5/430),除丰富村外(χ2=2.4,P=0.12),其他5个村人群感染率明显下降(χ2=126.77,P<0.01;χ2=16.31,P<0.01;χ2=18.79,P<0.01;χ2=10.39,P<0.01;χ2=14.17,P<0.01);6个相应的草洲中有5个草洲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只在单元性较差的大洲发现了3只感染性钉螺;2008年在富田大岸草洲种植经济作物,使得该草洲活螺密度从种植前的0.063只/0.11 m2(34/540)下降至种植后的0.0074只/0.11 m2(4/538),下降了88.25%(Z=12.47,P<0.01);发放调查问卷986份,获得有效问卷968份,综合评价显示爱国和丰富村居民对"封洲禁牧"的依从性分别是84.38%(216/256),75.42%(537/712).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居民对草洲放牧的危害性知晓情况、居民"以机代牛"的意愿和是否愿意在草洲上投入这3个变量是影响居民实施"封洲禁牧"的因素.结论 在单元性强的草洲实施"封洲禁牧"2~3年后,能有效控制感染性钉螺密度,降低人群感染率;影响"封洲禁牧"的主要因素是村民对在草洲上放牧危险性的认识程度,"以机代牛"的意愿和是否愿意在草洲上投入有关.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观察氰氨化钙对日本血吸虫卵和简易厕所粪坑内蛆的杀灭作用。方法采用对照方法,观察室内和现场牛粪与氰氨化钙(W/W)和粪坑中氰氨化钙与粪液(W/V)不同比例杀灭血吸虫卵和蛆的效果。结果1%(W/W)氰氨化钙与集卵牛粪沉渣拌匀2 h后均不能孵出毛蚴;室内按氰氨化钙与牛粪(W/W)2%堆积牛粪10 cm和20 cm厚加一层氰氨化钙,分别于5、7 d抽样孵化,未发现毛蚴;现场用原粪加2%(W/W)氰氨化钙搅拌堆积,2 d后抽样不能孵出毛蚴。1%(W/V)氰氨化钙撒入粪液搅匀,3 d蛆死亡率100%,效果维持15 d,苍蝇密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氰氨化钙对血吸虫卵中的毛蚴和蛆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45.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钉螺的分布与血吸虫病的分布一致。温度是钉螺孳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研究气候变暖对钉螺的孳生和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气候变暖对钉螺的生长繁殖和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以及相关研究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
改良加藤法普查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目的评价改良加藤法在血吸虫病大规模现场普查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在湖北、江西、江苏、四川和云南5省流行区随机选择8个调查点,用ELISA法进行血清学筛查,对阳性反应者,同时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粪孵法)和改良加藤法进行病原学检查。以尼龙绢集卵孵化法为金标准,估算改良加藤法漏检率。结果ELISA法共筛查9853人,阳性2824人。采用改良加藤法和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共检查3853人,调查点的感染率在0.10%~11.77%之间,两法检出阳性508人,其中加藤阳性355人,粪孵阳性456人。改良加藤法的漏检率为30.12%,粪孵法的漏检率为10.24%。8个调查点疫情分轻、重度两组,两组改良加藤法漏检率分别为64.34%及18.4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不同地区大规模现场查病,单一使用改良加藤法漏检率偏高,联合运用改良加藤法和粪孵检查可提高血吸虫卵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7.
我国几种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试剂的综合测评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目的 了解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使用的免疫诊断试剂的综合质量,为第三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查病工具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 聘请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及相关专家组成专家评估组,确定综合测评指标。采用单盲法,由各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试剂的生产单位对2 5 4份血清统一进行测试。计算各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收集其他测评指标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 参评的8个研究所(公司)的9种试剂盒总体上质量较好,大部分试剂盒的敏感性或特异性在90 %以上,其中Youden指数在0 .9以上的试剂盒有3个,但并殖吸虫病的交叉反应普遍存在,乙型肝炎的交叉反应在0~30 %之间。由于操作以及结果判断失误等其他原因,个别试剂盒的测试结果不够理想。结论 参加测评的绝大部分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达到了现场应用标准。  相似文献   
48.
目的为了减少第三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人为选择样本带来的偏差。方法采用SAS统计软件的SURVEYSELECT过程在计算机上进行抽样。结果分别用计算机在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云南和四川随机抽取13、23、18、47、58、12和68个样本点;共抽取239个样本村,占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乡镇的所有流行村的1.36%。结论SAS统计软件的SURVEYSELECT过程是计算机和现代统计学结合发展的结果,它极大地丰富了现场流行病学,它为流行病学的现场调查提供了简单而快速的样本选择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49.
预防性化疗是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感染率。为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WHO《结束忽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021—2030年被忽视热带病路线图》中设定的血吸虫病防控目标,2022年WHO发布了《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对血吸虫病化疗策略进行了较大调整。作为血吸虫病防控进程较快的流行国家,中国在70余年的血吸虫病防治历程中对化疗方案也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修订。本文在回顾WHO和中国血吸虫病化疗策略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对中国现行化疗方案和《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中的化疗建议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今后贯彻实施WHO指南的化疗策略提出相应建议,为从事血吸虫病公共卫生援外工作者和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2022年2月,WHO基于循证医学框架发布了《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以下简称WHO新指南),以指导血吸虫病流行国家和地区控制和消除这一公共卫生问题、促进阻断血吸虫病传播。WHO新指南以全健康理念为基础,提出了6项核心建议。本文旨在分析WHO新指南中的关键内容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适用性,阐释其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后续发展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控体系在实施层面上已基本体现全健康理念及其组成部分。基于WHO新指南,针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加强系统性框架建设,推动跨部门共识的形成,建立高级别领导小组;优化现阶段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中的人畜治疗措施;开发高敏感度和高特异度的检测工具和消除验证框架;通过整合其他寄生虫病防治项目,进一步推动血吸虫病和其他寄生虫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